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食管癌 胸导管 乳糜胸 再次开胸
内容摘要: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一种严重手术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治,常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74年10月至99年5月行食管癌手术3863例,术后并发乳糜胸16例,发生率0.4%(16/3863)。本组3期肿瘤14例,1-2期肿瘤2例;中上段食管癌15例,占93.8%(14/16)。再次开胸结扎胸导管14例,均获成功,而保守治疗2例均死亡。乳糜胸的发生与肿瘤部位及外侵有一定关系。因此,术中仔细操作及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可有效预防乳糜胸的发生。术后胸水量的观察在乳糜胸的诊断中重要地位;乳糜胸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论文内容: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积极处理 ,常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74年10月至1999年5月行食管癌手术3863例,术后并发乳糜胸16例,发生率0.4%(16/3863)。现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3岁—72岁。胸上段食管癌2例,胸中段食管癌13例,胸下段食管癌1例 。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TNM分期:I期1例 ,II期1例,III期14例。本组乳糜胸发生于术后1—4天12例,5—7天2例,9天后2例。胸腔引流量在600—2850ml/d。苏丹III试验阳性4例,阴性12例。
1.2治疗方法及结果 本组14例再次开胸结扎胸导管均治愈,保守治疗2例均死亡。
2 讨论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系术中损伤胸导管及其分支所致,文献报道发生率在0.4-2.6%左右。本组为0.4%。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与肿瘤部位及外侵情况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后,且病变较晚,尤其肿瘤向主动脉侧侵润时。本组中上段食管癌15例,占93.8%(15/16)。本组III期14例,占87.5%(14/16)。这表明晚期病变常外侵,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常累及胸导管,且胸导管类型较多,侧枝循环丰富,在游离食管时易损伤胸导管或其分支,造成乳糜胸。故术中应谨慎操作,纵隔内粘连组织彻底结扎,不可强行牵拉。在主动脉弓上下缘处操作时,应注意胸导管走向,仔细检查。同时术中常规结扎胸导管,可有效预防乳糜胸的发生。我科自85年后术中常规结扎胸导管,发生乳糜胸3例,发生率为0.12%(3/2520),其中2例为结扎胸导管切割所致,1例胸导管畸形。我们体会是将主动脉与奇静脉间全部组织整块结扎,必要时连同奇静脉一并结扎,这样既可增加韧性,避免切割胸导管,同时避免了胸导管多支情况下漏扎。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出现时间文献报道不一,但多发生于术后4天内。本组12例发生于术后1-4天,占75%(12/16)。乳糜胸水外观呈乳白色,浑浊,但术后乳糜胸多不呈典型乳糜胸水特性。其症状多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休克。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且胸水量24h内在500ml以上,不能如期拔管,应高度怀疑乳糜胸。食管癌术后由于早期禁食,苏丹III试验阳性率较低。本组苏丹III试验阳性率为25%(4/16),说明苏丹III试验在乳糜胸的诊断山并不重要。我们认为胸水量的观察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方面占重要地位。
在乳糜胸的治疗上应积极全面。临床上多主张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对乳糜胸行保守治疗应持谨慎态度。因胸导管的愈合机制是由于围绕瘘口的胸膜间隙逐渐闭合所致,而非受损的胸导管本身愈合。尽管有报道采取多种方法促使胸膜粘连,但我们认为保守疗法不可取。本组12例行再次开胸结扎胸导 管均获成功,而2例保守治疗均死亡。因此乳糜胸确诊后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长时间的观察,不必要的保守治疗,回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命危险。术前应积极改善患者全身状况,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同时引流胸腔积液,以减轻其压迫症状。手术切口的选择关系到操作的难易。我们认为经原切口进入胸腔 既可满足手术需要,又保护了患者对侧的肺功能,降低了手术的危险性。术中不必刻意寻找胸导管瘘口,以免牵拉食管胃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瘘,得不尚失。在膈上低位妥善结扎胸导管,认真检查、观察,无乳糜液后即可关胸。
总之,食管癌术中常规低位结扎胸导管,是预防乳糜胸的有效措施。术后乳糜胸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再次开胸结扎胸导管较非手术
治疗更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