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浪底工程及所涉及的20万移民,因其工程规模及利用世行贷款等因素而备受世人瞩目。数年来,接受国际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艰辛地探索一条与国际工程管理模式接轨的新路,也正是在这种挑战和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满足世行要求、有利于项目执行、有利于工程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小浪底 移民工程 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1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及移民项目进展简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的出口处,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水库总库容126.5亿m3,其开发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主体工程于1994年动工,现已基本结束。
建成后的枢纽工程,正常水位275m,水面面积272km2;淹没涉及河南、山西两省8县(市)、29个乡(镇)、动迁年移民人口18.8万人;施工区涉及两县(市)、12个村9932人。安置区分布于河南、山西两省14个县(市),20万移民均以大农业安置为主。其中,出县远迁安置约6万人,本县近迁安置约11万人,后靠安置约3万人。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库区移民分三期实施,现已完成了二期265m水位下人口18.5万人的搬迁安置,今年汛前将完成三期275m水位下1.5万人的搬迁准备工作,全部安置工作于2003年完成。
小浪底移民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移民专项贷款的独立项目,项目执行过程中需严格遵循世行的有关规则和贷款协议。而世行对项目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甚高、甚严:要先于工程、重于工程、并贯穿于工程始终。因此,小浪底移民项目作为国内首家高标准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其独具特色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模式有待于探索。
2 小浪底移民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体系及模式
小浪底的环保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共完成内容涉及水库淤积形态、库岸稳定、诱发地震、水质水温、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局地气候、环境卫生、文物景观等专题研究报告22份。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小浪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国家环保局审查;为争取世行贷款,五易其稿、1992年通过世行评估。正式揭开了小浪底环境管理工作之序幕。
根据工作需要、为落实世行关于小浪底工程一期贷款评估报告有关要求,1994年成立了小浪底移民局,并组建了由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的环境管理办公室(EMO),下设一处三室,分管大坝(施工区)和移民工程(库区、安置区)的全部环境管理工作1998年为加强环保工作的力度,响应世行小浪底项目二期贷款环境评估报告的要求和国际环境移民专家组的咨询意见。撤销原小浪底移民局资环处的职能,同时成立小浪底建管局“工程资环处”和小浪底移民局“水库移民资环处”,分别分管小浪底施工区大坝和库区、安置区移民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
小浪底移民工程的环保工作涉及河南、山西两省14个县(市)的各级移民机构及近300个移民村、千家万户的移民和搬迁、安置所涉及的生态平衡、文物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卫生防疫等多个部门和多个专业领域;同时,要开展的工作内容较多,从搬迁到安置所涉及的规划、设计、实施及对全过程的环境监测、监理等。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主要协作单位有:黄委会水资源保护局(承担环境监测),黄委会设计院(承担环境监理),黄委会黄河中心医院和河南省防疫站(承担卫生防疫及监测工作);同时,我局要求小浪底各级移民机构均需明确专人或部门负责环境管理工作,并在移民村设村环保员。即以两省各级移民机构为依托创建移民环保管理体系。两省移民部门分别负责组织本省下属有关市(地)、县、村的各项环保工作;河南、山西两省文物局分别承担两省各自境内的文物保护工作;世行检查团和小浪底工程移民项目国际环境移民咨询专家组,每年各两次的检查、指导,为我们能够在国内工程移民的实施中,首家开创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之先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环境管理工作
内容 3.1 安置区的环境管理
移民安置是一个被世界公认重大而敏感的
问题。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复杂、最困难、处理费用最大、
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中,不仅安置区的环境质量和移民村的选点、规划和建设,直接决定和
影响移民搬迁后的生存状况,是能否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关键;而且,移民干群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树立和普及程度,也将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质量水平。
3.1.1 普及和提高环保意识是环境管理工作之关键
几年来,我局曾组织举办大规模环保培训班4期,培训对象为两省各级移民机构的所有环境管理工作者和各移民村的环保员。培训中除为学员发放各种有关的文件和
学习辅导材料,并为各移民村发放了饮用水余氯监测仪器。培训内容主要是通过宣讲我国有关环保
法律、法规、世行的有关环保要求及我局制定的环境管理《办法》和《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和规定;并讲解有关环境监测、监理和卫生防疫的知识、意义。在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的基础上,使学员掌握环境管理的观念和要求。并通过课堂演示,使学员牢固掌握饮用水加氯消毒及余氯监测的
方法和村环境月报填报的技能。
3.1.2 对安置区的环境管理从规划和移民村选址入手
规划伊始,首先注重的是安置区的环境质量。对移民村选址的基本要求是:各安置点要具有稳定的地质条件和良好的供水条件、留有适当的
发展余地、不仅要保证移民搬迁后的生存发展条件优于原水平,并且还要保证不影响和降低安置地群众的原有水平。除设计人员进行多方案的环境质量和容量
分析,社会、
经济比较,并要求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参与,经反复
研究和严格审批而最终选定。
3.1.3 强化移民村的基础和环保设施建设
移民村的基础和环保设施如:供水、供电、通讯、道路、排水等,均组织进行了统一的设计和实施;并为移民提供可供选择的住宅房设计图纸及学校洗手池、村建垃圾池(场)、户用双瓮厕所等有关基础和环境设施设计图纸。各村都打有深水井、建有水塔或水池、已做到了水、电进户,村村有路及排水设施,绝大部分村都建有学校和一个以上的村诊所、使学龄儿童和移民群众均可享有就近上学和就诊的便利,各村都建有村内垃圾池和村外垃圾场,多数移民户已告别了传统的旱厕、使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双瓮厕所
3.1.4 移民村的环境管理
各移民村都设有村环保员,并全部经历过两次以上环保培训和考核。移民村内饮用水管理、排水沟清理、垃圾等废弃物处理、环境月报填报、卫生防疫等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贯彻、组织管理工作,均由村环保员专职负责,村医、管水员等协助。
3.2 迁建和新建移民
企业的环境保护
对于受淹的移民企业进行合理补偿之后,随着移民的搬迁安置,其日后的发展工作,已全部纳入安置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轨道之中。尤其对于迁建、新建移民企业的环境保护问题,不仅要求其按照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逐级报批,履行有关环保法规、接受安置地地方环保部门的审批和监督。同时,还要求派员参加我局举办的环保员培训,并接受我局委托的环境监理工程师的检查监督。
3.3 淹没区的环境管理工作
对淹没区的环境管理,我们最为关注的是库底清理工作。库底清理即是一项直接关系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工作,也是防止水库水质污染的重要环保措施。小浪底275m水位淹没影响涉及河南、山西两省的8县(市)、29个乡(镇)、174个行政村、787家工矿企业、房窑743.17万㎡、土地41.68万hm2(其中耕地20.07万hm2、林地3.29万hm2、园地2.65万hm2)、公路1022.4km、高压线917.3km、广播线893.4km、通讯线路777.6km;另外,库区局部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煤矿和硫磺矿。有硫磺冶炼窑1100多座、需清理处理的硫磺冶炼窑窑衬约1.58万t。因此,如何切实搞好移民搬迁后的库底清理,成为移民工程环保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配合工程进度已进行的阶段性库底清理有:截流前一期180m下、下闸蓄水前二期180~215m、215~235m和235~265m共4次。经验收和蓄水后,对库水水质进行的跟踪检测证实:库底清理不仅通过了验收;而且确保了小浪底库水的水质质量。
3.4 文物保护工作
小浪底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河南、山西两省文物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自1992年起两省文物局牵头组织、以两省下属各级文物保护部门为主,联合
中国历史博物馆、西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
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
科学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历经千辛、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险阻,尤其在库区移民搬迁后缺水、断电、无房、无路等十分恶劣的条件下,仍按计划开展和如期完成小浪底工程涉及区域的文物抢救和考古发掘工作。数年来众多文物工作者风餐露宿、不辞辛苦。如河南省境内的长泉、麻峪、班村、西沃、交兑;山西省境内的垣曲商城、寨里等遗迹、遗址及古黄河栈道的发掘和发现,充分证实和填补了自新石器
时代七、八千年前裴李岗文化起、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一直到商、周时代,黄河中、下游小浪底库区这一区域文化的古迹、经济的发达及在历史长河中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并再次证实了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当之无愧。其中如:河南境内位于黄河中游峭壁之上的西沃石窟的整体搬迁、妯娌遗址、黄河漕运建筑盐东遗址及山西境内商城遗址、寨里曙猿化石、宁家坡陶窑等项目的发掘、发现及搬迁,均在我国考古界产生了很大的轰动影响,部分成果分别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3.5 工作概况简介
3.5.1 环境监测工作
移民项目的环境监测工作始于1995年,有黄委水资源保护局承担。除每年对三门峡坝下小浪底库区内黄河干流地面水水质、安置区各移民新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的定期监测外,同时还根据需要对必要项目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并承担库底清理后库水水质的跟踪监测工作。对于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我局通常采取两种措施解决:对于严重问题一般通告有关机构和两省移民办,责成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方法防范和改进;一般问题通过加强监理监督改善。环境监测的
应用,不仅为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措施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科学管理起到积极的监督作用。
3.5.2 环境监理工作
环境监理始于1995年,是我局在国内首家引用于工程建设项目之中,由黄委设计院承担。其工作方式为每季度一次定期巡回监理,主要是利用监理的机会不断强化宣传环境保护的要求和知识,监督检查移民村各项环保设施实施状况,各项环保措施执行落实的效果,收集、审查和帮助村环保员填报新村环境月报,并把监测和以往监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监理的重点给予关注。在季报中
总结状况和反映问题,协助我局采取措施、督促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落实解决。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加强了环境管理工作的力度,并对环境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监督、推动作用。
3.5.3 卫生防疫工作
移民的卫生防疫工作正式开展于1996年,由黄委黄河中心
医院承担、并有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协助完成。主要对于库区、库周和安置区的动态疫情调查、鼠、蚊密度实施定期监测,对于移民和安置地不同人群每年定期进行健康跟踪体检。为掌握和推进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和奠定了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并通过多年工作,客观的证实了:由于我国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视和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加之防御措施得力,避免和最低限度的控制,减少了因小浪底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和对移民群众健康状况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卫生防疫工作开展和应用,有力的配合和支持了小浪底环保管理工作。
4 结束语
在小浪底移民工程的环境管理中,我们主要通过不懈的宣传和培训移民干群,普及和提高环保意识,并创造性的在移民村推行村环保员和环境月报制等措施。在发动全体移民干群有效地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及实施工作之同时;我们还开拓性地将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卫生防疫等机制,应用于项目的环保管理工作之中,借以强化和监督管理效果。我们的工作成效正如世行副行长卡奇的评价:“小浪底移民项目是世界银行合作的典范,为其他国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大型水利设施和妥善处理移民问题开创了一条路子”。
以上的浅议,是众多小浪底环保工作者多年在实践中开拓、探索、不断完善升华的尝试和总结,更是小浪底移民项目世行检查团和国际咨询专家组鼎力帮助和指导的结晶。现介绍给大家,仅供工程和移民环保工作的同仁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