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傅国良
【作者简介】傅国良 湖南省体育局局长;湖南,长沙,410005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随着社会愈来愈高科技化、智能化,体育运动愈来愈分化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发展体育运动,要努力探索新路子,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竞技体育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体育运动事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科教兴体的方针,创新训练体制,培养后备人才和拔尖人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坚持国家和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方针,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引导和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要。
【摘 要 题】体育研究
【关 键 词】体育运动/“三个代表”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2)05-063-04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生活面貌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客观上要求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变化发展着的自然和社会。在这一互动过程中,体育运动愈来愈成为人类普遍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重要内容,体育运动发展愈来愈需要与时俱进和创新。因此,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索体育运动发展的新路子。
一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它各种因素只有在人的作用下才能投入生产,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人的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其素质的高低,有了高素质的人,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几个方面,在这几个方面中,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能寓于人的身体中,只有借助良好的身体素质,强健的体魄,它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生命在于运动,强健的体魄来自体育锻炼。随着社会愈来愈高科技化、智能化,劳动中的体力耗费或体育运动愈来愈少,追求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愈来愈分化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像以往社会劳动者的体育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求生存的生产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要从忠实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高素质劳动者的再生产角度来认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性,引导和发动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提高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体育运动水平。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国民素质,是推进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在当代中国,忠实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形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的民族精神。而发展体育运动,不仅对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有着直接作用,而且对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作用,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载体。发展体育运动,引导人们开展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人们远离“黄、赌、毒”。崇尚体育运动,而不是耽于懒慵、颓废、萎靡的生活方式,才是有希望强盛起来的民族。在我国体育运动发展和走向世界过程中锻造和表现出来的中华体育精神,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通过体育运动中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可以极大地感染和教育人民,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正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大使命之一。同时,体育运动的发展、普及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增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和效率,从而促进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要着眼于忠实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大力发展体育运动。
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可以增进人民的幸福安康,是最广大人民利益得以实现的本体条件和前提。体育运动是人们有意识地追求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再生产出具有强壮体魄的人的经济消费活动和物质创造活动,也是具有积极观赏性、趣味性和享受价值、能极大地愉悦人们身心的文化消费活动和文化创造活动。所以,发展体育运动,给人民提供广泛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和条件,享受竞技体育的乐趣,这本身就是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是人民的物质利益和文化利益要求之一。因为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人们为之奋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都需要作为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及利益主体的人具有良好的体质,才能得以实现。如果我们不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满足人民强身健体的需要,国民没有良好的体质,整个社会就会精神不振,陷入病态,国力孱弱,当然就不可能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我们就很难说忠实地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 大力发展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为目的的体育运动,要努力探索新路子
体育运动作为人类有意识地追求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生产实践等社会活动一样,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去改造自然、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作为自然物的身体适合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寻求体育运动发展的适当社会形式,尊重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和规律性,探索其发展的新路子。
首先,体育运动总是在一定时代的社会条件下采取一定的社会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时代和社会条件改变了,要求体育运动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当今时代中国的最大变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市场经济已经普遍化,这是我们探索体育运动发展新路子的基本动因和立足点。在这一新形势、新环境面前,不管是哪行哪业,不探索新路,就没有出路。市场经济要求社会产品普遍商品化,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在这样的条件下,就要求体育运动发展的路子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要承认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商品性和产业性,使体育运动成为提供特殊服务产品、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一大综合产业,认识到体育运动管理、科研、传播、教学、训练、比赛、场馆建设及维护、器材服装生产、各种体育健身服务等等,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或活动,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第二步发展战略的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及市场需求日益扩大。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和把握这种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尽可能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使体育运动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变到集约型的轨道上来。二是要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和体育运动的竞争性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和竞技体育的竞争性统一起来,将经济上的优胜劣汰和竞技体育的优胜劣汰统一起来,将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统一起来,造就拔尖的体育运动人才队伍,包括一流的运动员、教练、体育运动科研工作者、管理者,以促进整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三是要正确处理体育运动公益性和产业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只把体育运动当作公益事业来办的旧观念,承认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商品性和产业性,需要走向市场,实现价值补偿,这就为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如果只强调它的商品性和产业性,忽视它的公益性,忽视最大多数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唯利是图,那就滑入了另一个偏向,就会使体育运动事业偏离“三个代表”的正确方向,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热情参与,而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体育运动市场就会萎缩,这样一来,不仅体育产业发展不起来,最终还将影响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按价值规律办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借助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兴办和发展面向大众的体育运动基础设施,对群众利用公益设施锻炼身体,尽可能减免或降低收费,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实行体育扶贫。四是要转变政府职能部门对体育运动事业、项目和产业的管理方式,职能部门要由过去包揽微观项目和事务转向以主要精力研究、调控体育运动发展的方向、战略、布局,以及法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来,由以直接管理和行政方式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学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调探手段,发挥市场在配置体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
其次,要根据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和规律性,从实际出发,来探索其发展的新路子。体育运动具有明显的竞争性、挑战性、功利性和全民性。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就是人类争强好胜的天性,就是在公平的竞赛中你追我赶、争取胜利的内在冲动和追求,这是体育运动的激动人心和无穷魅力之所在。因此,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就要努力发展竞技体育,培养竞技人才,重视各种比赛,特别要敢于走向世界,到各种国际大赛中去拼搏、比高低,展现中华民族的力量和拼搏精神。体育运动的挑战性,就是发挥人的潜能、挑战人体极限的内在冲动和实践。正因为有了挑战性,促使体育运动形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对人的体力和精神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运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因此,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就要刻苦训练,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力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激发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体育运动的功利性和全民性,就是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人的体质、保持身体健康的积极功能和作用,就是体育运动对于全体人民而言的可参与性、可普及性和趣味性。如果排斥、减低这种功利性和全民性,体育运动就会失去最基本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就会失去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就要重视在人民群众中普及体育运动,提高业余训练水平,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体育运动自身的规律性,主要是体育运动的生理心理规律。遵循生理心理规律,是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成绩和水平的前提和关键,违反生理心理规律,则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降低运动成绩和水平。这就要求树立科教兴体意识。普及体育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竞技体育尤其要加强对运动生理心理规律的研究,因材施教,因人施训,发挥科学技术对提高运动成绩、竞技水平的作用。
三 探索体育运动发展新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体育运动发展,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近10多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湖南省认真探索体育运动发展新路,既遵循一般规律和国家的统一部署,又从自身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的特殊性,促进了湖南体育运动的大普及、大发展,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实践使我们对探索体育运动发展新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了比较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第一,要始终坚持党的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不动摇,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体育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根本任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发展体育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但体育运动发展不仅要有规模的扩张、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健身效果,而且要有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即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够凝聚人心,展示国力,振奋精神,同时对群众体育起着劳动和示范作用。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湖南省坚持以群众体育为基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人数达到23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群众体育和业余训练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在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的指导下,我们集中力量实施发展竞技体育的“精品工程”战略,创造了竞技体育的辉煌,在悉尼奥运会上,湖南8名运动员夺得7枚金牌、1枚银牌、5枚铜牌,列全国之首,为我国进入奥运会三强立下了大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近几年来,湖南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双双进入和保持在全国十强的先进行列。这说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
第二,竞技体育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普及与提高相比,竞技体育及其提高的难度更大一些,需要下更多的苦功、硬功,应用更多的科学技术,因为竞技体育要挑战人体的极限,要到世界大赛中去一决高低,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制约因素很多。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出现以片面强调群众体育,来掩盖竞技体育这一手软的偏向。抓竞技体育,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有了正确的战略,才能明确目标,在宏观上布好局,选准发展方向,有效配置资源,进而创新训练体制,培养出拔尖人才,实现竞技体育的突破。
湖南是一个地处内陆的农业大省,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政府和社会对于体育的资金投入不可能太多;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体育基础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这是客观现实;长期以来,湖南运动员在灵巧型、轻级别和某些个人项目中颇具优势,且女子项目优于男子项目,而在力量型、耐久性项目及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中则相对处于劣势。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决定了湖南竞技体育要发展,只能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规模小、见效快、投资省的项目中去。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优先发展“女、小、轻、巧、水”特色项目的“五字方针”。在总结过去成功与失败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战略思路,改革训练体制,探索项目集约化管理模式,先后成立体操、羽毛球、举重和跳水项目运动管理中心,实行全省高、中、低三级为一体的“一条龙”训练体制。进而在90年代中后期逐步创立和完善了“确保重点项目,发挥重点优势,实现重点突破”的“精品工程”战略,积极参与世界竞争,力争在国际体坛打造出名项名人。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我们适时在体育资源配置、项目布局和人员编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将奥运会与非奥运会项目的比例,由原来的6比4调整到8.5比1.5,相关人员编制的比例由原来的8比2调整为9.3比0.7。在投入上采取了一系列保证重点的措施,省里确定的重点项目的运动员编制占总编制数的70%,投入到重点项目的经费占全部经费的三分之二以上。经过战略调整和改革,我省逐步形成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向重点项目倾斜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造就了一批“精品项目”和“精品人才”,实现了竞技体育的跨越式发展。面向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湖南省争取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后备人才,制订了“08工程”和备战2008年奥运会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划,成立了攻关领导小组,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最近得到了全国政协2008年体育后备人才调研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实践表明:从实际出发的“精品工程”战略,是湖南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开启湖南体育发展新路、创造体育辉煌的航标。
第三,体育运动事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科教兴体的方针,创新训练体制,培养后备人才和拔尖人才。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体育运动水平,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以教育为本。发展群众体育,要依靠科技和教育,让群众掌握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方法,进行国民体质监测,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业余训练水平,使群众体育成为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发展竞技体育,更是有赖于科技的关键作用,有赖于以体育运动技术训练为主、兼顾文化课的教育的基础作用。湖南实施“精品工程”战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科教兴体方针,创新训练教育体制的成功。
湖南省体育局在每个工作周期,都制订了详细的科技攻关计划,分别在12个重点项目成立科技攻关组,为重点项目运动队选派优秀的科技副教练,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研制符合国际奥委会药检规定的系列营养药品。为保证湖南运动员在悉尼奥运会前的大强度训练,我们成立了奥运会科研医疗服务组。科研人员对科技攻关项目和运动员自始至终跟踪服务,进行机能测试和评定,为教练员提供可靠的训练依据,确保了参赛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良好状态。
在训练教育方面,我们走体教结合之路和业余训练集约化之路,克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量多质差、投入多产出少、粗放经营的旧模式、旧结构,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建立了业余训练多样化的框架,形成了以体育部门办学为主、社会办学为辅,多种形式并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业余训练格局。建立了业余训练网络化的体系,初步形成了以项目管理中心、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为龙头,以市级体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骨干,以县级业余体校、厂矿业余体校、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其他后备人才重点学校为基础,以基层中小学课余训练代表队为网点的多层次、多渠道、广泛面向社会的开放式的业余训练网络。探索出了业余训练和专业训练集约化的路子,创办了8所省定重点项目的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设立了4个优势项目运动管理中心,实行项目全省一条龙管理,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两种集约化训练模式:一是实行运动队学校化,形成了集运动训练、文化学习与科研于一体的项目群集约化训练管理模式,这以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为代表,该院建院十几年来为国家输送了优秀运动员158人,夺得世界冠军41个。二是集高中低级训练于一体的一条龙项目管理模式,这以湖南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为代表,该中心成立10年来,向国家输送了36名优秀运动员,夺得世界冠军10个。
第四,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坚持国家和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方针,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引导和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消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体育运动具有公益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属性,使人民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就有可能且有必要发挥国家、社会力量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引入多种所有制、多种投资经营主体、多种投资经营方式,来兴办体育运动事业和产业,要求体育运动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以优质的体育运动产品和服务,去开拓市场,引导人民群众增加体育消费,满足其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运动获得强大的市场推动力,进入良性的投入产出循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物质基础。
湖南体育运动的发展,得益于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在推进社会化过程中,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从包揽体育事务中解脱出来,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省委、省政府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工作纳入各级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岗位责任制;健全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探索和推广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群众体育活动方式,以大众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带动经常性的小型多样的活动广泛开展;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建设了一大批面向人民群众的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
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将体育产业全面推向市场,实现了体育产业由“一家办”到“大家办”的转变,目前全省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实体达到7000余个,年创税费1亿多元。二是坚持以体为本、以体养体,利用体育人才技术优势,创办多种形式的业余体校,进行体育教育和培训开发;利用场馆优势,引资开发体育项目;三是利用政策优势,开发体育彩票市场,近两年体彩累计销售已达2.5亿元,体育彩票正成为一项体育支柱产业。四是发展以《体坛周报》为龙头,做大做强体育传媒、体育广告、体育旅游、体育器材、体育月隙等相关产业。下一步将组建湖南体育产业集团及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争取进入股市融资。五是重视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包括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举办权和专有经营权,以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思路清晰,调动了多方面的积极性,湖南体育产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不仅为整个体育运动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而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