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频频发生和会计盈余指标的局限性,报表使用者越来越重视现金流量表。特别是现金流量的决策有用性和会计监督对现金流量运用的密切关注,促使会计报表在现金流量方面的操纵手法日益翻新,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一样,也存在被操纵的可能性。为此,本文从会计和理财角度对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操纵的手法进行分析,为报表使用者识别现金流量操纵手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操纵
德隆和银广夏事件加深了国人对“现金为王”的认识,投资者和利害关系人越来越重视现金流信息,现金流信息在会计监督中的重要程度日渐增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就对现金流指标有新的规定。随着关于现金流指标的新规定的出台,相关的现金流操纵现象不可避免。本文主要从会计和理财的角度探讨上市公司操纵现金流量的一些手法,以提醒会计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时不要被表面好看的现金流量迷惑,要仔细识别有无现金流操纵的各种迹象。
一、会计手法
我国现金流量表准则规定现金流量表格式采用国际上的“三分法”,这种“三分法”为现金流的分类提供了判断和选择的空间,存在“会计选择”的问题;还有一种就是直接对现金流造假;另外还可以利用关联方关系来粉饰公司的现金流。
1.利用现金流量表准则提供的判断空间与选择余地。现金流量表准则将现金收支分为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三大类。这样就为现金流量表的分类留下了判断和选择的余地。公司往往出于美化经营现金流的目的,把非经营现金流入项目纳入经营现金流入项目,经营性现金流出项目纳入非经营现金流出项目。常见的手法有以下几种:(1)把投资收益列为经营活动收入。一些公司常常会把闲置的资金用于购买有价证券,待需要资金时,再售出有价证券。对于一般的公司来说,此业务产生的收益应归入投资活动现金流,但有些公司却把此项交易产生的收益列入经营活动现金流,把自己当成了证券公司。(2)将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以此来提高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已破产的世界通讯公司就是把已确认的38.52亿美元的收益性支出冲回,转至资本性支出,以此来降低费用,提高利润。相应地,原本应记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却记入了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虚增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严重误导了报表使用者。
2.现金流的直接造假。捏造现金资产,无中生有。或是虚构交易,同时增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一方面虚构营业收入,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另一方面又虚构投资,消化掉虚增的现金,使得公司既增加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又增加了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蓝田股份就是采用这种手法操纵报表。如此造成了公司经营活动创造现金能力强、投资积极、处于不断发展的假象,且隐蔽性极强,容易误导报表使用者。
在现金流量净额一定的情况下夸大企业的现金流量的规模。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一定的条件下,等额增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达到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规模的目的;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一定的条件下,等额增大“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投资收回的现金净额”和“投资支付的现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净额”。这类现金流操纵一般难以直接识别。
3.利用关联方关系来粉饰现金流量。利用关联交易低买高卖以降低现金流出或增加现金流入。常见的方法有:上市公司从关联方低价购入原材料,再把生产的产品高价出售给关联方,从而使收入大幅提高、销售成本减少,公司的现金流得到改善;母公司把优质资产以超低价出售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再把这些优质资产以高价卖出,获得大额现金流入;上市公司把不良资产或债务高价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以达到获取投资收益、增加现金流入目的。这样,不仅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利润,而且增加了现金流量,使得报表更为美观。
二、利用理财策略
从理财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可能在期末提前收回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以增加现金流入量,或人为地推迟购货,推迟支付应付款项,以减少现金流出量,达到调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目的。
1.提前收回应收账款。提前收回应收账款虽然会改善上市公司报告期内的经营性现金流,但是提前收回应收账款是不容易的。而且这种方法只能获得一次性的好处,难以获得持续性的现金流支持。在我国,公司的应收账款证券化交易很少,采用比较多的是应收票据的贴现。对于附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收到的款项,其实质是一种短期的抵押贷款,应记入筹资活动收到的现金,而不是记入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但有些上市公司却将其纳入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
2.推迟购货和推迟支付应付款项。推迟购货虽然也会减少现金流出,但是其只会带来一次性的好处,如果企业的原材料库存不足,可能会由于缺货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延长向供货商支付货款的期限,也可以改善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奏效一次。而且延期付款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以后企业可能很难获得供应商提供各种购货优惠。
三、结语
以上主要分析了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操作和理财策略来操纵现金流量的一些手法,这两类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包含、相互渗透,而且操纵的手法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具有隐蔽性。通过这些手法“造”出来的现金流量并没有代表企业真正的经济实力,很可能误导报表使用者,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决策;也没有真正地创造价值,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并无裨益。所以决策者在利用现金流量相关指标时应该仔细分析,慎重做出决策。
参考文献:
[1]陈理: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操纵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4)
[2]梁开竹:解读操纵和粉饰现金流量表的陷阱[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
[3]李志强张旭:现金流量的操纵动机与方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