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个复杂的概念,要给它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为方便起见,这里先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即思想是特指人们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相对稳定的看法或观点。
这个概念表明,“思想教育”概念中的“思想”,不是指哲学一般意义上的认识或意识,而是特指人们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因此,思想的内容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观点、历史的观点、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意识、审美意识等等。
这个概念没有指明思想是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也就是说,思想不一定形成完整的体系,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的思想未必形成理论体系或完整的世界观。因此,思想有成熟和不成熟的区别。
所谓思想的“相对稳定性”是指思想(某种认识)一旦形成,就有了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不变性。但这种独立性、不变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当认识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或人的认识角度、思维模式、世界观等发生了变化,人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
由于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因此,思想便与社会的存在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思想现象的基本问题是思想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下面,我们便根据广谱哲学有关的概念、理论、模型和方法,对上述问题做
一些相对确切的剖析。
一、思想杂化现象的多影分析
针对思想现象,我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例如,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为什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乃至对立的思想?即使对同一个事物,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更有甚者,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事件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如在不同的时期)?我们把在一定社会范围内的上述复杂多样的思想现象称为思想的杂化现象。
按照广谱认识论的观点,认识是一定观控模式(观察、控制方式、方法等)变换下的广义影像系统,思想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也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影像系统。设f是主体的某种观控模式,G是某种社会事物集,则
f:G→f(G) (1)
就表达了主体通过观控模式f对社会事物的反映过程。这里G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而影像集 也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设 ,其中 (n次笛卡儿直积),它表示G中的每个“点”x=(x1,x2,…,xn)∈ 是一n元序组,是高维空间中的一个向量或“点子”,可以代表某一抽象的社会事件或社会关系,这时 便是对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关系的映射结果。
容易知道,这个初步的模型已经表达了如下的内容:
(1)人的思想是对社会事物集G中的事物(社会事件、社会关系、社会系统等等)按一定观控方式(一定的观察角度、一定的控制方式等)生成的广义影像系统。
(2)若f是1-1变换,则社会事物不同,人的思想(表现为广义影像系统)亦不同,即对 ,有 。
(3)若f是1-1变换,当社会原形变化时,作为影像系统的人的思想亦发生相应的改变。若在(1)式中,引入时间参量集T,则(1)式成为
(2)
这时,若 则 。
因此,(1)式和(2)式刻划了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
现在考虑人的主观方面——主体的观控方式f的影响。如果可供人选择的观控模式(或认知方式)f是一个集合,即
(3)
那么,人的思想便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3)式表明,观控模式不同,观控结果亦不同。当i≠j时,有fi≠fj,且fi(x)≠fj(x)。这说明,即使是对同一个社会事物x∈G,由于他选择的观控模式不同,则他获得的认识结果亦不同。人对观控模式的选择,或者是主动的(受某种价值观支配),或者是受动的(如思想教育的结果),前者表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后者则表现了人的思维方式的可变性。
概括地说,人的思想是一定观控模式下对杜会事物变换后的广义影像系统,由于社会事物和人的观控模式的不同而导致了影像系统的不同,或者,由于社会事物和观控模式的复杂多变而引发影像系统的复杂多变,这就是思想杂化现象的多影观点。
由于思想杂化现象的多影性,给思想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应注意的问题。
(l)在一定社会范围的人群中,对同一社会事物存在不同的乃至相互冲突的思想属于正常现象。根源在于在人群中存在观控模式的集合F=fi(G)↑G,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选择自己的观控模式,因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如果把观控模式着作是一种标尺,则F表明存在多种标尺,用不同的标尺去衡量同一个事物,自然结论不同。思想教育工作者针对这种思想的多样化现象,首先要探究各种思想背后存在的观控模式是什么,而不能简单粗暴地强求一律。
(2)在重大问题上,要辨别思想的正确与错误。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社会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这些不同的观点可以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原因在于任意的观控模式fi∈F不一定能保证观控结果能如实地反映对象的本来面目。
例如:
第一,fi是一种单纯的镜像反映,则对复杂的社会事物,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现象,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第二,fi是一种限定映射,即只限定在社会事物的某个局部(如盲人摸象),因而无法反映事物的全貌。
第三, 限定*镜像,即fi定义为先限定在某一事物的局部再做镜像反映,则fi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近视”、直观的反映,那么,在这种观控模式下,对复杂的社会事物,往往既无法反映事物的全貌,又无法反映事物的本质。例如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靠这种“经验主义”的认识方式是无法“看清”的,而在广谱哲学中,fi是一套复杂的宏观化程序(见“历史望远镜理论”)。
总之,辨别思想的正确与否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把观控模式(认知方式)搞正确。应该明确的是,通常说的“立场、观点、方法”都属于广义的观控模式。显然,苏东剧变后,大学生中产生的“共产主义渺茫论”,关键是观控模式(或认知方式)上出了大问题。 (3)在观控模式集的意义上,真理是一个集合。如果我们能够辨别思想的正确与否(例如按照广谱认识论的认识客观性判据),那么,按照上面的多影观点,对同一个社会事物,不同的乃至互相冲突的思想有可能都是正确的,或各自包含一部分正确的成分。这是因为当人们选择了n个不同的观控模式时,如果这些观控模式是代表n个不同层次(角度)的科学模式,那么,人们将得到关于同一对象不同层次(如现象和本质)、不同侧面(如正面和反面)、不同时段(如过去和现在)的n个认识,这些认识在指定的层次、侧面、时段上可能都是正确的,虽然它们各个不同甚至互相冲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广谱存在论的多叶客观性定理)。这正如人们观察同一个正圆柱体一样,从一个方向投影是“圆”,从另一个方向投影是“方”(矩形),在指定的方向上都是正确的结论,虽然这两个结论正好相反。反过来说也一样,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的认识是许多正确认识的总和,其中每个认识正确地反映了对象的某个局部、某个侧面、某个层次、某个时段,因而它们各个不同乃至于互相冲突。通常关于“真理只有一个”的说法只在下述意义上为“真”,即“在指定的唯一的观控模式下,真理具有唯一性”。但若观控模式是一个集合F=fi(G)↑G,则真理自然是一个集合 。在这种情况下,用这个集合中的某一个真理去否定另一个真理,就要犯简单粗暴的错误,甚至把新的真理扼杀在摇篮里。例如,在物理学上,伽利略变换(相当于一种观控模式)使人们得到的是牛顿力学的真理,而洛伦兹变换(相当于另一种观控模式)使人们得到的是相对论力学的真理,尽管这两种真理在很多具体结论上是互相冲突的,但它们在各自的变换下,都是正确的物理理论。如果人们简单地套用“真理只有一个”的“戒律”去裁决,就会扼杀物理学上的新发现。哲学社会科学上类似的事例更多,例如管理学中有许多互相冲突的学说(如X理论与Y理论、经济人学说与社会人学说等),哲学中的许多互相冲突的学说(如“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等),它们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限定条件,如果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便是一种误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会造成重大的失误。由此启发我们,思想教育或思想政治工作要防止简单粗暴,防止“打棍子、扣帽子”,就必须尊重真理的多层多面性,或承认真理具有多叶性,这样才能引导人们从片断真理走向完整真理,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从现象真理走向本质真理、从感性真理走向理性真理、从特殊真理走向一般真理。这是思想教育工作者或思想政治工作者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二、思想稳定性的类变分析
思想的流变性和定性是常见的两种思想现象。一方面社会存在的各种变化反映到人脑中会产生新的思想,人脑中各种信息的组合也会产生新的思想,这使人的思想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中国由计划经济模式转换到市场经济模式,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出现了许多新内容。这些就是思想的流变现象。另一方面,思想一经形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不仅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是很难改变的,而且对某些具体社会事物(例如对于具体人和事)的看法一经形成也是很难改变的。这就是思想现象的稳定性问题。
思想的稳定性和流变性都有一定的相对性,按照广谱哲学的数学观点,它们都与等价关系密切相关。所谓等价关系就是满足自返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的二元关系。广谱哲学认为,等价性是一种极其广泛的辩证同一性(有内在差异的同一性),例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而言是等价的,因为它们满足自返性、对称性、传递性,但它们又各有自己解决具体问题、其体任务、制定具体战略和具体策略问题上的诸多特色和不同,这就是有差异的同一。又如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基本生产关系上是等价的,因为它们满足等价关系的三个条件,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又各有自己由于历史、民族等条件所形成的诸多差异,这也是有差异的同一。
思想的稳定性是一种自等价性,所谓自等价性就是自我等价,或叫自己与自己等价,它是一种引人了时间参数的等价性。也就是说,若一个对象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种种变化,但有些基本的性态(如结构、性质、状态)不变,我们就称该事物相对于这些基本性态是自等价的。例如某人经过自己的观察,认定“人性是自私的”,经过若干年的观察和经受教育,这个思想没变,那么,他的前后思想就是一种自等价性,它表现了一种思想的稳定性(虽然在这几年的时间中,他对人性、自私概念的理解可以有所差别)。从数学形式上看,设某一主体的思想影像集为 为 上的某个等价关系,若在t的某个变化区间 内, ,就称该主体关于社会事物x的思想具有 自稳性。
思想的 自稳性是允许思想有一定变化的,只是这种变化没有超出等价关系 的范围。例如孔夫子在阐发儒家学说的过程中前后有许多思想的变化,但在基本原则上前后又有一致性,这也是差异中的同一性。因此,思想的 自稳性允许一定的流变性,是在一定限定范围内的流变性。只有当这种流变性超出了 的允许范围时,思想的自稳性才遭到破坏,转化为另一种自稳性。
事实上,上述的 自稳性可以转化为聚类模型,即存在-个商化映射 → ,其中 是人的思想影像集的商集合,这时,思想的 自稳性相当于 ,而这种自稳性的破坏则相当于 。
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上述思想稳定性分析的实际意义。
(1)思想的 自稳性作为一定时间历程中的不变性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也就是说,外界环境(如各种社会事件、他人的思想教育、说服工作,其它有关的信息输入等),只要不属于 等价类 或不能归入这一等价类,则难以被主体立即接受,这就是抗干扰性。这里的 等价类对于主体而言,就是一种思想壁垒。只有当外界环境的作用使主体穿越这一壁垒,即使主体从 等价类跃迁到 等价类,才能使主体的思想发生质的转变。
特别地,人的某一思想层次越深,其稳定性越大。这里思想的深度是指人对社会事物的认识所代表的普遍性程度,也就是,主体所获得的对社会事物的认识所能解释的社会现象越多,就越具有普遍意义,对于主体而言就越稳定。这是因为深层思想概括了许多事物的共性,因而不随具体事物的具体特性而变化。这种思想的普遍性表现在主体的 稳定性上,是他所拥有的 等价类 中的社会事物x的变域足够大,因而这一等价类所适用的范围足够广泛,这就造成思想的深层壁垒,它相当于思想活动的一种广义吸引子,近平衡态或小的涨落不足以使主体越出这一壁垒。例如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思想概括的是一切人的一般的社会属性,它不因社会制度、人数多寡而不同,因此它所代表的是一切人在内的等价类,要想说服马克思主义者放弃这一结论,就必须找出足够有力的证据,但这在哲学的层面上是办不到的,因此,这一思想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不仅正确的思想如此,错误的思想也如此。这是因为持错误思想的人并不认为是错误思想,而往往认为是真理性的认识,甚至是反映了事物共性的认识,因此就会坚持这种认识,并从这种认识出发去解释有关的社会现象。例如持“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一思想的人,自然认为这一思想反映了一切人的共同本质,因此,他会从一切人身上找证据,即使是对公认的英雄人物,他也会指出自私的一面,这是深层的错误思想稳定性的典型例证。
(2)思想的 自稳性在一定时段内具有自复制性。这是指某一思想形成后,会顽强地自我复制,自我翻版、自我生成。这一特点意味着随着新事物的层出不穷,持某一思想的人的观点也会有所变异,但他总要用 标准去衡量新事物,只要他认为没有超出这一标准,便把新事物归入他的 等价类,以 等价类的性质去解释,这就是自复制过程。
特别是对持某一深层思想的人,由于他的 等价类足够大,因此自复制的特点也就越强烈。例如上面坚持“人性自私”的例子也是许多人经常自复制的产品。
(3)思想的 自稳性对思想教育工作具有正反两重性。一方面,正确思想的 自稳性是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当人建立了深层的正确思想后,会使人坚定不移。例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确立,就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另一方面,错误思想的 自稳性是人坚持错误的立场、观点、信念的思想基础,特别是深层的错误思想,将给思想教育或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通常思想政治工作难于深入,难于入心入脑,即源于深层错误思想的 自稳性。我们常见的各类思政教育短训班、干部培训班、党校培训班以及思政工作会议这类工作之所以难以奏效,也源于这种自稳性障碍。
参 考 文 献
[1]张玉祥:关于思想现象的两个广谱观点,《高校
社会科学论丛》(第4卷),1998年版。
[2]张玉祥:广谱价值论基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3]张玉祥:《广谱
哲学探索》,
中国经济出版社,l998年版。
[4]孙其昂主编:《思想
政治工作基本原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原文载《开封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