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利用“中国经济、人口、营养和健康调查”1989—1997年期间4期家庭收入和家长特征的模块数据(panel data),用时间依赖定义收入变动,度量了全体家庭和分4种类型的家庭在上世纪80年末至90年后半期的收入变动。发现在总体收入分配中,高比例持续贫困的发生比较分散,并不固定在哪一类型的家庭上。平均而言,农村家庭的持续贫困比例稍高。与此相反,持续高收入的家庭集中在城市、郊区和城镇,农村的富裕家庭变动大,收入不稳定。分组家庭之间,农村家庭的收入变动最大。分组家庭内部,家长为中年和壮年人的家庭收入景况较好,富裕老人家庭能否保持富裕在农村和在其它分组差别很大。
总体而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分配的变动在这一时期减慢;收入变动在所有4个时期内都有利于分配的平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在农村和城镇家庭的作用大幅减弱,但对改善城市家庭的平等分配作用增强。
「关键词」收入变动/转换矩阵/不平等
一、前言
人们常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一个地区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然而,基于横截面数据的指标,如基尼系数并不能反映长期内的实际不平等,而且有可能引起误导。如在有两个人,i 和j的经济单位,以X[,1]=(1[,i],0[,j])表示两个人在第一年的收入分配,以x[,2]=(0[,i],1[,j])表示第二年的分配。这样,每一年的基尼系数都是1.00,收入分配极端不平等。但实际上在两年内,每人所得均为1,是一个极端平等的社会。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基尼系数的计算依据静态的横截面数据,它不管给定的个体在不同时期的收入变化。因此为了更完整地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需要利用模块数据(panel data)来计算收入的变动(income mobility )。对于贫困的理解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仅仅知道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和家庭的比例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清楚在一给定的年份,一个贫困家庭会有多大的比例在下一年仍然陷于贫困、或脱贫。
收入变动(注:lncome Mobility ,原意为收入的流动性、易变性,本文译为变动。这里的变动不光是一个人或一户居民家庭收入的绝对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指绝对量的变化所导致的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在一个群体内的相对位置(Position)的移动或排列次序(rank)
的改变。读者若有更好的译法请指正。)研究同一个人或同一组人不同时期的收入在同一群体收入分配中位置的变化,如,在一给定群体中有多大比例的贫困家庭会在下一年中继续陷于贫困,多大比例脱贫;又或者多大比例的富裕家庭能在以后的几年中一直保持富裕。Joseph Schumpeter 曾把收入分配比作住旅馆(见Fields,2001)。开始时一些人住在豪华的上层,一些人住在中间,还有些住在条件很差的下层和地下室。一段时间后,一些人往上搬,一些往下搬,还有一些原地不动。旅馆房间质量的不同相当于不平等,旅客在不同质量的房间之间的搬动即是变动(mobility)。居民收入的变动问题是现代福利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Shorrcks A.(1978a 、b ),Chakravarty S.,Dutta B.and Weymark J.(1985),Atkinson A.and Morrisson C.,(1992),Fields G.and OK F.(1996,1999a)等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文献。他们为研究收入变动建立了公理、定义和度量方法。Fields(1999b)
是一个很好的综述。现有的大量研究以发达国家为对象,美国劳工的工资变动被经济学家从各个角度反复研究。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收入或工资的模块数据,相关研究较少。秘鲁首都利马的家庭和成人支出、马来西亚成年男性的工资收入、智利农村家庭的收入和印度的家庭收入曾经被研究(详见Fields,2001第7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国内外学者研究了中国城乡之间或不同地域的居民或家庭的收入不平等问题,Shi Xinzheng,Terry and Yaohui Zhao (2002)和Knight J.,Li Shi andZhao Renwei (2003)给出了很好的文献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中国收入分配和公共政策》是这个领域的最新成果(见李实、岳希明,2004)。不过,截止到目前,研究了中国家庭收入变动的仅有Nee Victor(1994,1996)和Nee and Liedka(1997)。Nee的几篇论文是研究中国家庭收入变动的开创性作品。他们的结论是随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制度变换,农户收入变动加快,原有的收入分层大大动摇。他们仅研究了中国农村家庭,资料的利用截止到1989年。
1989年以后,我国居民家庭(不只是农村家庭)的收入变动情况如何?(1)中国4种类型的居民家庭,即城市居民家庭、郊区居民家庭、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之间的收入变动模式有何不同;从时间趋势上看,变动是加快了还是减慢了?(2)在各个分组家庭内部,以家长的不同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区分的居民家庭,收入变动的模式有何不同?(3)
1989年以后收入的变动究竟是加强了家庭间收入的不平等还是有利于收入的平等?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正确估计上世纪80年末至90年代后半期收入的不平等,检验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反贫困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国内第一次利用家庭调查数据系统研究了1989—1991年、1991—1993年和1989—1993年、1993—1997年4期中国居民家庭的收入变动状况,发现(1)总体而言,收入变动减慢了;在全体家庭收入分配中,农村家庭的(初始)贫困率高于其他类型的家庭,但持续贫困率并不是所有家庭中最高的;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两个短期内,持续贫困率最高的是城市贫困家庭。(2)分组家庭之间,无论在哪个时期,农村家庭的收入变动远远大于其他分组家庭。(3)分组家庭内部,家长为中年和壮年人的家庭收入景况较好,富裕老人家庭能否保持富裕,在农村和在其它分组之间差别很大。(4)在所有4个时期内变动都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平等,但这种作用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幅减弱。一个意外的发现是笼统地将我国居民或居民家庭区分成城镇和农村是不合适的。城市郊区居民家庭,户口统计上的农业户,无论是平均收入还是收入的变动模式更接近于城市家庭,而城镇家庭在很多时候更接近于农村家庭。
五、结束语
本文考察了1989—1997年4期家庭收入的变动,变动在各类家庭和各分组家庭之间表现得并不一样,有快有慢,对长期平等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我们并没有分析导致这些变动的原因是什么。有论文,如Buchinsky M.等(2003)把变动的程度当作收入者个人特征和宏观经济条件的函数,让变动程度对个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GDP 的增长速度、失业率、通货膨胀指数、最低工资进行回归,从而找出导致各年各组人的收入变动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经济制度大幅变革的时期,收入的变动恐怕主要是由于市场化导致的收入来源和获得收入的要素的变化所造成的。市场化意味市场风险,上世纪90年代我国农民家庭的收入变动大大高于1978—1989年。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市场制度的完善降低了市场风险,使居民家庭收入比市场化之初变得稳定一些,如我国居民家庭的收入变动远高于发达国家。1989—1997年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变动总体降低是否与这一时期我国市场化制度的逐渐进步相关?
农民家庭收入高于其他分组家庭还源于农户的收入的来源,农民的收入包括农业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大部分农户基本不享受各类社会保障以部分抵消市场风险的,也很少有投资受益,因此家庭收入变动较大。从分组家庭内部看,上世纪90年代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提高使得受教育多的家长有相对稳定的高收入;在农村由于体力在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中的重要性,家长的学历与收入正相关显得并不如在城市那样显著。
最后,我们需要指出一个国家单年的居民收入分配有多高基尼系数并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这个国家有高的基尼系数时收入分配不变动或变动缓慢,更可怕的是分配的变动对改善不平等没有贡献,或贡献越来越少。1989—1997年,总体而言,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分配正处于这样的境地之中。1997年以后这种趋势是否持续,将留待获得更新的调查数据后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李实、岳希明,2004:《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财经》第2期。
魏众,2004:《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经济研究》第2期。
Atkinson,A.,and Morrisson C.,1992,“Empirical Studies of Earnings Mobility”,Chur,Switzerland :Harwood.
Buchinsky M.,Fields G.,Fougere.D.,and Kramarz F.,2003,“Francs or Ranks?Earnings Mobility in France,1967—1999”。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 ,CornellUniversity.
Chakravarty S.,Dutta B.and Weymark J.,1985,“Ethical Indices of Income Mobility”,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2:1—21.
Fields G.,and OK F.,1996,“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Income Mobility”,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71:349—377.
Fields G.,and OK F.,1999a ,“Measuring Movement of Income”,Economica66(264):455—472.
Fields G.and Ok F ,,1999b ,“The Measurement of Income mobility:An introductionto the literature ”,In Silber J.ed.,Handbook of income inequality measurement,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Fields G.,Leary J and OK F.,2001,“Stochastic Dominance in Mobility Analysis”,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 ,Cornell University.
Fields G.,2001,“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A New Look at the DevelopingWord”,London:The MIT Press.
Fileds G.2002,“Does Income Mobility Equalize Longer-Term Income?New Measurersof An Old Concept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 ,Cornell University.
Jarvis S.and Jenkins S.,1998,“How Much Income Mobility Is There in Britain?”
The economic Journal 108(March ):1—16.
Knight J.,Li Shi and Zhao Renwei,2003,“Spatial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Divergent means ,Convergent inequality ”,Paper Presented for the UNU/WIDERProject Conference on Spatial Inequality in Asia,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Center,Tokyo ,28—29March 2003.
Nee V.,1994,“The Emergence of a Market Society :Changing Mechanisms of Stratificationin China”,Working Papers on Transitions from State Socialism 94.1(April )CornellUniversity.
Nee V.,1996,“The Emergence of a Market Society :Changing Mechanisms of Stratificationin China”,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January )。
Nee V.and Liedka R.,1997,“Markets and Inequality in the Transition fromState Socialism ”,In Midlarsky M.,ed.,Inequality,democracy ,and EconomicDevelopment.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hi Xinzheng,Terry Sicular ,Yaohui Zhao.,2002,“Analyzing Urban-Rural IncomeInequality in China ”,Discussion Draft,CCER,Peking University.
Shorrcks A.,1978a ,“The Measurement of Mobility ”。Econometrica 46:1013—24.
Shorrcks A.1978b,“Income Inequalityt and Income Mobility”,Journal of EconomicTheory 46:37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