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摘要]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有以下特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高增幅,更新改造投资增幅逐月提高;工业投资增幅回升,三次产业之间的投资增幅差距缩小;中、西部地区投资增幅高于东部地区,体现了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投资政策倾斜的结果;新开工项目大量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趋向合理;资金来源增幅高于投资完成增幅。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投资主体的投资理念日益成熟,期待出现90年代初期那种暴发式投资的局面也是不现实的,2000年投资需求大幅攀升也不大可能,主要是因为投资需求增长也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b] [b] 一、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b] 1、从1~4月份运行情况看,当前固定资产投资有如下特点 (1)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高增幅,更新改造投资增幅逐月提高。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34.81亿元,增长20.8%,高于平均增幅11.5个百分点,比基建、更改和其它几个方面投资的增幅都高,与此同时,更新改造投资增幅逐月提高,表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技改贴息政策已发挥作用,专家呼吁多年的增加更新改造投资有望实现。 (2)工业投资增幅回升,三次产业之间的投资增幅差距缩小。受工业生产形势好转以及去年同期投资基数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升。1~4月份,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9亿元,同比增长8.6%,比一季度加快3个百分点,与全部投资平均增长水平也仅差0.7个百分点。受工业投资拉动影响,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投资增幅差距缩小。在工业行业中增长较快的行业分别是:电力工业投资517亿元,同比增长20.6%,有色工业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21.4%,电子工业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62.4%,轻工业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10.2%. (3)中、西部地区投资增幅高于东部地区,体现了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投资政策倾斜的结果。1~4月份,中部地区投资完成642.45亿元,增长21.5%,是增长最快的,西部地区投资完成532.85亿元,同比增长10.9%,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完成投资2313.6亿元,同比增长8.2%,是增幅最低的。 (4)新开工项目大量增加。截至4月末,各地区新开工项目1475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29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14.57亿元,同比增长44.9%,同时,新开工项目单位平均规模为184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503万元多337万元,表明新开工项目中大中型项目较多,为未来的投资增长拓展了空间。 (5)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趋向合理。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投资占到了67.9%,增长24.6%,高于房地产平均增幅3.8个百分点,同时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0.9%,特别是销售给个人的增长56.2%,表明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前景十分诱人。 (6)资金来源增幅高于投资完成增幅。到4月末,本年资金来源合计增长11.9%,高出投资增幅2.6个百分点,一改去年资金来源增幅低于投资完成增幅的颓势,为投资增幅继续走高奠定了基础。 2、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或隐患 (1)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缓慢。作为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城乡个人和集体投资)一半以上的基建投资,1~4月份增长缓慢,仅增长4.7%,表明如果财政政策不能给予更加有力的支持的话,那么对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基建投资如果不能走出低迷,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就将难以保持较高增幅。 (2)企业投资能力仍显不足。尽管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增长13.5%,高于投资增幅4.2个百分点,但是自筹资金中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仅增长9.0%,发行股票下降27.1%,均低于投资增幅,表明企业的投资能力不强,投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非政府主导投资增长情况不佳,表明投资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尚未确立。由于统计资料的局限,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地区投资角度去观察。众所周知,东部是我国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但其投资增幅较低,特别是上海1~4月份投资负增长11.7%,海南负增长4.7%,广东省也仅增长6.4%,北京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也是负增长,分别为-2.2%和-35.6%,这些地区投资增长的低迷,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非政府主导投资增长的乏力。 (4)施工项目个数减少,对投资增长将产生一定影响。受去年新开工项目减少的影响,今年1~4月份各地区施工项目个数为50589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616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增长4.9%,这将对未来的投资增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5)国债项目中其他配套资金能否及时到位将影响投资的增长。1999年,国债项目中国债资金和银行配套贷款的到位率都明显高于1998年,但有一部分国债项目的其他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不是很好,资金不足的情况仍然存在。1999年,国债项目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和银行贷款占本年资金来源的66.3%,其他资金来源占33.7%,远低于全部投资中其他资金来源占本年资金来源70%的比重。由于有些地区和项目自筹资金的能力较差,无法保证各种配套资金的到位,致使国债项目全年各项应付未付的工程款仍达258.6亿元,占全年国债项目投资的10.8%.今年1~4月份,在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33.1%,国内贷款增长13.1%,增幅均较高,但能否带动投资特别是国债项目投资的较高增长,还将取决于其他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 [b] 二、未来走势预测和分析[/b] 1、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因素 (1)外部环境趋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的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已出现“引人瞩目的好转”,现已走上每年增长4.2%的轨道,这比该组织去年10月份的预测值提高了0.7个百分点,同时该报告还认为全球金融情况也比过去一年有显著改善。外部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增长,进而激活市场人气,带动国内投资的增长。 (2)加入WTO的预期和一系列利用外资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我国利用外资的增长,从而扭转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下降的局面。一季度,我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316家,比去年同期增长22.75%,新批准合同外资金额110.8亿美元,同比增长27.05%,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态势看好。 (3)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力度较大。4月末,狭义货币M1增长21.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额增长13.8%,表明货币政策适当,对经济增长有比较好的支撑。从财政方面看,往年年中追加的建设国债今年在年初预算中就打入了1000亿元,这将会缩短建设资金到位时间,使其在2000年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据透露,今年的建设国债中,仍有90亿元作为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这将为更新改造投资的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同时,1~4月份财政支出增长31.2%,高出财政收入增幅8.4个百分点,积极财政政策表现得比较充分。 (4)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税免征政策将发挥作用。从2000年起免征投资方向调节税,对增加社会投资将产生刺激作用。同时,1999年因这一政策因素而拖延的项目也将尽快进入施工阶段。 (5)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为投资增长提供新的支点。据有关资料,今年国家将在西部实施十大工程,同时西部开发招商会成果较好,东西合作加强,将带动整个投资需求的增长。 (6)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企业投资能力有了提高。3月末,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4.14亿元,同比增长161.7%,而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9%,随着国有企业三年脱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估计今年企业效益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这样企业投资扩张就有了基础。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新经济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也将为新一轮投资增长开拓空间。 (7)为改变民间投资裹足不前的现状,国家计委最近提出了“一放宽三改善”启动民间投资的新政策。所谓“一放宽”就是放宽投资领域。所谓“三改善”一是改善政策环境,清理和调整与中央精神不符的有关政策规定,取消不利于民间投资的种种限制性、政府歧视性条文等;二是改善融资渠道;三是改善服务环境。如果这些政策措施能够及早出台并落实到位,那么对今年民间投资的增长将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2、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投资主体的投资理念日益成熟,期待出现90年代初期那种暴发式投资的局面也是不现实的,2000年投资需求大幅攀升也不大可能,主要是因为投资需求增长也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 (1)买方市场格局依旧。传统产业供过于求的格局不会改变,这方面的投资空间有限,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点的新型产业,由于我国刚刚起步,尽管企业、政府均有热情,但经验技术均显不足,尚处于探索、跟随阶段,短时间内要想成为真正的投资主力尚有一定的困难。 (2)利用外资会有一定的增长,但也面临一定的困难。一是外商对东南亚的投资热情升温,会对我国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二是目前我国吸引外资仍以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传统方式为主,而从国际上看,在直接投资中占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之间的购并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国内购并环境不佳使得占全球跨国投资主导地位的兼并方式在中国难以采用,因此利用外资增长也是有限度的。 (3)投资的税负较重,对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目前我们对投资实行的是按生产型增值税17%的比例征收,投资品购进不抵扣,建筑安装工程仍然沿用原来的营业税,如果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投资品购进和建安工程都抵扣的话,那么这种增值税税率实际就超过17%了,因此,在目前的增值税税制与税率条件下,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其投资积极性提高就有一定的难度。 3、对全年投资及分项预测 根据目前已出台的政策,假定这些政策能够比较好地得以贯彻实施,那么我们预计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有望在去年低水平上稳步回升,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在9%左右。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所占比重会继续提高,增幅高于平均水平,估计增幅在10.5%左右。因为从资金来源方面看,预算内资金的90%(1998年数)是投向国有经济的,而2000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意图也十分明显,那就是继续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从而扩张投资需求,因此国有经济从中受益颇多。从国内贷款方面看,1998年国内贷款中国有经济所占份额为64.6%,高出其投资额所占份额近11个百分点,这表明货币政策的宽松,国内贷款的增加,也会使国有经济有更充足的资金来源。就自筹投资而言,随着国有经济效益的好转,其自有资金实力将会加强,同时由于在建设国债投放上,更为重视地方的配套资金,因此今年地方的配套资金将会有所改善,地方自筹投资也有望有一个较好的增长。这样,在一个政府主导增长型投资增长的格局下,国有经济投资将继续扮演主角。 集体经济投资近年来一直低于平均增幅,1999年完成投资额419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从资金来源构成看,集体经济投资中主要是由农村集体经济完成的。1998年农村占比为77.1%,所以集体经济投资增长如何主要取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投资能力。众所周知,面对新的市场形势,近几年农村集体经济由于其自身实力、技术的先天不足,加上人力资本也与现代经济发展有一定差距,因而其近年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尽管说2000年农业产业化会有一定进展,城镇化步伐也会加快,从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拓展空间,但是由于目前其仍处在调整期,因此2000年集体经济投资仍不容乐观,增幅有限,增长源主要将来自于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估计集体经济投资在有关政策的促进下增长5%左右,增幅有所回升。 同样,个体经济投资也主要是由农村居民个人投资构成,1998年农村占比为71.6%.从个体经济的投资资金来源上看,主要是由自筹投资组成,1998年其占84.9%,也就是说,个体经济的投资增长如何将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有资金实力。从农村居民方面看,由于近几年收入增长缓慢,未来预期也不尽乐观,同时由于农村居民没有社会保障的支持,需要自我保障,因此尽管其储蓄倾向仍然较高,但转化为投资仍有一定顾虑,因此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增长难有较高增幅。从城镇居民看,由于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扩大,目前城镇中有一批有一定投资实力的居民,加上今年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推行,估计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对这个法律认识还有一个过程,执行中也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城镇居民投资虽会出现一定增长,但也不能寄望太大。综合而言,个体经济投资增长低于平均增幅,大致在4.5%左右。 其它经济类型投资自从1997年开始,已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老二,1998年所占份额达到18%,1999年尽管我们还没有看到具体统计数字,但估计其增长不乐观,原因在于1999年利用外资和发行股票融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均出现了下降。从其它经济类型投资资金来源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外资,二是自筹资金,三是国内贷款。其中利用外资是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1998年分别为56.1%和43.4%,随着今年我国利用外资形势的好转,估计这两类经济形式的投资有望实现较高增幅。股份制经济是其它经济类型的老大,1998年其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占44%,国内贷款占30.3%.在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发展向好的情况下,估计其自筹资金有望有一定增长,同时由于债转股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加上股份制经济一般而言其效益比较好,因此它仍是银行贷款的青睐对象,国内贷款环境宽松,因此股份制经济投资今年有望实现较高增幅。综合而言,今年其它经济类型投资增幅有望超过平均增幅,并略高于国有经济单位,大致在11%左右。 从管理渠道划分,更新改造投资在技改贴息的支持下,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增长局面,增幅接近16%;房地产开发投资在住房消费升温的刺激下,仍保持相对较高的增幅,估计在15%左右;基本建设投资在建设国债和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下,增幅有望提高,但考虑到国债效应的弱化,企业简单扩张的愿望不强,因此增幅不大,约在6.5%左右。 1999年,中部地区投资增长领先于东、西部,约高1.5个百分点,但2000年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下,西部地区投资将再领风骚,增长会高于东、中部。 三、促进投资需求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1、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近两年,国债资金的投入,对保持投资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0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也有回升趋势,但内在动力仍显不足,因此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仍是十分必要的,2000年,视经济运行和投资增长情况,在必要时可适当追加国债规模500亿元,以达彻底激活社会投资乃至经济景气的目的。 运用财政政策刺激投资增长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扩大财政投资,二是财政补贴或减免税。两相比较,直接投资的效用明显不如后者,且因为投资体制改革的不到位,直接投资容易出现投资主体缺位,最终导致投资效益低下的情况,从而降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用。因此更多地采用间接方式应是财政投资的方向。因为与财政直接投资相比,财政补贴或减免税对投资增长更具有普遍的意义,可以使更多的企业受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积极性。通过财政补贴或减免税刺激投资的方式有: (1)应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目前新经济发展迅速,著名的摩尔定律表明,18个月技术将更新一次,产品价格下跌50%,说明设备更新速度加快,如不提高折旧率,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会抑制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若大幅提高折旧率,可以鼓励企业从事原本不敢从事的较高风险的项目投资,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点。 (2)对企业用利润再投资实行减税政策,以鼓励企业投资。 (3)积极开拓技改贴息方式。1999年开始的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市场运作方式,已取得较好效果,要继续拓展其运用空间,即不只是针对国有企业,而应是对所有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给予支持。 2、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促进社会投资的增长 (1)健全制度、营造环境、公平竞争。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经济环境的治理上,为社会投资创造公平的竞争机制,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在竞争性投资领域,政府不应再进行投资,让所有的企业(无论是何种所有制形式)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以从根本上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具体地讲,就是要对不同类型企业公平税赋,平等竞争,创造同等的融资条件和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取消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从制度上创造一个不同类型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2)对私人财产应从法律上给予鉴定和保护。目前,我国出现一批高收入者,他们有一定的投资能力,但现实投资增长不快,一方面有投资环境和回报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怕露富的思想,因而这些年来个人外汇资产增加较多,居民资金有外流现象。如果尽快制定私人财产保护法,同时对个人收入再投资特别是投资于高风险的高科技行业给予税收优惠,那么将有力地推动投资的增长,也有助于新经济的发展。 (3)拓展基金的内涵和范围,在制度规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投资基金。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投资规模门槛变高,对信息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也比较高,因此个人投资面临一定的困难。充分发挥基金的功能,聚集闲散资金,进行专业投资,不失为一条可取之道,当然,基金的运用不能仅局限于国有范畴,而应在制度约束下,大力发展民间运作的基金。 (4)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消除投资增长的体制性障碍。1998年9月,国家第一次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加快基础设施投资,这部分资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据测算,1998年投资形成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而其中由于国债资金的注入直接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左右。与1998年相比,1999年投资对当年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仅2个百分点。而且非国有投资增幅继续低迷,集体单位1999年投资为零增长,而1998年为8.9%,1999年个人投资增长5.9%,也比1998年的9.2%低了3.3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做依托,投资政策遇到了体制性障碍。比如金融渠道的堵塞和中小金融机构的不发达,金融、电信、民航、教育等领域的行政垄断,投资税收政策的不合理等,都是体制性障碍的具体表现。因此,要想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带动民间投资的跟进,就必须从根本(制度)上解决投资障碍问题,把体制改革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上,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 (5)改善投资环境,为投资增长创造条件。为了给投资增长创造条件,必须在投资软环境方面下功夫,其中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意识的提高,法制体系的健全,政府政策的稳定以及与投资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完备等。 (6)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投资效率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长期低下,产生了国有经济产能大量过剩、资产闲置、企业过度竞争、负债过高、亏损严重等不良后果。这一方面使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造成有效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由停工、开工不足形成的就业减少和收入降低,与新增投资带动的就业增长和职工收入增长相互抵消,降低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投资的低效率也使投资的产出率下降,造成投资与就业、收入增长循环链条的断裂,导致需求增长减缓并由此制约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概括地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导致产出性约束、融资约束以及投资约束,即投入产出率太低造成的高投资下产出增长的约束,高额呆滞帐款造成的银行融资增长的约束,过剩产能与过度竞争造成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之后投资增长的约束。这些约束又进一步制约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阻滞因素。因此,为促进经济增长,加大投资力度,必须注重投资效率的提高,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关键就是加快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的步伐,让市场来配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