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小平同志在强调
科技、
教育等方面的同时,始终要求抓住
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小平同志认为,我国是一个
发展中的大国,
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发展
科技和
教育的经济基础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这样,小平同志就把科教文卫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的辩证关系理清了。
就经济发展本身来说,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经济结构
问题,提倡狠抓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他说:我们过去长期搞计划,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安排好各种比例关系。农业和
工业比例失调,农林牧副渔之间和轻重
工业之间比例失调,煤电油运和其他工业比例失调,“骨头”和“肉”(就是工业和住宅建设、
交通市政建设、商业服务业建设等)比例失调,积累和消费比例失调。为了理顺这些关系,小平同志十分关注经济调整工作。60年代的调整,他是积极的参予者和决策者之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调整他是主要的决策人。他认为,调整是为了摆脱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由不同程度的不平衡走向比较平衡。如果不凋整,该退的不退或不退够,我们的经济就不能稳步前进。
在产业结构的安排上,早在60年代,小平同志就强调:“制定发展工业的方针和规划,要考虑农业基础,工业基础,
科学技术基础,加上管理水平。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从长远看会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我考虑,在一定时期内,我们工作的重点,必须按照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适当解决基础工业薄弱的
问题”,他提出:第一要抓吃、穿、用的问题,第二要抓基础工业,第三要抓国防尖端技术,“这就是我们的纲”
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对结构问题更多地从宏观战略上考虑。1982年他在《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一文中指出: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
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至于具体步骤,小平同志认为,前十年主要是为后十年的更快发展做准备。“哪些项目早上,哪些晚上,要有个安排,不能挤到一起。能早上的就集中资金早上,早上一年早得利一年,不然要拖到下个世纪去了。真想搞建设,就要搞点骨干项目,没有骨干项目不行。不管怎么困难,也要下决心搞。资金、材料不够,宁可压缩地方上的项目,特别是一般性的加工工业项目。这些小项目上得再多,也顶不了事”。鉴于我国重复建设,重复引进,重复浪费的严重局面,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加强投资方向的
研究,并建议组织一个班子,
研究下一个世纪前50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主要制定一个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要采取有力的步骤,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他说:“要研究投资方向问题。日本人说搞
现代化要从交通、通讯入手,我看有道理。我们在这方面老是舍不得花钱”。他主张加强基础工业和农业,加强这方面的投资,要坚持十到二十年,宁肯欠债,也要加强。
总之,小平同志关于财政促进科教文卫与经济协调发展,财政是加强基础工业和农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的强大杠杆的论述,对于我国今天加强结构调整,实现“两个转变”,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从中不难悟出,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两个转变,全局财政是绝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