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资的引进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效的解决了我国发展经济自身资金不足的矛盾: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思想逐渐成熟,我们发现在引进外资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弊端和隐患,必须加以解决。结合我国当前形势,我们应该看到引进外资必须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引进外资
在当今这个时代,经济、科技飞速发展,世界局势相对稳定,各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这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个十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特别是那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更应该意识到并努力主动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我们通过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局及各国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可以看出,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征程,尽管各国所制定的政策或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出有一点世界绝大数国家是一致的,那就是越来越重视外资在本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是大多数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而且为了能够更多地吸引外资,各国都相应出台了各种不同的针对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为外资的顺利流入提供尽可能大的便利措施。
就新中国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真正开始重视和大规模利用外资,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引进外资并在外资引进方面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为外资的流入提供了政策上的方便和吸引力,同时,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是逐步从一个混乱无序的时代走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人们思想开始大解放,经济活力日益显现,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他的经济起步,必然会在各方面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外国资本当然也看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开始并越来越多的落户中国。
我国在发展本国经济方面资金不足的矛盾是十分突出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经济的腾飞,与我国引进外资政策的得当与外资为我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我们更应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在此基础上再回头看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的具体情况就会发现,我们在引进外资的政策措施及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有很对地方不规范,外资在我国还没有发挥其应该达到的最大功能,甚至在某些方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是负面影响和隐患,这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
近两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之一。截止2003年底中国的FDI存量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占我国GDP的比重超过40%,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领域涉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影响力越来越大。
首先,我国在引进外资上存在盲目引进的做法。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10日表示,中国非常关注资本流入中存在的投机问题,希望各地提高防范金融风险意识,不要盲目追求引进外资数量,否则可能“后患无穷”。他指出,去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额高达2067亿美元。从总体上看,大量资本流入是正常的、合规的,是市场因素作用的正常反映。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令人担心。
1.在外债方面,去年末中国外债余额2286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350亿美元,增幅18%,为多年来所未见。其中,短期外债增长更快,去年末占中国全部外债的比例已超过45.6%,较上年末提高5.8个百分点,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
2.在资本项目方面,去年出现大量海外个人到中国境内购买房地产的情形,其中一些明显超出了购房自用的范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现,在有的沿海城市,海外个人购房一人多达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明显带有投机性质。
3.在贸易和直接投资方面,也存在“弄虚作假”情况。就是说,从表面看是贸易活动或直接投资,但实际上是用来购买人民币资产或者房地产,进行投机。甚至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假外资”。
另外,由于外资引进或管理不当,也会给我国经济造成其他方面的影响。
1.有可能造成我国经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我国经济对FDI的依赖过重已是事实,据有关报道显示,FDI总量占我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例如,流入美国的FDI比流入我国的大得多,但美国对FDI的依赖程度并没有我国那么高;日本的FDI只占其GDP的1.1%。
从进出口看,外商投资企业贸易额高速增长,所占市场份额已过半。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在同样是出口导向型的国家中,这个比例分别是:马来西亚45%、新加坡38%、墨西哥31%、韩国15%。与此同时,外资公司还占据了中国60%的进口份额。
2003年我国的外贸总值达8000多亿,其中有60%以上是加工制造产业。如果这些经济主要控制在外国资本手里,形成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就有可能导致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下降,完全受制于人。比如美国的跨国公司通过独资、合资和其他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拉美70%以上资源开发和原材料生产;巴西100%的汽车工业,57%的化学工业,76%的家电业,60%以上的电力工业都是在美国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
2.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影响。在金融开放和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防止潜在风险,维护本国经济和金融主权,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据有关分析,利用外资已经使我国投资收益逆差逐年扩大、经常账户顺差大幅下降和我国GNP小于GDP。
1991~2002年我国累计货物贸易顺差2863亿美元,累计收益逆差1248亿美元,货物顺差的43.59%用于弥补收益逆差。我国收益逆差不断扩大,主要是外国在华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严重不对称所致。我国货物顺差相当部分只能用来抵消外国投资者投资收益的汇出,说明我国所输出的实际资源有相当多的部分成为外国人的收益而被外国人占有,这大大降低了利用外资的价值及意义。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使我国货物顺差消耗殆尽,从而危及我国国际收支盈余和平衡。
3.有可能造成行业垄断。目前,外商在华投资方式已由过去的合作、合资为主过渡到现在的外商独资和外商控股为主。2003年新批外商独资企业项目数26943个,同比增长21.51%,实际投资金额333.84亿美元,同比增长5.23%;合资企业12521个,实际金额153.92亿美元;两者规模占到当年全部FDI的91%以上。而中外合作企业或其他外商投资方式数量和规模都很小。由于外商独资或掌握控股权的企业越来越多,他们的行为有时不以东道国单方面的意志为转移,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企业垄断。
由于我国目前《反垄断法》的缺失,国际超级垄断者在中国市场的垄断行为没有相应的力量加以有效制衡,致使有的跨国公司无所顾忌。有调查显示,跨国公司垄断巨头在我国市场的垄断程度逐步升级,不仅垄断市场,还一定程度的垄断了流通渠道。如:微软公司在中国操作系统市场占了大约95%的份额,Intel在中国CPU市场占据大约85%的份额,而思科在中国的集线器、转换器和路由器市场占据60%的份额。这些跨国巨头通过知识产权策略支配合作者,通过排他渠道策略和供货策略控制下游的本土厂商和销售厂商,使竞争对手和中国本土产品无法有效地通过销售渠道进入市场;这些厂商还通过巨额广告费用等手法垄断和控制舆论,控制产业指标,影响消费者的判断。
4.有可能造成对我国市场的强力挤占。
现代流通控制着市场、决定着生产、
影响着
金融。一国的流通主渠道就是其高速公路,谁掌握了它就相当于掌握了整个
经济命脉。这场竞争也决非简单的争夺市场份额和
企业利润,其核心是国家利益的战略竞争。
据有关方面透露,
目前在
中国的300余家大型外资零售企业,真正经商务部批准的只有70多家,有近80%是违规操作的。而且,外资零售商的违规做法正变着花样来。有些外企在幕后操纵国内企业,有些是假合资假内资,还有些是“一夫多妻制”,等保护期一满再全面兼并。不得已我国商务部提前制定并于6月1日开始实施《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以规范外商在我国商业领域的投资行为。
比如我国的商业流通领域,在加入世贸承诺中规定,商业流通业的开放时间为4年,即:到2004年12月11日才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而实际是早在几年前,几乎所有世界知名跨国零售巨头都已经大踏步地进入了中国市场,并以惊人的速度完成着跑马圈地的进程,其速度、深度大大超过了入世承诺和我们的想象。目前80%以上的大型超级市场已经被外资占据。
我国零售业
发展期短,无论从资本实力、品牌实力、经营管理水平,尚没有一家企业能与外商的综合实力相抗衡。已经有迹象显示,在外商推行本土化策略之后,国内企业即将丧失最后的优势和领地,纷纷谋求与外资合作以求一条后路。去年,全国连锁百强中有一多半企业利润下降,广州、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繁华商业地段,“洋超市”拉走了大批客流。
针对我国在引进外及时用外资方面存在的各种弊端和可能存在的隐患,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在引进外资方面也必须从大局考虑,从长远考虑,把引进外资与
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合理、绿色的引进外资之路。
1.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出路是发展本国的民族
工业,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科学、合理、高效利用FDI的同时,避免对其过度依赖,一方面继续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另一方面,走自主开发创新之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里有自己的东西,要具备自主创新的不竭源泉,对跨国公司转移先进技术和技术外溢程度,不能过分依靠,战略性技术必须依靠自己力量进行研发,只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抵御危害我国经济安全的现象发生。
2.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应对金融危机防范预警机制。金融开放切要“戒急”,因为随着2006年的临近,国际金融机构将大举进入我国,金融风险的产生条件、形成机制和表现特征将更加复杂,有可能转变为一种内外互动的高成长性风险。因此,要从国情出发把握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顺序和
方法。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避免对外开放过早过急,尤其要注意防范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可兑换,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就中国目前形势来说,如何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平衡,并制定和调整相关的资本流出入政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政策重点应该从鼓励流入、限制流出转向流入流出平衡上来,以增强我国资本流动的自我调节能力。目前,已经考虑到的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有效方法,但还缺乏明显的效果,QDII制度还没有出台,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进行证券投资风险大,政策也有诸多限制,企业的债券和证券投资受到严格管制等,今后应逐步完善。
3.保持国内市场的竞争性,防止外资垄断。国内外许多案例表明,国内有与之相竞争的企业,跨国公司转移先进技术及产品的国内价格,都比较符合东道国的利益。因此,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在国内形成一批可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当国内企业暂不具备竞争能力时,一个产品领域至少引进两家跨国公司投资,形成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可通过降低同类产品的进口关税,使跨国公司的产品与进口商品形成竞争。尽快出台《反垄断法》以及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同时还要制定商业秘密法、反贿赂法等,使之相互协调配套,对商标法、税法、价格法等相关
法律也要作出修订,以更适应新形势对引进外资的新需要,维护真正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引进外资
应用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来综合考评 。在经济发展初期,付出一些成本是必要的。但国家经济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就需要明确产业规划,按产业来招商。要勇于对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占用资源多、市场前景差的投资项目说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招商引资,最终只会自食苦果。 如今,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提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希望通过这种指标,能对地方政府不考虑生态后果的开放与招商冲动有所制约。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是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的积极倡导者。他强调,国内生产总值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
一旦实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用当年的生产总值扣除环境损失,必能更科学地考核官员的政绩,有效地杜绝损害环境的开放与招商引资。
参考文献:
1. 杨中侠:《引进外资增长快,喜多?忧多?》,《国际融资》2004年8月号
2. 郭树清:《盲目引进外资后患无穷》,www.cnfol.com 2005年03月11日
3. 周振华:《科学发展观与经济结构调整》,《文汇报》2004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