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实际上包括银行业务范围的选择以及银行如何整合这些业务两方面。而这是受到特定的经济发展、金融发展以及银行自身的特点三个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前两个因素决定了银行业务范围的选择,银行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如何对这些业务进行整合。在新经济形态下,随着条件的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的范围以及由此带来的银行存在的方式必然发生变化,要求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进行重新的整合,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
一、影响商业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因素
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以吸收存款和提供贷款为主,银行充当了一个中介的角色,主要从事这种间接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大多数金融机构的特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问题就是银行在间接融资业务外是否还提供其他多样化的业务的问题。这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深化水平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从宏观上决定了对金融体系功能的需求,而金融深化水平则从微观上决定了不同金融机构满足这种功能需求的能力。这都影响到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空间,从而决定了银行业务范围的合理取向。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商业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金融体系的功能的要求而体现出来的。
经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一般地说,我们可以把经济发展分为新主导产业形成阶段、主导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主导产业成熟阶段与新旧主导产业交替阶段,这是一个循环向上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对于金融体系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
金融的功能主要可以归纳为资金的创造与资源的配置两大功能。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金融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与此同时,直接融资或者间接融资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能力是不同的,从而使得在不同情况下出现了不同的形式占优的局面。在新主导产业形成阶段,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推动,对金融的资金创造功能的需求是主要的,商业银行由于具有放大资金规模的功能,在资金创造功能的提供方面具有优势,从而这一阶段往往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在经济赶超阶段以银行为主导局面的形成。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通过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渐被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来实现经济增长所取代,从而对于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的需求开始占据主导,尤其是在主导产业成熟阶段,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大部分是来自于自身的积累,金融活动更多的表现为在市场上的重组整合过程。而在配置方面,金融市场的能力要强于银行,从而在金融体系中出现了由银行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化的过程。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决定了对金融体系的需求的变化,导致了银行传统业务地位的变化。同时,金融体系的深化水平也影响到银行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这进一步影响了银行的业务范围选择。
(二)金融深化水平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
金融体系的深化水平决定了银行发挥上述金融功能的效率,而随着金融体系的深化,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空间逐渐在缩小。这主要是因为随着金融深化,银行在传统业务方面的优势逐渐的减少,劣势逐渐增多。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通过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流动性金融工具促进了市场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聚集小额资金和分散化投资可以很好的防止由于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风险,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通过市场融资可能出现的交易成本。但另一方面,银行在发挥这些优势时,也是存在成本的:首先是组织成本;其次,银行的规模并不能无限扩大;第三,银行由于是集合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再贷出去,在资产和负债方面存在着不对称,这使银行天然具有内在虚弱性,面临着挤兑的危险。可以看出,比较银行传统业务的优势与劣势,实际上主要是比较通过市场来实现金融功能而存在的外部交易成本与银行存在的内部交易成本。这在不同的金融深化水平下是变化的。
在金融体系不发达的时候,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要小于市场交易成本,在资金的创造方面,由于市场不够成熟,所需要的交易成本是巨大的,除了少数大规模的融资活动外,大部分资金是由银行提供的,但是随着资金需求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体系的成熟,金融市场提供资金的成本是在下降的,银行的这种优势逐步消失。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市场越发达,信息的透明度越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而银行则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规模,须受到组织成本的制约。因此,随着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的发展空间必然是在缩小的。
(三)新的经济形态对银行业务范围选择的影响
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的发展阶段对于金融体系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作为新的主导产业的形成,对于资金的创造有大量的需求。其次是由于新产业的高科技特征,对于降低风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也是同样重要的。
在资金创造功能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非常高,要形成新的主导产业,资金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发达也使得市场提供资金的成本大大下降了,银行的传统业务已经丧失了过去在新主导产业形成时期在资金创造方面的优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美国的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的高度繁荣,而不是银行融资的繁荣的重要原因。在资源配置方面,由于新产业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比较严重,银行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并不能比市场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也不具有优势。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新经济情况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银行传统业务的空间在缩小,这必然要求银行拓展其业务范围。
二、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与整合
(一)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
首先,在新的经济形态下,银行传统的业务仍然有生存的空间。市场再成熟,也是存在着交易成本的,总体上的效率提高并不表示在所有领域都可以取代传统银行业务的功能,由银行提供资金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在那些资金需求规模小,企业发展的前景不确定的领域,银行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这种形式的资金提供被称为关系融资。此外,企业的日常的流动性资金需求的很大一部分也仍然是通过银行来满足的。更重要的是,银行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通过资产的证券化又使得传统业务的空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持和拓展,通过证券化技术的运用,银行可以降低自身提供资金的交易成本,从而避免了传统业务受到过度的挤压。
其次,传统业务能够提供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银行需要开拓新的业务。从目前的趋势看,商业银行主要开拓的是两个方面的业务:提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中根据产品和服务针对的客户群,又可以分为零售业务(指向广大中小客户提供具有标准化,规则简单统一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和批发业务(指针对大客户提供的专门的服务,根据客户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也即“量身定做”)两类。商业银行向这些业务领域拓展的方式与表现是不同的。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由于掌握大量的客户的信息,具有信息优势。由于拥有庞大的营业网络,具有成本和网点优势,而一些大的银行由于在客户中长久形成的信誉,也是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银行在零售业务的拓展方面非常的容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许多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经向一个金融超级市场方向发展,银行同时可以提供包括存款、基金、证券、保险等多种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拓展是没有障碍的,因为这些产品和服务和存款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特定金融需求,不存在冲突,而在批发业务方面,银行的业务拓展主要是在传统的属于投资银行业务的领域,为大的企业客户提供融资、证券发行、并购、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这实际上就是引起广泛探讨的分业与合业问题的核心。在过去之所以不允许银行介入投资银行业务,是因为银行的介入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在银行不能顺利承销证券的情况下,银行可能通过欺诈的手段向其存款客户推销。但是现在这种风险却减小了,关键就在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更重要的是,由于金融竞争日益激烈,银行的信誉对于银行的生存非常重要,这制约了银行的行为,而介入投资银行业务的好处就相对突出了。通过介入投行业务领域,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与企业建立起更为“广泛”和长期的联系。这种银企关系的加强使银行通过观察企业与更多种金融工具有关的行为,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银行能够利用收集到的信息,以多种业务形式而不仅仅是贷款的形式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管,在设计金融合同时,商业银行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施加更多的影响,从而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同样,商业银行在和企业接触中获得的信息有利于银行向非银行业务领域拓展,这是信息的横截面优势。资产管理业务是银行可以拓展的另一种业务,在前面的零售和批发业务中,银行也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那实际上是代客理财的含义,银行提供的产品是由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只是一个中介。本文所指的是指银行通过直接发行基金等产品,将汇集来的资金用于多元化的投资的业务,并不限定于面向银行的传统客户。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整合
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拓展后,还需要整合这些业务。因为从事不同业务所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不能有效的整合,银行经营的范围太广,超过了自身的能力,随着业务间相关性降低,风险反而加大,利润下降。
传统银行业务主要是面向市场的,产品统一规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向零售业务拓展没有太多问题,银行保险的大力发展就是这个原因。但是投资银行业务则主要是面向客户的,针对具体的客户设计具体的方案。这是截然不同的能力。能否将两种能力有效的组合起来是银行能否向批发业务拓展的关键。一般认为,投资银行和银行业务之间的收益相关关系与银行规模有很大关系。一些研究者通过考察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假设性兼并,对商业银行向投行业务扩展的风险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商业银行与区域性投行兼并往往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但是,商业银行与较大投行的兼并则会增加新组织的倒闭风险。现实的情况也表明如果在商业银行内部同时成立投行部门,往往是不成功的。同样,资产管理业务所需要的能力和银行零售、批发业务也是不同的,后者主要是将产品、服务进行组合和向市场推销的能力;前者则需要专业的投资技能。从现实的情况看,商业银行内部发起设立基金来进行投资管理的,其经营业绩往往都不是很好,在全美的十大业绩优良的基金中,只有花旗银行管理的基金人选,其他大银行的都业绩平平,这说明了将资产管理业务整合进银行业务范围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对业务的整合出现了两种发展方向:全能化和专业化。全能化是指银行全面介入上述的业务领域,由于业务能力之间存在的冲突,银行的全能化是通过集团化来实现的,也就是成立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集团,在这个集团之下分别有不同的部门或公司提供零售业务、批发业务和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在零售业务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非常明显的,银行在市场上信誉越好,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就越大,而在市场上银行的规模往往是实力和信誉的象征。因此,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这时就出现了大量的银行并购,巨型银行的出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则被整合在金融集团下,而不是放在银行内部,银行成为金融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国际上大的银行往往都是某一个金融集团的组成部分,就是集团化的典型表现。
专业化指商业银行专门致力于某一方面业务的发展,许多银行越来越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环节或业务的开发,成为整个金融产品服务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如一些银行专门从事证券化业务,专门提供关系融资等,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提供这种服务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从而也能够获得充分的盈利。这些银行往往是那些规模不大,向全能化方向发展没有可能的银行。正是金融体系的深化使得专业化的服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银行的组织形式能够灵活多样,对市场快速反应,这方面未必是大银行占优势,那些集中在某些业务环节上进行专业化运作的银行也是获取优势的一个方法。
两种方向是互相促进的,大规模的银行也需要某方面的专家专门从事某些业务,将这部分业务外包出去有利于发挥核心竞争优势。金融产品的分拆过程已推动了金融产品生产方面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大银行在契约的基础上将金融产品的零配件生产分包给其他金融机构承担。通过这样的分拆和分包,小银行可以获得他们本来自身难以实现的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银行的发展也使业务的空间拓展,资金效率提高,有利于大银行进一步发展规模。毫无疑问的是,中型银行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三)新的经济形态对银行业务拓展与整合的影响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影响外,在新的经济形态下,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和整合还受到一些新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的提高使银行的内部组织成本下降,使银行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银行的组织形式向虚拟化、网络化方向进一步发展,拓展了银行传统意义上的边界,提高了银行竞争的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银行向其他业务领域的拓展更为方便,通过网络的形式拓展业务大大节省了拓展的成本,形成鼠标 水泥的稳固的组合。更重要的是,网络金融业务的大力发展使银行寻找到了新的业务经营方式,成为新的增长点。
第三,新经济对于银行的国际化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新经济推动下,竞争越来越全球化,这也推动了大银行国际化的进程,全球银行的并购加剧。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使银行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成本大幅度的下降,便利了这种国际化进程。
最后,从本质上,新经济就是信息经济,而商业银行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银行的信息优势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推动了前述的银行业务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