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经典作家提出了“社会扣除
理论”,为财政支出分配作出了原则规定。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所谓的“公平分配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之类口号的虚伪性和荒谬性,提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分配所应遵循的顺序及其分配原则,即社会总产品对社会成员进行分配时,必须根据社会再生产和社会公共消费的需要,依次进行一系列扣除,这就是著名的“社会扣除
理论”。经典作家论及的社会扣除包括:“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
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它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和
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将会立即极为显著地缩减,并将随着新社会的
发展而日益减少。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和
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将会立即显著增加,并将随着新社会的
发展而日益增加。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六项扣除”理论,指明了社会总产品分配的顺序和原则,阐述了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内部结构,要求在社会总产品分配时,既要满足社会再生产的需要,又要保证社会共同消费的需要,这是整个社会
经济进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上述“六项扣除”的每一项都与财政分配直接相关,而且其中用于扩大再生产追加部分、用于智力开发部分、用于后备部分、用于社会保障部分、用于行政管理部分等,都离不开财政的主导作用。因此,精典作家的“社会扣除”理论不仅是社会总产品分配共同
规律性的体现,同时也是财政支出分配的一项重要原则。
四、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财政支出观
邓小平同志是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由他新自创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及其
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
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财政方面,小平同志亦有大量精辟的论述,而且往往从宏观全局及其战略的高度考虑财政
问题,因此,小平同志的财政理论属于全局财政思想,并构成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试结合他的整个理论体系和全局财政思想,阐述一下小平同志的财政支出观。
(一)财政部门是集中体现国家政策的一个综合部门,财政支出政策的确立要有全局观念,要为党和国家一定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服务
财政历来与国家具有紧密联系,在任何社会条件下,财政都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国家的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全面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因为它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上述原理出发,不仅深刻地论述了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财政部门是集中体现国家政策的一个综合部门,而且明确要求财政工作及其财政收支政策要有大局观念,考虑问题要从全局出发。他说:“财政部提意见,是从全局出发,考虑有钱没有钱,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那么,财政的全局观念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1954年的全国财政厅局长会上指出:“财政工作的全局观念是什么?财政部门是集中体现国家政策的一个综合部门,和其他工作一样,它必须服从总路线,即必须保证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实现。所谓总路线,其主体是国家
工业化,两翼是两个改造,即对农业、手
工业和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财政工作就要保证国家工业化和两翼改造所需的资金。”这一论述高屋建瓴地阐述了财政收支分配政策的目标,体现了小平同志全局财政思想。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无疑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对此,我认为,需要结合小平同志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加以
理解,这样更有助于把握当前财政的全局观念及其财政支出政策的导向。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他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主义创造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总之,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这里,小平同志全面论述了今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涉及到社会主义的“任务”、“本质”和“原则”,无疑这应成为今后长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时,根据小平同志的全局财政思想,这也应成为新时期确立财政支出政策目标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