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张伯伦开创了(企业)厂商行为理论,运用他的垄断竞争理论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如何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不断前进,有着重要的意义。全文从影响垄断和竞争的共同因素入手,分析其不同作用,着重分析销售成本及适合的销售方法对于最终利润的获得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广告的作用)进一步引出,不正当竞争的恶劣影响,对经济秩序的破坏,及对经营者的切身利益的损害。在从政府的角度分析,政府行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特别是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社会环境。最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各国要在共融的经济环境中实现共同的利益。我国作为亚洲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一部分,世界需要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贸易自由的环境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更需要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利益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结尾点明无论是垄断还是竞争都是会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于利益的一致化,垄断利润也会随着信息的交流的加强而逐渐趋于消失。
关键字:垄断竞争理论 价格 产品差别 销售成本 广告理论 不正当竞争 道德风险 生态环境 经济复苏 世界经济“一体化”
张伯伦开创了(企业)厂商行为理论,并规定了运用厂商利润最大化(MR=MC)的原理来分析 厂商的生产、销售等行为,对于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条件下的经济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受到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限制,如何在世界经济的海洋中不被接踵而至的巨浪淹没,将手中的风帆应用自如并且能迎着浪头前进,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经济的时代,垄断与竞争并存的经济大潮中打拼,无疑更需要更好的掌握垄断竞争的理论,而张伯伦的理论就是这种理论的精髓所在。
垄断与竞争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产业组织理论及竞争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垄断和竞争问题的研究。在经济学意义上,垄断有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的双重内涵。垄断结构是从市场结构角度来定义的,而垄断行为则是侧重于行业角度。垄断还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自然垄断与行为垄断等。行业垄断是垄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某一行业或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垄断。如同垄断的内涵一样,行业垄断也可分为垄断结构和行业垄断行为。
知识经济下垄断的新特点和启示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资本主义社会逐渐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对这一新的经济现象,学术界给予了普遍的关注,相关理论层出不穷。但垄断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其理论也 具有一定的时期性,不可能用传统的理论来评判现在的垄断现象。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传播,许多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它是一种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完全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直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及智业为支柱的经济。其本质特征是知识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资源,是一个企业能否立足于市场的决定性因素。纵观国内外的垄断厂商,尽管他们的超额利润表面上来自于一定的规模经济或产品技术差异,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所有这些都是他们发现并利用知识的具体表现。我们姑且称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垄断”(The Knowledge-based Monopoly)。所谓的“以知识为基础的垄断”是指企业由于具有灵活运用现存知识或持续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而降低成本或是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所获得的垄断地位。这里,知识不单纯是指生产本身所要求的技术知识,还包括“干中学”、“用中学”所积累的经验性知识。
企业可以运用并加以创新的只是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技术和产品知识。技术是产品形成的物质手段,而产品知识主要是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认识,在每一阶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成功的运作是高额垄断利润的前提保证。2.管理知识。它首先表现在生产组织形式的采用和改进上,如从大批量生产,到成组技术,再到准时制造、大规模定制等,既实现了规模经济,又使产品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其次,管理知识还表现在企业的财务、人力资源和信息管理上。科学而高效的管理方法也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3.市场知识。了解市场的企业不仅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而且还可以从市场需求中寻找到许多宝贵的创新机会,即创造需求。以上所属的种种知识的创新都可归结为制度的创新,它是一种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过程,而垄断企业正是靠着这种持续优化和调整才能保持其垄断地位。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不可能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所有方面,而必须有所侧重。例如传统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创新上的重点就不同。
实际上,“以知识为基础的垄断”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了一种矛盾运动。知识的易得性使垄断只是特定时点或短时期存在的,而不是绝对的永恒的。
因此,政府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政策的制定就应该有所侧重,并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我国,规模较大的企业是市场创新活动的主体。但从总体看,许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带来的垄断效益。而同时,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中又有许多是行政垄断,不是真正经济性的。所以我国在制定反垄断法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把鼓励经济性垄断和消除行政性垄断有机结合起来,并配合政治体制改革,使反垄断法具有发挥效力的环境。但是政府毕竟是起辅助作用的,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经济运行的内在因素。
无论在哪种经济形势下,垄断或是竞争,价格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价格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生产者的命运,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因为价格直接影响到供给,进而通过供给而影响需求,在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不断调整中寻求新的均衡点,就这样在旧的均衡不断的地被打破,而新的均衡一次又一次的重建中,厂商寻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特别是在垄断竞争下,市场相当程度内是和它的竞争者们分开的,它的销售量是由下面的三个因素所限制和决定:(1)它的价格,(2)它的产品性质,(3)它的广告开支。
杀毒软件市场上的价格战
——企业定价策略初探
去年,金山公司率先在杀毒市场上大幅度降价。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无硝烟战争——价格战。价格战也是一种竞争手段,并不是不可取,但企业的定价要适度。既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也要有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博弈论的分析,如果厂商们都采取降价策略,降价前各自的收益为R,降价后则都变为R—Rd。由此看出,价格大战从长期看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利益,而且也损害了其他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利益,价格大战导致两败俱伤,甚至是一种毁灭性的恶性结果。因此企业要慎重定价,正确的定价策略将会给企业带来活力和生存、发展的空间,如果在定价方面发生失误,轻则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重则影响企业的存亡。
由于资源的约束,企业规模和管理方法的差异,企业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自己的定价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定价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企业生产的产品,除国家规定的个别品种外,都可以自主定价,但自主定价并不等于任意定价。企业在定价时还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以价值为基础的原则,以市场供求规律为前提、遵守国家价格政策。
企业的定价方法分为:运用价格弹性理论进行调价、成本加成定价法、损益平衡定价法、反响定价法、心理定价法。软件市场上的杀毒软件品种繁多,但性能大同小异,因此杀毒软件的需求是富于价格弹性的,即ED>1。厂商们调低价格,会使其总收益增加。但降价也要有限度,要考虑到成本和消费者的心理。销售量的增加不能以牺牲成本为代价,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了扩大再生产,要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多增加利润。金山和瑞星是杀毒软件市场的“龙头老大”,由于品牌效应,如果他们的产品定价低,消费者就会争相购买,认为是“物美价廉”。但如果是一般的企业,为了与他们相抗衡,也定低价,就未必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有可能会对便宜的商品产生逆反心理,会认为“便宜没好货”。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价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定价。
一个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一定要有明确的定价目标,切实可行的定价方法,同时,还要遵循一定的定价原则和道德规范。价格并非可以用来赚钱的唯一工具,因此价格策略也不是唯一的营销策略。事实上,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是由各种策略组合而成的。企业还可以利用质量策略或者品牌策略等其他策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组合的营销策略。软件市场的厂商们不应只在价格上做文章,一味地打价格战,而应在软件的技术和售后服务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在软件市场上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促进IT业的健康发展。
产品差别与价格
理论 按照产品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以及其与产品成本曲线的比较位置来看,利润是可能增加的,而他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抬高价格而减少产量,也可能是由于降低价格而增加产量。找到了这个适当的数字,就有机会使总利润达到最高的程度。
当一种产品没有直接的代替品,而它降低了价格因而增加了销售时,主要受损失的不是任何一种竞争的产品或许多产品,而是各种各类的产品为它分担了损失。这样说来我们是使用了普通所指的垄断理论中所隐含的假定;当然,我们现在所
研究的
问题可以说仅是把垄断理论扩展到不仅包括价格的调整,同时也包括了“产品”的调整而已。总之,个别均衡的理论是很重要的,(1)它的本身,(2)作为研究广大范围均衡问题的人们,这个广大范围包括了一般所谓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只是假定消费者的喜好是平均的分配于各种不同的种类中,而种类的不同也并不致引起成本的不同。这种情形在产品近似而商标不同的情形下大致是对的。
小集团:寡头垄断增加产品差别
由厂商所规定的时候,因为急于零售者以大量的余额普遍是较给予消费者以低廉的价格更为重要。那么不妨让我们用纯粹竞争与垄断竞争来比较一下,看看究竟有什么区别。
在纯粹竞争理论的
发展中,指出均衡价格是需求与供给的相等,理由是这即是与每一个生产者最高利润相符合的唯一价格。在垄断因素存在的地方,由于这个同样的理由,是均衡价格必然要高于竞争的需求曲线与成本曲线的交叉点。
在垄断竞争之下,限制和决定个别售卖者产品市场的三个因素(1)它的价格,(2)它的产品性质,(3)它的销售开支。而这最后一点,会受到消费者的欲望,以及满足欲望的方式的了解程度的
影响。
广告作为这种开支的典型,对改变产品的需求曲线的位置或形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由于消息传播的关系,广告使其产品的需求较富于弹性——在低价格下所增加的,不仅是经常熟知的和少数临时的购买者这个有限数量,而且是依照广告开支的大小和广告技巧的好坏而得到的更大数量,消息的不完全使一切产品的需求曲线不富于弹性;但广告通过抵消作用使曲线富于弹性,它为价格竞争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所增加的成本,却必须经常包括在价格内。
广告影响需求的第二个因素是欲望本身的改变。如一种广告仅是告诉人某种商标或制造商的名称,这可能并没有传达给别人什么消息;但假如这种名称是购买者们熟悉之后,即会引导他们愿意购买这种产品,而不会购买未作广告和不熟识的牌子。
有些销售
方法如打动消费者的情感,使用购买者不熟悉的心理法则使他无从防御,或使用恐吓,阿谀等方法以解除购买者的武装——这一切的方法对购买者的了解情况都没有一点意义。
经纪人和批发商可以说也是一样。如没有特别的诱力,他们之间的任何人都可能一直的只售卖已有的某种牌号,而将多余的需求设法传向于能得到较高利润余额,或他认为较好的货物上去。——替代
特别是那些控制分配数额使产品价格抬到很高,以期得到充分报酬的制造商尤应如此。这种“差额”(margin)的大部分,都必须当作是获得需求的成本(即生产成本)。允许一种稍高的差额,常常是最有效的一种广告。
正如现在有一种新生的广告形式正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就是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具有极强的强迫性,不管你接不接受,它都会出现在你面前。而网络广告能否在一瞬间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取决于广告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不过,
目前有创意的网络广告并不是很多,通常不能引发人们一瞬间的关注,仅有不足一成的人经常点击网络广告并从中获取产品信息。因此,只有一些“榜样”,才能激发大家的“娱乐创意细胞”。这其中不乏世界著名品牌,比如,鸥莱雅的“组装美女”,乐敦的“智力问答”,Intel的“见报有‘礼’”等等,当然还有国内知名品牌的新奇创意,如李宁的“快乐运动”,好易通的“张飞哭了”等。
另一种获得理想的攻势和控制的方法是制造商自己分派他的产品销路。经销商或分支店在每一个区域内向
经济人似的和零售商保持联系。当这种办法发展到零售商连锁店都主要的购买他的产品时,即形成了一种精密的组织,以展现和封闭竞争者的有效办法来保证它的市场。这种获取市场的方法也有从相反的方向发展而来的。如零售商们扩展他们的活动达到制造商的范围。这种活动常常是争取制造商为他制造所制定的货物和牌号。这些获取市场的办法都是要对竞争者形成一种分派货物的阻碍。除非竞争者们也这样的获取分配权,不然就得不到货物。结果是分派的机构有很多重复,高利润差额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范围并造成更大的浪费,而这种浪费常常由于人数增加后每个商人或每个商业单位只能得到平均利润的事实而使真相不易显出。最后再重述一句,这种由消费者所担负的成本,必须作为销售成本——即是为转变他的需求而化用的成本,而不是生产成本——补偿生产费用的成本。
销售成本增加该项产品的需求;而生产成本增加其供给。
第一,因为购买者不是同样的易于劝导;有些人对这种商品较之别人有更多的潜在需要;同时有些人对广告和其它销售手段较之别人易于接受。对商品的欲望也不是各处都能同样的引人注意;对“销售阻力”的破坏在不同的购买者之间以及不同的购买者集团之间也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在这种环境下,最富的潜在市场(richest potential market)——即是位置最近而阻碍最小的市场——将会最先开拓,而继续地向较贫穷的市场开拓时,单位产品的销售成本即会逐渐增加。那原因何在呢?就是对最好的市场的开拓(即使是用最好的媒介)可能是依靠于相当大的总支出,达到此点时迅增的报酬可能已被达到。超过此点,则迅减的报酬及不能避免,因为所剩余的潜在市场是较之已得到的市场难予开拓。
那些因减价而吸引来的顾客也可能转化为永久顾客,因而增加了未来的销售量;另一方面,因为顾客要购买的东西已被说服在减价期间集中购买,因而减少了未来的销售量,也就是“损害”了长期市场。
因此,无论是通过调整价格或是增加销售开支的
方法来扩大销售量,提高销售额,都必须考虑到垄断或是竞争的具体情况,按照供给与需求曲线的相应位置变动,均衡点的移动来调整生产和销售。特别是在竞争的市场中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随时调整,才能适应在竞争中求生存,求
发展。无论垄断行业或是竞争行业都要有忧患意识,都要做好迎接竞争挑战的准备。如一个竞争者努力推销的结果对其密切竞争者可能是很坏的,这种情形是在竞争者很多的情形下特别显著。另一方面,如他的竞争者也同样这么想,并把集团内的斗争转移于别的方向即可得到比较稳定而长期的效果。同样的道路对于垄断者(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要保住自己的垄断地位也是适用的。
那么竞争的方式方法应该怎样选择呢?
不正当的竞争是不能长期维持的,它必将被淘汰。不正当的竞争会使资源配置错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
经济不能持续发展。另外,不正当的竞争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救的破坏和难以弥补的损失。
90年代中期,正值VCD走俏的时候,许多原本生产其他家电产品的厂家也纷纷投产VCD,使一度供不应求的产品大量积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厂商只得降价销售,损失惨重。
然而,不正当的竞争的不良后果还远不止这些。近两年,在春节前,人们购物的高峰期,各大商场纷纷推出了购物返券的促销活动,这看似是为了消费者着想,帮助消费者用更少的钱获得更大的效用,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商家巧妙的利用消费者不想浪费返券而再次消费的心理,将一张返券分为若干张小券,让消费者累次消费。而这些小券的面值又不大,消费者只能增加支出。另外一些商家更是聪明,他们并不拘泥于返券,还返现金,可是消费者哪里知道他们早就把价格提了上去。表面上减价,实际上是比原价还要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买得没有卖得精”呀。可是,消费者吃了亏,下次还会不注意吗?这种不当得利是无法持久的,最终会
影响到商家的信誉。道德风险的代价太高了!
由此可见,不正当竞争不仅使资源浪费,还会加大厂商所承担的道德风险,如不加以制止,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就会受到破坏,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就会扭曲。
其实当年斯密就已经发现了道德风险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之间的关系。因此他强调市场经济是一个一定要讲道德的经济,并出版了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道德情操论》。斯密在这本书中认为, 爱人如爱己的教导是最伟大的道德律,并主张设身处地在别人的情境中看待我们的所作所为。斯密所倡导的市场经济道德观与我们的古人所推崇的“己所勿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律是一致的,那就应市场经济排除那种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侵犯他人的权力甚至生命的“自私”行为,鼓励和保护那种不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而且是追求为了改善个人利益而他人利益作某种妥协的“自利”行为。 只有市场竞争具有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基础,我们才可能进入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权的市场经济。
发展是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因为只有发展才能使一个国家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展也是
社会所需要的,因为只有发展才能带来社会的进步;发展更是个人所需要的,因为只有发展人们才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满足。然而,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 发展便不得不去适应这种无限的欲望,而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于是,发展便体现出其负面效应,
自然在人类强大的改造面前屈服了,环境开始无法承受发展说带来的压力。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
问题呢?
利用税收来控制污染,是
现代政府采取的一项新措施。这项措施的优点很多。(1)可以给污染者提供鼓励,促使其寻求改进的方法和手段来避免或清除其排放物。(2)防止污染者把其生产成本及污染成本转嫁给其他人。(3)作为对外部性的正确激励,庇古税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
但是,利用税收来控制污染,也有其不利的一面。(1)只有当污染者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可以测量之后,才能直接对每一单位污染排放征税。但在不能进行这样的测量的情况下,污染者可能会被间接征税。(2)通常很难确切清理这些排放物对社会的损害。(3)这种税的实施并不容易。必须有政策来确定排放物确实被清理干净了。(4)由
政治实体而非经济实体来征税,政治也许会妨碍恰当的税收水平的制定。污染是一种社会成本,但是一味追求无污染,一些产业也就无法发展了。 在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 对这一点进行了举证:“据我所知,没有一条普通法的一般规则......说过,某建筑挡住他人的视线是一种妨害。如果真是妨害,就不存在大城镇的所有新建筑下禁令。......”。他还进一步引用了美国法官马斯曼诺的叙述:“没有烟尘,匹兹堡仍将是一个小乡村。”
因此,政府行为应该以国际公约为准绳。无论是“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 还是“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都对政法的行为作出了一定的规范。
而在刚刚落下帷幕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又通过了《执行计划》, 在其中提出了诸多明确目标,并设立了相应的时间表,其中包括到2020年最大限度的减少有毒化学物质的危害;到2015年将全球绝大多数受损渔业资源恢复到可持续利用的最高水平;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无法得到足够卫生设施的人口降低一半以及到2005年开始实施下一代人资源保护战略等。
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正在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视,这将会为人类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更适宜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
“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从世界大背景下看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风起云涌,首先,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推出总额高达6740亿美元的振兴经济、促进就业增长的十年计划。布什政府的反恐战争和赤字财政政策对国内经济复苏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军事行动和反恐开支的大幅度增加,刺激国内生产;其次,政府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增加了国民的收入,扩大了消费;三,公共事业部门计划的实施,创造了投资,增加了就业。贷款利率不断降低,大幅度减税政策的实施,以及伊拉克战争迅速的结束,鼓励了消费者增加开支,增强了投资者投资的信心,股市高歌猛进。其次,日本也迈开复苏步伐,终于在2003年走出了长达10年的低谷,在2003年前三个季度中,日本的GDP连续增长。就连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也提高了20个百分点,升到了60%以上。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在经济增长中受益的日本工商业者的支持,小泉连任首相也不会如此顺利。欧元区也不甘示弱,
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在稳步上扬,开始了新一轮的“温和”复苏。
综观自战后至今全球经济变动,欧美经济的复苏曾一度很快,虽然现在处于低增长,但是欧美经济的实力雄厚,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亚太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长期保持与欧美各国进行合作,吸收他们的先进经济理念,取长补短,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一跃成为亚洲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
从经济的复苏中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经济越来越趋向一体化,各国政府都在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制定着适合自身的政策,这也为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为政治的稳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但是,在大家为经济复苏的劲头欢欣鼓舞的时候,摩根士丹利却对2005年全球经济预测作出了首次修改,预期全球GDP在2004年出现较高的4.2%的增长后,2005年的增长速度将回落至3.7%。摩根士丹利的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12月11日发布报告称,假如增长势头真如预测的在2005年迅速回落,它将成为
历史上最软弱无力的全球复苏之一。
罗奇认为,尽管从表面上看,经济近期出现的增长势头令人鼓舞,然而失衡世界存在着的根本性紧张关系却日益深化。对2005年全球预测作出的首个修改只不过是一个温和的警告。
摩根士丹利
研究美国经济的
分析师认为,虽然美国经济在2004年将能实现4.7%增长,但它将带头减速,预期2005年只有3.8%的增长,减幅几近1个百分点。随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力度转弱,美国明年增长势头中显著的部分将是通过牺牲往后利益得来的,并预料依赖美国的拉丁美洲经济发展也将在2005年放缓。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不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区将继续是全球增长最迅速的地区,预期在2004—2005年能实现平均6%的增长率。但在亚洲内需持续不足的基础上,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将于2004年初开始对该地区的周期反弹构成阻力。
在摩根士丹利的全球经济预测中,欧洲将能幸免于全球增长放缓的大势。全球经济预测报告认为,欧洲整体在2004—2005年将实现2.1%的增长率。但结构性积弱的欧洲经济仍没有资格成为带领全球增长的新引擎。欧洲经济经过在2001至2003年期间两次探底后,现已踏上适度复苏的轨道。它不曾出现过剩周期——这是它免于成为全球增长减速受害者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想要经济继续复苏,并且逐渐增长还是任重而道远的。无论是垄断还是竞争,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
时代,经济利益的得失总会参杂着诸多因素,经济的发展不是单一厂商(无论垄断者或是竞争者),一个集团,或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实现的,它必然会受到世界其他经济力量的影响,在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融的经济环境中实现共同的利益。
我国作为亚洲最具潜力的发展
中国家,从改革开放至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1978年,我国外贸总额只有206亿元,居世界第32位,而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外贸总额已达6930亿美元,外国FDI总计500亿美元。中国贸易已经开始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领域,因为这里有广阔的市场,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稳定的经济环境;另外,中国也是一个很好的贸易伙伴,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像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和强力的需求。在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就以一个贸易大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各国之间的激烈谈判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从2001年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现在,中国的总平均关税在实施税率的基础上,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从15.3%下降到10%左右,这样的关税削减速度和幅度都是罕见的。在中国农业相当落后的情况下,中国自从加入WTO之日起,就取消了所有的出口补贴,并将国内支持约束在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现在是多哈发展议程的关键阶段,但美国经济减速,日本深陷经济泡沫之中,启动新一轮谈判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具有稳定经济环境的中国身上。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应该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搭建桥梁,保证平衡和利益均沾,使世界经济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贸易自由的环境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只有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中国才能迅速、稳定的发展。中国日益强大的生产力需要世界这个更广大的市场来支持,另外中国虽然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本身资源毕竟有限,所以世界资源便成为了中国迫切期望获得的东西。中国的各种资源并不都是短缺的,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就处于过剩状态,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出去,但直接劳务输出有限,并且都是高素质的劳务,所以我们只能借助其他方式达到上述目的。我们通过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将劳动力附着在产品上输出,改善了我国资源配置结构。另外,迅速增长的外国直接投资也解决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
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更需要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利益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垄断行业还是竞争行业,利益将会更趋于一致,垄断利润也会随着信息的交流的加强而逐渐趋于消失,世界经济必然会趋向“一体化”。
参考书目:
1.许跃辉:《论
企业定价工作的市场化
问题》,华东
经济管理,1998.7
2.杨慧玉、高杰、党敏玲:《企业定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改革,1998.2
3.崔影慧:《消费心理和心理价格》,价格与市场,1999.6
4.甘群:《出奇制胜的心理定价》,企业活力,1997.8
5.郭立宏、张玉新:《营销策略的博弈
分析——简评“价格大战”》,当代经济
科学出版社,1998.5
6.樊群、蒋英勇:《城市公用事业的垄断性分析及其政策建议》,博士论文网
7.《“十五”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对策》,国研网
8.(美)张伯伦《垄断竞争
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9.戚聿东《
中国现代垄断经济
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全球经济气候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