内容提要:通过对欧洲部分国家著名历史遗迹的考察,思索如何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以及对中国历史遗产保护的启示。
关键词:欧洲 历史遗产 和谐
一、马克思家乡的沉思
2005年8月,本人参加了安徽省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赴德国的培训考察,培训之余我们参观了欧洲的一些著名的历史遗迹,从而对欧洲建筑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欧洲各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寂寞的特里尔”,好像文中说到,德国很多人不知道马克思。但这好像并不削弱马克思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中国的影响力。据说前几年在德国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最后评出德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二,而第一名是阿登纳(Adenauer)。阿登纳是二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他因为在战后的创痍上,积极倡导发展经济,关心社会福利,结果经过国民的共同努力,联邦德国迅速再度崛起了。所以阿登纳在德国有很高的声誉。而对马克思,虽然后来有人说,因为前民主德国的民众大多投了马克思的票,从而拉高了马克思的得票。但无论如何,马克思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当我们一行来到特里尔布吕肯街10号,都激动地在故居前留影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中年的德国人一直注视着我们,并提醒我们注意来往的车辆。他的普通话说的很标准。一问才知道,他在北京大学教过书,也经常去中国。他说,你们该进去认真地看看。话中似乎有深意。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这是马克思故居陈列馆了。没有中文的介绍,有中文的语音系统可供选择。于是,我们一人手持一个,走进深处。大量的图片,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他的著作,以及与燕妮的爱情生活。后院里还有他和燕妮的塑像。让人更多的感觉,马克思是一个哲学家,一个经济学家,一个对社会寄予深切关注的社会学家。解说中也提到当马克思发表“一个幽灵在欧洲上空游荡”文章的时候,欧洲社会的反响。马克思的某些理想,比如对劳动者利益的维护,在德国似乎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解决。在杜塞尔多夫,给我们上课的博士说,德国的社会政策是全欧洲的典范。德国社会是以政府、工会、顾主协会为利益主体,在法律框架下(三个主体,一个体系,司法独立),通过协商,维护各自的利益。所以德国社会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都很低,人民生活安逸,悠闲。当然,我们在特里尔著名古代遗迹圣彼得大教堂前经过时,过道上也躺着乞丐(这座大教堂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德国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特里尔是一个只有10万人口的小城,特里尔大学就有两万学生,这个大学的神学系在欧洲非常有名。特里尔的景点中,大黑门是不能不去的,还有古罗马的遗址。特里尔是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人打到欧洲的最西端是才有的城市,那个大黑门就是当年罗马人收税的地方,类似于海关。而那个遗址是罗马王公的宫殿。从结构上看,规模很大。这是我们到欧洲看到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古罗马遗址,所以就观察稍微仔细了点。典型的罗马小砖,典型的三合土粘合。这个年代与我们秦砖汉瓦接近的遗址,勾起了回观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的思绪。让思绪在时空隧道中漫游!罗马时代的罗马人,是号称有文化的。所以罗马帝国的疆域很宽广。因为罗马人每到一处,是以文化和教养统治占领地的。当过了几天,我们在罗马城,参观完那令人震撼的罗马废墟,看过斗兽场,来到威尼斯广场边小憩时,不期然看到墙上的四幅地图时,有了另外的一种震撼。这是罗马帝国的扩张图。从泰伯河下游平原上的"七丘之城"(罗马城最初建在景色秀丽的7座山丘之上,故称为"七丘之城"。罗马的建城奠基日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距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地图上的一个小点点,发展到最后一张地图,欧洲的大部份都尽入罗马帝国的疆域。我们历史上的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打到中原,是融入中原文化而站住脚跟的!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的民族没有太多的文化,但这两位一代枭雄知道自己的不足,用先进的中原文化武装了自己!中华帝国的疆域在汉代和盛唐时,也曾经大的让今天的我们不敢想象。在飞欧洲的飞机上,有机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大屏幕上实时显示飞机飞行的路线。乘务长还告诉我,要飞越贝加尔湖上空。当我们从大屏幕上看到查不多到贝加尔湖上空时,都很兴奋地向下张望。那一片湖水,让人有无穷的感慨——同行的陈教授说,苏武在这附近牧过羊,李白也出生在这个地方附近。中华帝国的疆域真的曾经延伸到这里吗?但这个地方现在是俄罗斯的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因为最近中俄科学家的联合考察活动,再次引起了国人的注意。而沙皇帝国侵占的东段中国领土,也随着我们与俄罗斯政府的协商,于2004年友好解决了。让我们再回到特里尔。马克思没有带领军队征服世界,他是以思想征服了世界!
二、建筑的美需要用心呵护
据说马克思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特里尔,以后也一直在欧洲各国奔波。根据介绍,布吕肯街10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让人啧啧称奇!我们的观念好像应该是日新月异。我们信奉的是不破不立。城市中的
历史建筑想拆就拆,那一天突然想到这个建筑的价值时,再盖个假的。然后告诉人家,我们的城市是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是有文化底蕴的。在欧洲的考察,我们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建筑是了解文化、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的一把钥匙。欧洲每一个城市本身就是
艺术,它的每一座建筑物,每一栋房子,每一个广场,每一座桥,甚至每一段栏杆,每一块石头,都是精心设计和修造的。为什么罗马城的历史文物保存至今那么完好?我看过这样的资料——公元五世纪中叶,罗马帝国皇帝利奥一世和约里安颁布了一份保护罗马城文物的命令。这份命令首先列举了当时罗马破坏历史文物的诸种现象:“公共建筑本为罗马城增添景致,可是,由于该城的行政部门做出了不当的建议,以致到处都在毁坏公共建筑物,有些人弄虚作假,藉口迫切需要砂石,以便建筑公共建设,便拆毁了构造美妙的古代建筑,有些人拆毁了一些大建筑。谁想建造一座私人宅第,只要得到罗马城在任法官的首肯,就可以从公共建设中拆下必要的材料,搬运到别的地方,而本来这些材料与罗马城市的辉煌是连成一体的。”针对以上情况,这份命令规定:“任何人都不得毁损或者破坏任何建筑物——我们祖先所建造的神庙和纪念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是给公众使用,或者是为了给公众娱乐才建造的。因此,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法官,应该罚以五十斤黄金。至于听了这个法官的命令,而没有提出异议、表示反抗的公务员和财会人员,要惩以笞刑,还要断其双手,以惩罚他们用双手亵渎了祖先所造的建筑,而本来他们是应该保存好这些古物的。”还有:“至于那些藉以要求得到房屋的人,我们必须加以取缔。我们下令,什么也不能拿走,因为这些房屋仍然属于公共财产。此外,我们希望修理好这些房屋,恢复已拆除的部分,而且从此不能再要求得到这些古建筑。” 这个命令还非常详细的规定了拆除建筑的处理办法:“倘若确实必须拆除某部分,不管是为了建造另一项公共工程,或是出于无奈何的修理需要,那么我们要求,务必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并由元老院制定切实可行的命令。在商议之后,一旦认为非如此做不可,再经我们考虑后,认为是实在无法修理了,我们就会下令拆除,用于修建另一座公共建筑。”
这是在公元五世纪,远在一千五百年前,为了保护罗马的历史文化,由皇帝下令,制定了如此严厉而周到的措施,特别是对那些恣意破坏历史文物的各级政府公务员施以重罚,不仅罚黄金,还要施以笞刑,断其双手。你敢伸手毁坏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吗,就把你的双手留下来!我不知道我们的一些城市管理者看了这个介绍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三、城市怎能没有历史的记忆呢?
在欧洲大地上,最难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建筑。那些建筑精致得让你眼花缭乱,欧洲城市的繁华不是因为有高楼大厦,有林立的店铺和闪烁的霓虹灯。莱茵河、多瑙河两岸绿树隐映的古堡,阿尔卑斯山深处鲜花环绕的小木屋,碧绿湖水上白帆点点的奥地利湖边小镇,法兰克福歌德故居前广场上悠闲地喝着啤酒的男男女女,断壁残垣颓废如版画的老城墙,水城威尼斯水巷深处顶上落满鸽子的教堂、慕尼黑郊外纽芬堡成群的天鹅和灰雁,都无时无刻不流露着被岁月调蚀的美丽。那种美丽是因为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所以欧洲的城市才宽容、自信、宁静。那是文化和民族修养,那是个性,那是和谐。
建筑物的首要目的,是人类为自己制造的栖身之所。建筑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更重要的是,建筑是历史的承载物。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到都市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才能过更好的生活。”这其实道出了都市中人与人、人与其它生物(植物和动物)共处的和谐观与
发展观。在欧洲各地行走,看到遍布各地的是富丽堂皇的王宫、典雅粗犷的城堡、古朴庄重的教堂和风格各异的各式建筑,向世人展现了它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宗教传统和独特的
社会风貌。拥有丰厚的历史遗产,是欧洲各国人民的骄傲。欧洲的很多城市整个城就像一座博物馆,古朴典雅,年代久远。对一些旧的建筑,并不像
中国城市建设通常所做的一拆完事。在杜伊斯堡,当地的内陆港开发公司的负责人就说过,“一个城市怎能没有历史的记忆呢?” 古旧建筑的保留、文化氛围的营造成就了欧洲城市的文化品牌。欧洲城市管理者认为,保留遗产,包括作为历史见证的大楼、公园、陆地、水面,保持城市的独特风貌和传统文化,对吸引
旅游者和适合本国人居住都是必要的。还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在欧洲,车仅仅是用来代步的工具,没有人在意你的牌子,真正的财富是看你有没有房子和藏画。”在欧洲如果做一个老房子的房东,你基本上不用干活也能维持生活,越老的房子越值钱。古人用过的家具如床之类,即使缺胳臂断腿,也都是很值钱的东西。威尼斯本岛上面向海边,有家世袭家族开的酒店,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小的五星级酒店,每晚收费是5000多美元,里面全是几百年前的家具,床一动就作响,但都是货真价实的古董,接待过很多元首政要。我们经过这个外表不起眼的酒店门口时,陪同特意介绍说,江泽民曾经在这儿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