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 题】新世纪成人教育发展趋向审视
【 作 者】纪军
【作者简介】纪军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上海 200062
【内容提要】本文从“为何教育”、“谁来教育”和“教育谁”三个维度,对新世纪的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审视,围绕了成人教育的目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等方面表现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摘 要 题】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新世纪/成人教育/教育目的/教育发展/教育政策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826(2002)04-0013-03
新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WTO、全球化、多元文化、后现代等与新世纪同行的热点问题纷纷进入成人教育的理论视野,极大丰富了成人教育的研究语境。新世纪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正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深刻的改变着成人教育的生态。追问新世纪的成人教育,促使我们的视野聚集到新的时空条件下成人教育的目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三个方面,从而进一步探讨成人教育发展中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即“为何教育”、“谁来教育”和“教育谁”。
一、为何教育——对成人教育目的审视
“为何教育”,就是追问新世纪成人教育的目的价值,寻找新世纪成人教育的“精神家园”。马克思曾指出理想的重要价值,他坚信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理想在生理和精神上成功的塑了人类,同理,“教育活动的教育机构只有遵循一个最高目的才有存在的理由”(注:拉塞克,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8.)。作为一种面向广阔的成人世界的教育活动,成人教育在已经到来的世纪中作何追求,的确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
1.当代成人教育目的取向的偏颇
追问“为何教育”,是因为我们在审视当代成人教育目的时,感觉到一种忧虑。自从在隆隆的工业革命号角声中诞生以来,成人教育目的就一直在“职业”与“人文”两种取向之间摇摆,不同的成人教育流派各持己见、相互争鸣和攻诘。实用主义成人教育者主张,成人教育应当以传授成人实用的技能为最高目的,因此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展成人培训,满足成人的生计需要;而人文主义成人教育者则对成人文化精神世界表达了深刻的关注,要求成人教育提升成人的人格素养,帮助成人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丰富其文化精神生活。二者之间的争论,保持了成人教育目的取向上的“张力”,推动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然而在当代经济功利主义的巨大影响下,成人教育在目的观上明显的向实用主义倾斜。人们普遍认为,后现代社会将是一个“危机社会”(crisis society),职位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个人和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必须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准,进行终生的职业生涯开发。对“生计”的巨大关注已成为当代成人教育话语的主题,很难发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目的上有何不同。而这种目的取向上的一致,遮蔽了成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的个性,从而消解着成人教育存在的根基。
关注职业与生计,当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合理性,但当其成为一种唯一性的教育价值观时,则会给教育的发展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正如著名学者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在谈论教育时满怀忧虑的指出的那样,“在现代技术文明的社会中,不能不令人感到教育已经成了实利的下贱侍女,成了追逐欲望的工具”(注: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转引自庞学光,教育的终极目的论纲[J].北京:教育研究,2001(5).)基于“和谐而全面的发展”的教育信仰,我们仍然在“技术社会”中关注着成人教育目的全面性问题,相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加发达的新世纪,成人教育目的取向会有所改变和完善。
2.新世纪的成人教育目的应当关注“全面”
在成人教育领域,人们较为关心的是成人教育的现实功能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功能和作用并不等同于目的。成人教育本身具有“适应”和“超越”两种目的,适应取向使得成人教育具有“工具性”的特征,以有效维持个人的生计并满足高新科技发展对人素质的需求;超越取向使得成人教育导向成人完美人格的实现,帮助成人朝向马克思向往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发展。在适应与超越两维之间,当代成人教育研究更多地关心了“适应”,关注到成人教育的现实目的,从而较少的谈论成人教育的终极目的,使成人教育几乎成了“培训”的同义语。工具理性的泛滥,使得现代成人教育视野缺失了人文关怀。
成人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训练和开发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事业”,一种对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都表现出深刻关注的事业。《学会生存》响亮的提出“成人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正常定点”,这是对成人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的提升。普列汉诺夫说“人最初是从功利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注: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93.)这对成人教育也不无启发意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更加丰富,人们注定会更多的关心自己的精神家园,关心人格的完满。成人教育应当关注全面的人生舞台,因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需要正随着使个人分裂的日益严重的紧张状态而逐渐增加。”(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追问新世纪成人教育的目的,我们坚信未来的成人教育必将在关注职业的同时关注到人生,走向全面与和谐,表现出深刻的科学人道主义色彩,不仅赋予人生存的能力,而且有更宽广的视野,真正成为“成人”之教育。
二、谁来教育——对成人教育者的审视
“谁来教育”,就是追问新世纪成人教育的教育者,寻找新世纪成人教育的发展之路。这里的成人教育者,并不局限于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成人教师,而是广义的成人教育资源提供者。谁来教育,本是一个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然而世纪更替之际成人教育的“生存危机”和汹涌而来的知识浪潮,促使我们追问这一似乎幼稚但又极为现实的问题。
1.成人教育主办者的历史反思
追问“谁来教育”,首先要追问历史的成人教育由谁来教育。回首成人教育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多元化始终是成人教育发展的特点。在成人教育的故乡英国,最先上成人教育舞台的是宗教的成人教育,随后世俗的成人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出现了企业和职业组织办理的职业取向的成人教育、工会组织办理的革命取向的成人教育,以及大学推广的人文取向的成人教育,只是后来国家通过拨款的立法,加强了对成人教育的支持与管理,但成人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并未消失。纵览其他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发展,也可以发现成人教育的多元化似乎是一个共同的特点。
中国成人教育在五四运动后蓬勃发展起来,除了外国传教士办理的成人教育以外,社团的成人教育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华职业教育社、平民教育促进会、乡村建设派等十数个知识分子社会团体纷纷投身平民教育事业,以北京大学为首的中国大学也纷纷办理平民学校。但是接踵而来的民族救亡运动使大部分平民教育计划流产。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时间里,成人教育由政府办理,成为国家学制系统中与普通学校教育体系并列的一种教育制度,尽管“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极大的推动了成人教育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非政府背景的社会团体,未发展成一种强势的成人教育力量。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普教化”取向的成人教育受到怀疑,人们纷纷追问成人教育的生存空间何在。
新世纪的成人教育发展进入一个转型时期,政府的角色逐渐重新定位,由主办者走向指导者和调控者,各种民间社团成为发展成人教育的新生力量。可以说,成人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不是成人教育的消失和隐退,而是一次回归,成人教育重新走上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2.新世纪的成人教育发展必须关注“持续”
追问“谁来教育”,促使我们关心新世纪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纪之交开始的成人教育调整,给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成人教育留置了广阔的空间。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下,传统的成人教育资源主动或被迫优化组合,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加入WTO,意味着成人教育国际化时代的来临,不仅国内的教育供应者,而且国际教育服务供应商也纷纷登陆中国,成人教育与培训市场进入了“战国时代”。
我们为成人教育多元发展的新格局而兴奋不已,但是市场的自由竞争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由此我们也为成人教育发展中的地区不平衡现象而担忧。成人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成为中国成人教育在新世纪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实践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成人教育应当在整和与创新中探寻发展之路。实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要鼓励多元化的成人教育办学,支持各种教育社团的发展,为立足本土又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社团的壮大提供良好的社会空间;同时要鼓励各种传统的成人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将成人教育的发展置于市场机制的运作下,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寻求不同地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平衡。
三、教育谁——对成人教育对象的审视
“教育谁”,就是追问新世纪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探讨新世纪成人教育的“教育公平”。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世界人权宣言》就庄严宣告“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1990年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开篇指出:“每个人——儿童、青年和成人——都应获得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注: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5.)正是怀着对“全民教育”的关注,我们的视野聚焦到新世纪成人教育的教育公平上。
1.成人教育面临新的教育公平问题
追问“教育谁”,是因为在终身学习的旗帜下,我们看到成人教育面临着新的公平问题。这种新的教育生态问题,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忧虑。
①成人教育对象的分层现象。成人教育的市场化运作,促进了成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作效率的提高,但是教育机会的商品化和货币化带来了新的成人教育人口的分化。人们较为强调成人教育作为一种商品和服务,却忽视了这种消费文化背后隐藏着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在发展终身学习的时候,社会的强势群体由于占有相对较多的文化与社会资源,因而很容易获得受教育机会,成为终身学习者,而处境不利人群则难以遇到更多的学习障碍和困境,难以进入高层次的教育过程。各种MBA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短期学习的高昂学费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与此相对比是许多地区的扫盲工作仍面临着资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这种学习机会的差异现象正逐渐受到政府和舆论的关注。
②现代企业中的培训机会问题。企业教育是现代成人教育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导企业发展和企业教育的新理念,但是许多后现代学者从社会分配角度对现代企业中的教育机构均等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之下,企业教育中也存在许多亟待研究的问题。例如拜瑞·海克(Barry J.Hake)认为,圣吉的理论较多的停留在企业文化和培训原则层面上,较少的以批评性的眼光注意到学习型组织同时也是社会分配的场所,组织中的三种雇员,即核心雇员、一般雇员、临时性雇员,他们的学习机会是不均等的,这加速了后工业社会中新的阶层分化。(注:Barry J.Hake.Lifelong Learning in Late Modernity:The Challenges to Society,Organizations,and Individuals[J].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Volume 2,Winter 1999.)
终身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学会生存,终身学习是帮助个体“有尊严”的生存和工作的重要途径,当成人教育较为强调效率之维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唤起社会对终身学习机构和学习权利分配的关注。
2.新世纪的成人教育政策要关注“公平”
追问“教育谁”,促使我们关心新世纪的成人教育政策问题,因为成人教育机会的分配,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重要分配方式;学习权利的保障,成为知识社会中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社会保障。新世纪的中国正在向着中等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迈进,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新的农村和农民问题、流动人口问题、失业问题等诸多社会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和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成人教育应该为推动社会持续性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正如1997年《汉堡成人学习宣言和未来议程》指出的,受教育权是一种普遍权利,必须发展全民的成人学习(注: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04.)。
新世纪的中国成人教育政策应当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做好“兼顾公平”的工作。(1)健全成人教育政策,加强成人教育立法。国家要通过体现了公平的教育政策,引导成教育的公平性发展,保障流动人口和弱势人群的受教育权利。要尽快出台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的社会主义成人教育法,规范成人教育市场行为,对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办学加强宏观调控。(2)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通过教育援助等方式积极扶助中西部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建设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网络,降低成人教育门槛,推动成人教育真正走向“成人的全民教育”。
总之,教育目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政策,是我们追问新世纪成人教育时关注到的三个领域,它们背后隐含的“和谐、持续与公平”,是成人教育在新时代中面临的三大理论问题。新世纪的成人教育,必将在教育目的上走向和谐,在教育发展上谋求持续,在教育政策上维护公平,从而构建自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特色,改善新世纪的成人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 张新生.英国成人教育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 毕淑芝,司荫贞.比较成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