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谏逐客书》1.这是李斯写给秦王(统一六国后称为始皇)的奏议书。秦王适时正驱逐客卿,李斯写了这封谏书,秦王被说服,立即废除逐客令。
2.作品开头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也”。列举的秦国著名客卿有: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该文列举广招客卿而富国强兵的秦国四代君主是:穆公、奏孝公、秦惠王、奏昭王。
3.《谦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指百姓。
4.《谏逐客书》中的“书”与《与陈伯之书》《与山巨源绝交书》《报任少卿书》的“书”不同,为奏议书。
5.评说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即如何说明逐客之非的:(1)列举史实,说明客卿使秦国富兵强。(2)秦王所爱声玩好尚且取之它国,为何人材倒不能用别国的呢?(3)逐客是削弱自己、有利敌国之举。(简)
6.分析本文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重于正面评说,略于反面推论,点到即止,一正一反,对比强烈,是非清楚。如第一段列举四代君主任用客卿富田强兵的事实。然后用“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田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十分醒目,发人深思。(简)
贾谊:《过秦论》1.《论积贮疏》《陈政事疏》均上奏汉文帝。
2.《过秦论》属史论体。结句拟括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山东”指崤山以东。作品描写陈涉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等,文采飞动,极有感染力。
4.《过秦论》“当是时,商君佐之”,商鞅辅佐的是秦孝公。
5.《过秦论》中“过”的意思是:指责过失(即指出过失)。
6.《过秦论》的题目含义及作者写作意图:(1)题目意为论说秦朝的过失。(2)是为了总结秦王朝兴衰胜败的历史教训来作为汉王朝的前车之鉴,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记取历史教训,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简)
7.《过秦论》的结论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这一结论的:(1)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用层层对比的手法叙述历史事实,秦的发展,登峰造极而迅速覆亡。(简或选)
8.分析《过秦论》所用的对比手法及时突出主旨的作用:(1)秦统一之前秦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后登峰造极与一介戍卒陈涉起义比;陈涉力量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前与统一后声威、力量比。(2)凡此,均更加深刻地说明秦国灭亡主要在于自身不施仁义,发人深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论述)
9.《过秦论》以主要篇幅历述秦之强盛,最后却转入写秦亡而得出结论,这样写的好处是:欲扬先抑,对比强烈,结论自然,令人信服。
10.语言特色:文中多用铺叙排比的句式,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这种气势和句式,都使人读起来感觉大气磅礴,文采飞扬,非常酣畅。(简或选)
晁错:《论贵粟疏》1.这是晁错上给文帝的奏疏,选自《汉书·食货志》。主要论说以粮食为贵的道理:“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要重视农业生产。
2.《论贵粟疏》从正反两面论说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并提出了当时可行的具体措施。明君要“贵五谷而贱金玉”,国家要“损有余补不足”。
司马迁: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中用于记述帝王事迹的是“本纪”。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传纪文学,代表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报任少卿书》1.本篇是书信。任少卿,作者的朋友,名安。任安受牵被腰斩,曾写信向司马迁求援,司马迁作此书回报。信中,作者自述了遭受宫刑的前因后果以及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这篇不可多得的“奇文”提出了“发愤著书”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论点。
2.提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而成为“发愤著书”理论的是司马迁。(见《报任少卿书》)
3.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创作目的在于成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事业。
4.书中与“身残处秽”同义的句子是:“大质已亏缺矣”。
《项羽本纪》1. 这是《史记》人物传中最具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作品对项羽的坑秦卒、烧秦宫、屠咸阳、烹说者只轻轻带过,主要歌颂其作战的勇猛,同情其不幸结局。
2.项羽说:“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思是学了兵法,可以抵挡万人。
3.秦始皇出巡,项羽见之曰:“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见之曰:“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分析两人的不同性格:(1)项羽与秦有仇,出身贵族,有大志,锋芒毕露;(2)刘邦出身平民,艳羡心理,有大志,性格略委婉。
4.《项羽本纪》(节)中的主要情节:项羽小时学书学剑故事;钜鹿之战(破秦救赵的一次战斗,斩杀宋义、击破秦军、威震诸侯);鸿门宴(项羽入关后与刘邦的一次交锋,由项羽入关受阻、项伯报信、鸿门晏饮,刘邦脱身构成);垓下之围(叙写项羽最后结局,由别姬、东城决战、自刎乌江等情节构成)。
5.《项羽本纪》中的成语: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从壁上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羞见江东父老。
6.以“鸿门宴”为例,分析刘、项两方一些主要人物的个性:范增深谋远虑,对刘邦极为警惕,能审时度势;刘邦工于心计,能言善辩;樊哙忠心耿耿,率直豪爽;张良有情有义,胸有成竹。(简)
7.“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常以身翼蔽沛公”者为项伯。
《魏公子列传》本文选自《史记》。魏公子即信陵君,姓魏名无忌,战国时代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表现了他窃符救赵的壮举。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献计并自刎的人是侯生,即侯赢。
班固:1.《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经多人之手成书。班固死前只写出《汉书》的大部分篇章,其妹班昭在马续协助下补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历史名著。
《苏武传》1.《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父名苏建,因军功封侯,苏武的传记附在他的传后。作品略写苏武出使匈奴、归汉等,而对卫律逼降、李陵劝降以及苏武卧雪牧羊剐重点详写。
2.《苏武传》是《汉书》中写得极为生动、富有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
3.《苏武传》中以人情感化劝降的是李陵,用威胁利诱、软硬兼施手段逼降的是卫律。
4.《苏武传》中“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北海”指今贝加尔湖。
5.比较卫律和李陵两个降将的思想感情的差异:卫律死心塌地投敌,满足一时的富贵荣华,一幅叛臣嘴脸;李陵计较个人恩怨,置民族大义于脑后,但内心尚有愧,面对苏武,痛苦而泣。(简)
6.以苏武回答李陵的劝降分析苏武的思想境界,即苏武形象:满腔爱国之情,坚持民族气节,不以个人恩怨为转移,绝不贪图功名利禄。(简)
7.分析文章善于以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一般情况只作简要交待,以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而对卫律的逼降和李陵的劝降以及卧雪牧羊等,则作为重点加以详写,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刻画,使苏武的形象鲜明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简)
8.典故“鸿燕传书”出自《苏武传》。常惠叫汉朝使者对单于说:“皇上在上林苑射猎,射中一只雁,雁足上系着用绸子写的信,上面说苏武一行人在某个大泽里。”
张衡: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文学家。诗用比兴手法,以“美人”比君子,以珍宝比仁义,以水深雪纷比小人。
《四愁诗》1.张衡《同声歌》《四愁诗》在五、七言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2.《四愁诗》是骚体诗,但不是对屈原作品的刻板模拟。它是中国诗史上较早的七言诗试作。最早录此诗的是《文选》。所思:是心中思念的人;太山:即今山东泰安的泰山。本篇写怀人愁思。
汉乐府:1.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乐府”是汉代的乐府诗。叙事性是汉乐府的基本艺术特色。
2.乐府负责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供演奏之用起于汉武帝。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汉乐府在形式上采用杂言和五言,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诗体。其中特别是五言为汉代民间首创,后经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陌上桑》1.叙事诗,叙述太守调戏采桑女子遭到严正拒绝的故事。
2.分析采桑女子秦罗敷的形象:美丽,勇敢、坚贞;聪明机智,能说会道。(简)
3.通过夸饰秦罗敷的服饰和用具之美以及观者的反应,侧面描写其美貌,以人物对话入诗。这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喜剧气氛。
4.“夸夫”对丰满人物形象和增强诗的喜剧意味的作用:表现罗敷的聪明机智,能说会道;揭露了封建官僚害怕上司的心态,增添了几分诙谐色彩,增加了喜剧性。(简)
《平陵东》汉乐府叙事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平白无故被人绑架去敲诈勒索,被逼无奈,只好叫家人把小黄牛卖掉来凑钱赎身。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这是古代最长的一首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起兴,预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
3.主题思想:通过刘兰芝、焦仲卿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讴歌了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简)
4.主要情节和结构方式:(1)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辞归,第二段送别,第三段逼婚,第四段殉情。(2)采取双线推进的方式: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仲卿夫妇之间的关系组成;另一条线索由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关系组成,并在全诗中占主导地位。诗中多用照应手法,体现了结构的细密。(简)
5.以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为例,分析此诗善以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刘兰芝的外柔内刚,焦仲卿的懦弱无奈,焦母的专横,刘兄的势利,都通过他们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简)
6.“兰芝辞别”与“太守迎亲”的作用:“兰芝辞别”表现兰芝性格坚强,不在婆婆面前露出惊慌与悲伤;“太守迎亲”反衬兰芝不慕富贵荣华,忠于爱情。(简)
7.焦母指责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兰芝针锋相对回答“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兰芝点明悲剧原因是“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9.此诗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10.诗末段景物描写的象征意:刘、焦墓地梧桐松柏枝叶交相覆盖,鸳鸯双双日夕和鸣,象征着男女主人公贞洁爱情的不朽,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追求自由爱情的可贵精神的赞颂和对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情。(简)
古诗十九首:1.产生的年代是东汉。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内收录有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古诗》。
2.《古诗十九首》艺术形式上多用五言,善用比兴寄托,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行行重行行》1.表现思妇怀念远行丈夫的缠绵情感;“衣带日已缓”表示思妇相思之苦;“浮云敝白旦”比喻思妇对在外丈夫的挂念和猜疑。
2.与“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哀郢》)含义和表现手法相同的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为比兴语,托物寓意,受到历代好评。北方的马总是依恋北方,南方的鸟总是在朝南的枝条上筑巢,表示人们总是怀念故乡。
《迢迢牵牛星》1.借织女思牛郎的神州故事,写女子离别相思之情。是最早比较完整的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材的诗篇。
2.《迢迢牵牛星》中“终日不成章”句运用了出自《诗经》的典故。
3.《迢迢牵牛星》中的叠字及意思:迢迢——遥远的样子;皎皎——明亮的样子;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札札——织机声;盈盈——水清澈的样子。表达感情色彩的叠字是“脉脉”。叠字互相呼应,形成和谐回荡的节奏,增强了音乐美。(简或选)
《西北有高楼》此诗空中送琴,描摹琴声,缥渺空灵。“清商随风吹,中曲正徘徊”。(清商,乐曲名,流行于汉代)
作者: 游心 发布日期: 2005-9-23
魏晋南北朝部分
概况: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史上光辉夺目的一章。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而形成“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曹丕《燕歌行》开创了七言的新体制。
曹操:1.《步出夏门行》乐府旧题。选一、四两章《观苍海》《龟虽寿》。
2.中国诗史上现存最早的描写山水的佳作是曹操《观苍海》。《观苍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龟虽寿》以喻说理,理趣相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烈士”指胸怀壮志的人。
《短歌行》1.乐府旧题。主要内容:感慨未能早日建功立业,渴望贤才辅佐。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酒的代称。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求贤之思不绝。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及。
4.“周公吐哺”用周公的典故,表达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5.“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句为《诗经》成句应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思念贤才,渴望来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为来归之后盛情礼遇。
6.《短歌行》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是担忧功业无成,是要珍惜光阴,想趁有生之年招纳贤才,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简)
7.引用《诗经》成句表达的意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表达对贤才的殷切期待之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表达求贤既得,尽礼娱宾。(简或选)
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所用的手法及其喻意:用得是比兴手法。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简或选)
曹丕:《燕歌行》1.乐府旧题,原为燕地音乐,后来曲调失传。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作者曹丕。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出自曹丕《燕歌行》。
3.诗的主要内容:写一个女子深切怀念客居远方的丈夫。其中运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星汉”指银河。
曹植:《白马篇》1.一作《游侠篇》,以首二字名篇,是曹植自己创造的乐府新题。作品以铺叙的手法热情赞美边塞游侠儿的武艺高超、勇敢机智和忠勇爱国。
2.《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乐府诗,写于曹丕即位之前。诗中的侠儿形象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赠白马王彪》并序 1.作品为谁而作,即写作背景:白马王曹彪是曹植的异母弟。黄初四年五月,曹植与曹彪、任城王曹彰同到京师洛阳朝会。曹彰暴死京都。七月,曹植与曹彪返回封地,想同路东归,以叙友情,但监国使者不许,曹植便写此诗以泄悲愤。(简)
2.“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玄黄”指马病;“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句中的死者是曹彰;“年在桑榆间”指人到老年。
3.将曹植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提炼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人是王勃。
4.诗的思想感情:大部分章节抒写兄弟之间的离合之悲和生死之感,但并非全为与曹彪分别而发。诗人感情激愤是自身受朝廷猜忌、压迫的怨愤。透过对谗巧之徒的怒斥,不难体会到诗人对曹丕的怨愤。(简)
5.结构特点:章与章之间用首尾相接的辘轳体(顶针)形式加以蝉联。(简)
6.“鸱枭”“豺狼”“苍蝇”句指什么?用了何种方法?(1)鸱枭、豺狼、苍蝇喻弄权的、花言巧语的奸邪小人,谗巧搬弄是非的小人。这些坏人造成了兄弟失和、骨肉疏远。(2)用比兴手法。(简或选)
《吁嗟篇》1.曹植后期诗作,为咏物诗。诗中作者以“转蓬”(随风漂荡的蓬草花)自喻,写因封地屡次迁徙,生活飘泊无定,发抒“宕宕当何依”的感叹和“长去本根逝”的悲哀。如沉痛抒情诗句“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2.分析本篇通篇名为咏物,实为咏怀的比兴手法:通篇运用比兴。(1)“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表达诗人宁愿毁灭,不愿飘飞,沉痛呼号的情感。(2)诗中的“转蓬”系诗人自喻,转蓬飘泊无定的景象正是诗人迁徙不定的生活际遇的写照,转莲的悲辛也正是诗人的痛苦。
《洛神赋》1.洛神相传是宓羲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谓之洛神。本篇写的是以纯洁深挚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神相恋的故事。不同于《湘夫人》(写配偶神之间的约会与期盼)。
2.《洛神赋》是受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的启发而创作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写人、神恋爱。
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形象,表达了曹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曹植“君臣不得遇合,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心情。
诸葛亮:《出师表》1.又名《前出师表》,此表为诸葛亮于公元227年驻军汉中准备北伐时所上。
2.《出师表》与《谏逐客书》属于同一文体,为奏疏。
3.“营中之事,悉以咨之”的“之”是指向宠。向后主推荐向宠掌管“营中之事”,郭攸之、费祎、董允掌管“宫中之事”。
4.成语“作奸犯科”“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自《出师表》。
5.分析《出师表》第三段陈述心曲真情洋溢的特点:表明个人情志,充满感情色彩。对自己的一生作了简略的回顾,突出对刘备的知遇之感和对蜀汉朝廷的忠贞不渝。披肝沥胆,痛切陈说,十分感人。(简)
6.主要内容,即向后主刘禅提出哪些要求:国家正处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后主应尊贤纳谏,执法公正。远离小人,修明朝政,使文武大臣各尽其职以兴复汉室。(简)
7.多次提及“先帝”的原因和作用: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切怀念和忠贞感情。这样写也在激励后主,给以帮助,切望他真能继承、光大刘备的遗业。(简)
李密:《陈情表》为奏疏。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伪朝”指蜀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圣朝”指西晋;“死当结草”,“结草”指报恩。
2.《陈情表》形成的成语有:“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
3.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语言形象生动。用“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苦;用“急于星火”形容情况紧急;用“狼狈”形容进遇两难;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祖母刘氏生命垂危。(简或选)
4.分析《陈情表》以情动人,委婉陈辞的特点:(1)开端概括自己坎坷不幸的遭遇。幼年父死母嫁,缺亲少故,自己体弱多病,孤苦零丁,只有与祖母相依为命。(2)然后笔锋一转,叙述在朝廷征召下进退两难的境地,申诉自己矛盾委屈的心理打动人心。(3)接着在陈情的基础上说理表态。以实际情况而言,忠孝可以两全,先尽孝后尽忠,尽孝日短,尽忠日长。合情合理,令人感动。(简)
王粲:“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
《七哀诗》1.是乐府歌辞,名为“七”哀,也许有音乐关系。
2.写作的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初平三年。当年六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抢掠。王粲不得已离开长安往荆州避难,在悲痛的氛围中与亲戚朋友识别。
3.“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是泛指战乱造成的惨象,与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同为反映时代真实的名句。
4.写下“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诗句的诗人是王粲。
5.分析诗中“母亲弃子”的描写:细致描写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的可悲事例。母爱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感情,慈母弃子,乃是感情的扭曲。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是时代的动乱。战乱不息,生灵涂炭。
6.《七哀诗》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运用《诗经·曹风·下泉》之典。作者登上霸陵,思念汉文帝时代的太平盛世,体会到《下泉》作者思念明王贤君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盼望明主拯救世乱的愿望。(简或选)
《登楼赋》1.所登之楼或指当阳城楼,或指荆州城楼。从赋中所写地理环境看,应为麦城城楼。
2.抒发了乡土之思和怀才不遇之感,是魏晋抒情小赋的名作。
3.《登楼赋》所用的铺叙手法:赋中铺叙登楼所见白天丰饶的原野,傍晚的萧条景象。不枝不蔓,且都适应抒情的需要。前者引出对故乡的怀念,后者强化忧伤情怀。(简)
4.《登楼赋》典故的含义和作用:(1)昔尼父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孔子在陈绝粮。曰:归欤,归欤,借此表示希望返回故乡。(2)“钟仪幽而楚秦兮,庄舄显而越吟。”钟仪被俘,操琴仍演奏祖国——楚国乐曲:庄舄在楚任职,病中呻吟仍是祖国——越国的方言:表示怀念故乡之情始终不变。(3)孔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侧”:表示徒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徒有修身洁行、怀才立德而不被任用。(简或选)
5.《登楼赋》表现作者积极用世之志的句子是“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惧匏瓜”,意为徒有才能而不被任用;“畏井渫”:意指修身洁行、怀才立德仍不被任用。
6.《登楼赋》运用的手法:铺叙、用典、写景、抒情。
陈琳:陈琳,“建安七子”之一。
《饮马长城窟行》乐府古题。假借秦朝大征民役筑长城的史事,揭露东汉末年徭役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主要艺术特点是成功地运用对话形式,具有生动活泼的民歌色彩。“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阮籍:《咏怀诗》阮籍五言《咏怀诗》现存八十三首。“咏怀”就是长言抒怀之意。
《咏怀诗·夜中不能寐》主旨:“忧思独伤心”,表达忧郁悲伤孤独痛苦的情绪。《咏怀诗·驾言发魏都》全篇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为书信休散文,作者嵇康。山巨源:山涛,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后来能坚持隐退而依附司马氏集团。他想荐举嵇康代替自己的职务,嵇康遂写了这封有名的绝交书表示坚决拒绝。嵇康因此被杀。
左思:《咏史》1.作者左思。借史事抒发怀抱是“咏史诗”的新发展。
2.《咏史》(弱冠弄柔翰)“作赋拟于虚”句指《子虚赋》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3.《咏史》(郁郁涧底松)典故:“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金张”是西汉人,两家子孙凭祖先功业,世代都做过大官。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人,才能出众。金张与冯公对比,揭露庸才盘据高位,英俊屈居下属。
4.《咏史》(郁郁涧底松)主旨:“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对西晋门阀制度压抑。埋没人才的愤慨不平。
5.说明“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喻意:世家大族凭藉出身高贵而窃居高位,阻挡了才士贤者施展抱负的机会。“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门贤士。“山上苗”比喻才拙位高的世族庸才。(简)
6.全诗全用对比,松与苗、世胄与英俊、金张与冯公。
刘琨:《重赠卢堪》作者刘琨。这首诗是拘系之中写给他原先的僚属卢谌的。因先前已有赠诗,所以此题作“重赠”,希望卢谌以先贤为榜样,完成救国的使命。
葛洪:《画工弃市》小说写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以为昭君出塞的原因是画工作祟。
陶渊明:《归园田居》1.共五首,写于辞去彭泽县令归田的次年,为田园诗,是陶渊明的名作,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2.《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主旨:回归田园,脱离仕宦羁绊,官场污浊,摆脱了尘俗杂事,生活悠闲,心情愉快。结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与开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呼应,揭示主旨。
3.诗中运用的比喻及其含义:(1)“尘网”“樊笼”比喻的含义:尘世(指官场)如罗网;关鸟的笼子(指官场)。表示陶渊明唾弃官场,视官场为害人的罗网、束缚人的樊笼。(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含义:关在笼子里的鸟思恋故林,池中的鱼总是思念原先生活的池塘。以羁鸟、池鱼比喻仕途拘束身心,以旧林、故渊比喻诗人思念的家园。(简)
4.诗人如何用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光;第二段,描写田园的宁静风光。有近景有远景,既有清静景象,又有充满生气的狗吠鸡鸣,将平平常常的田园风物絮絮道来,一一展现。
5.《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叙述诗人的躬耕生活和归隐决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愿”指归隐躬耕的愿望.“南山”指庐山。
6.《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富有情趣的优美、表现诗人劳动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饮酒》(结庐在人境)1.与“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意思相近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饮酒》的意旨:乐于隐居田园,在自然风景中领悟到生活的充实和天趣。
3.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采菊、见山是极平常的动作,但诗人表达了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融为一体的境界。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见”是无意而为,不同于“望”。菊花又是高洁品格的象征,采菊表示人品高洁。(简)
4.“此中有真意”,“真意”指真趣。一任自然,万物和谐,恬淡宁静。
《咏荆轲》1.诗的类别与风格:咏史诗。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抒发了诗人愤恨强暴者的反抗精神,诗人通过人物的行动描写和环境渲染,塑造了不畏强暴、英勇牺牲、具有侠义精神的荆轲形象。具有豪放风格,属于“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中“壮土”指的是荆轲。
2.《咏荆轲》赞扬报答知己,置生死于度外,敢于反抗强暴的精神。
3.《咏荆轲》中的人物有:荆轲、燕丹,高渐离、宋意,豪主指秦始皇。
4.《咏荆轲》“易水饯行”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渲染激昂悲壮的离别氛围;暗示此行失败的结局。(简)
5.“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暗示荆轲此去的结局;“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图穷而匕首现。豪主指秦始皇。
《读山海经》1.写诗人居所的恬静幽美,耕作之余饮酒读书的陶然自得,泛览图书的体会和乐趣。《山海经》,记述古代神话传说和海外异物的书。
2.“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既有拟人写法,又有比兴含意,诗人归田后的欢快心情;“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旨意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相近。
《归去来兮辞》并序1.这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序文叙述了就任彭泽令和弃职归家的原因和经过。辞则叙述归田后的心情和乐趣。归去来兮,即“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本文属抒情小赋。
2.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陶渊明41岁那年担任彭泽令,在任80多天即辞官归田,从此不再出仕。这篇《归去来兮辞》抒写了诗人厌恶仕途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宁愿归隐躬耕,享受田园生活的情怀,反映了他厌恶俗世生活,回返自然的人生观。(简)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的象征意义:(1)云无心出岫,人无心出仕彭泽令。心为形役迷途知返,似鸟倦飞知还。(2)暮色苍茫中,似孤松而品节自在。(简)
4.文中写道“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菊与松象征着正直高洁的品格。“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语意双关,“无心出岫”的云象征着自己的误落尘网,“倦飞知还”的鸟比喻作者终于归隐。
5.“请息交以绝游”“悦亲戚之情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如何理解:息交绝游的对象是达官贵人,所以与亲戚、农人来往,谈的都是真情话(与官场的矫情异)、庄稼话(与专言名利异),表现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在。(简)
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现作者什么情怀:不愿富贵,不慕神仙,秉性而行,徜徉田园之中。
《五柳先生传》为史传体。五柳先生是虚拟人物,实为作者自况,寄寓了“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清高脱俗的人生态度。
《桃花源记》1.是《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陶渊明提出的理想社会是:没有战乱,没有官府和剥削,人人劳动,丰衣足食。(简)
2.“不足为外人道也”、渔夫复往“不复得路”、刘子骥欲往“未果”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桃花源的理想社会只是虚构的,并不存在。
谢灵运:《登池上楼》1.谢灵运,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本诗作于永嘉。题中的池是诗人居住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2.此诗除“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二句不作对偶外,其余都是两两相对。
3.作品中意思完全重复的诗句是“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4.“徇禄反穷海”中的“穷海”指永嘉。
5.诗中多处用典;“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典故出自《易经·乾卦》:“遁世无闷”表示大德之人避世隐居而无所烦闷;“祁祁伤豳歌”句用《诗经·七月》,表示伤悲之意;“萋萋感楚吟”句用《楚辞·招隐士》,表示伤悲;“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出自《礼记·檀弓》,表示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子长久,难以安心。
6.“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潜虬”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以“飞鸿”句喻奋进高飞、声名远扬的境界。诗人既不能像潜虬,又不能像飞鸿,进退失据,无奈来到永嘉。(简或选)
7.分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的妙处:名句被历来传诵,主要是清新自然,亦由诗人久病初起,即目所见,特感新鲜,故有此敏锐的感觉,感受到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而无限欣喜。
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 1.这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笔记小说,由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凡三卷。
2.《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
3.《过江诸人》反映了士族面对现实而形成的不同态度。一种是感伤颓丧,一种是奋发图强。
4.王徽之是东晋名门贵胄,曾身居显位,又负一时才名。《子猷访戴》描写了他的一个生活片断,表现他的任性放达,是当时名士风度之一。
鲍照:《拟行路难》其二 1.杂言诗《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反映的社会现实:门阀统治下,出身低微的才士仕途的失意和坎坷,内心的苦闷。
2.“弃置罢官去”六句的含义:写弃官闲居的无聊生活。铺叙弃官归家后的家庭日常生活,并非着眼于天伦之乐,而是无可奈何地虚掷光阴、消磨壮志的焦虑。
3.“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孤”的含义是出身孤寒。
《代东武吟》拟乐府民歌体,代即“拟”的意思,代言体即代人立言。东武,泰山下的小山名。此诗假托一个汉代老兵的自白,讽谏当时统治者的刻薄寡恩。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本篇为谢脁山水诗名作,谢灵运和谢脁并称“大小谢”。“京邑”指金陵。
2.开头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融化前人诗句的用意:二句用典分别化用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潘岳《河阳县》“引领望京室”的句子,表达思乡之情。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对此二句赞美道:“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4.诗篇思想感情:离开故乡(京都)的伤感,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亦包含向往朝廷任职,施展抱负的感情。(简或选)
5.诗篇景物描写特征: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明,又极其洗练流丽。尤其“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想象奇妙,精警工丽,韵致悠扬,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简或选)
丘迟:《与陈伯之书》1.这是一篇优美的骈体书信。陈伯之,齐末为江州刺史,丘迟奉命给投降北魏的陈伯之写信,劝他反正归来,陈果然率兵八千归梁。
2.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驾乱飞。”出自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孔稚珪:《北山移文》1.属骈文。本文假借山灵之口,讽刺周颙一类假隐士的虚伪情态。北山即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2.《北山移文》是六朝骈文中的优秀之作。与此文体相同的文章还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3.《北山移文》的拟人化手法:“秋桂遣风,春萝罢月”运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表示钟山神灵发布文告,声讨假隐士。也是拟人化手法。
4.本文意旨:以山灵的口吻讽刺“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的虚伪,揭露某些封建士大夫伪装清高,实则争名逐利的丑恶灵魂。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简)
5.简述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和景象:第一段先写真隐士,再写“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的假隐士,通过对比揭示假隐士的“何其谬哉”;第二段先写假隐士始至时的“风情张目,霜气横秋”,再写朝廷诏书下达后“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深刻揭露假隐士表里不一的虚伪面目;而后再以假隐士出山后“绸缪于结课,纷纶于折狱”的繁忙得意与山林的寂寥悲愤作对比,对假隐士进行谴责。(简)
江淹:《别赋》1.江淹的《别赋》《恨赋》都是抒情小赋中的创格。《别赋》并非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而是对人间种种别离作类型化的刻画。
2.“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江淹的《别赋》。
吴均:《与宋元思书》1. 作者吴均。作品属于山水小品,是一篇骈文,多以四字成句。写富阳至桐庐一段富春江的山水景色,抒发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情。富春江在今浙江省。
2.南北朝时,散文领域也出现了山水游记,北朝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多山水小品,以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为代表。
郦道元:《三峡》1.选自《水经注》卷三四《江水注》。作品所写的季节顺序是夏、春、冬、秋。
2.“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是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到太阳。沿溯:意思是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乘奔御风”中“奔”指马;“清荣峻茂”分指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
3.《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后有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本文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如描写三峡春冬之时一段:因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以“绝”状山;以“怪”写柏,写出了景物的神韵。(简或选)
5.秋天是渔者的活动和悲叹。“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
6.“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形容三峡秋天的景色;“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三峡山形地势的句子。
7.《三峡》所写各个季节景物的重点:夏天水势浩大,交通断绝;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山是“清荣峻茂”;秋天突出“高猿长啸”“哀转久绝”。
庚信:魏晋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
《拟咏怀》(榆关断音信)1.写作背景:庚信出使北朝无法返回,在北朝虽有高官厚禄,但内心十分悲痛,念念不忘乡国。《拟咏怀》为羁留北周时所作。
2.“枯木期填海”典出《山海经》,意谓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海;“青山望断河”典出《水经注》,由青山断河一样不能再重合,不可能实现了。
3.《拟咏怀》(榆关断音信)如何表达思想感情:以古喻今表现南北断绝的寂寞。“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以闺怨表达故国之思,诗人自比红颜,因思念故国而消瘦,因永远别离而流泪。(简)
《拟咏怀》(日晚荒城上)通篇用对偶,希望战事平息,自己可回故里。
《哀江南赋》1.骈文,庚信代表作之一,写于晚年,所哀的江南故国是梁。写一个朝代(梁)的盛衰。
2.主旨:“悲身世”“念王室”,充满危苦之辞和伤悼之意,情致哀婉,凄楚动人。
3.长于用典,借汉代和亲女子的哀怨表达故国之思,故取《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哀江南”为题。
南朝民歌:《西洲曲》1.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2.作品的情感内容:这首抒情长诗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对江北情郎的无尽相思。
3.“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用的是顶真、比喻和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4.修辞手法:(1)谐音双关:莲谐音怜,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低头弄莲子”,爱抚所欢:“莲子青如水”比喻所欢的爱情纯洁如水;“置莲怀袖中”表示对所欢的珍爱;“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
(2)顶针:“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5.《西洲曲》如何表现季节更替:用人物形象和物候现象表现。如“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春天;“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夏天;采莲、鸿飞——秋天。(简或选)
北朝民歌:《木兰诗》1.这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归来,立功不受奖。作品充满传奇色彩,是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所用修辞手法是排比;“爷娘闻女来”一段所用修辞手法是复叠。叙事简明的事件是十年征战,得胜而归。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敕勒歌》1.敕勒族民歌。敕勒是中国古代北部的少数民族,它的后裔融入今天的维吾尔族。
2.《敕勒歌》通篇写景,无一情语,语言自然质朴,风格雄壮豪迈。
3.本诗旨意:赞美草原的辽阔和游牧生活的自在。
4.民歌表现的生活场景:大草原的开阔景象,草原人民的生活场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简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