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体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同时意味着我国企业要遵照国际惯例开展世界贸易。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的媒介,通常被认为是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自然也要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就要求会计的国际化。
一、“入世”后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会计是一门深受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影响的学科。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往来日益扩大,跨国筹资与投资日益频繁,资本市场全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会计的国际协调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增强本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降低跨国公司信息转化成本和提高筹资效率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具体来说,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往来日益扩大,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依靠自身孤立的资源和市场生存;(2)资本市场范围逐步扩大,跨国筹资与投资日益频繁;(3)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的业务活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4)诸如通货膨胀、偷漏税款、环境污染等问题已逐步跨越国界,需要各国协调行动,共同治理;(5)国际性和地区性经济、政治组织的增多,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的作用不断加强;(6)国际性审计问题的出现。这些因素都要求尽快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化。
二、“入世”后会计国际化的可能性
“入世”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间交往的加深,同时又为会计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性:
1.经济运行方式的趋同。这为会计国际化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我国现已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前苏联远东地区也已转变为市场经济,连同西方国家发展经济的经济手段的趋同,都使得国家间可以进行会计交流与合作,会计的国际协调真正变得可能。
2.政治因素对会计影响的弱化。这也是可能性的一个重要来源。会计已被公认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不具有阶级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这就使得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可以丢掉政治因素这个包袱。
3.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缩减。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国家间(尤其是南北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缩减,这又为会计国际化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
4.国际间的法律协调。这主要是指一些具体法规的协调。
5.各国、各民族间交往的日益加深。各国间文化、教育的交流日趋频繁,各民族间交往日渐增多,也为会计国际化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气氛。
6.国际性和地区性经济、政治组织的成立及其功能的加强。国际性和地区性经济、政治组织的增多,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作用的不断加强,特别是一系列国际性和地区性会计专业团体以及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专家工作组、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特设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等的不断成立,以及它们所从事的艰苦且富有成效的努力,使得会计国际化可能成为现实。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会计的国际协调尚处于起步阶段,会计国际化协调进程中尚存在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l.认识上的错误倾向。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在认识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中国特色,过分强调自己的做法:二是过分崇洋,考虑问题时总以西方会计为标准,认为国外会计什么都好。
2.操作上的错误倾向。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操作上单向协调倾向严重,一味学国外而不把我国好的东西介绍给别人,结果造成我们越来越依靠别人,总给人一种会计落后的形象,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3.缺乏对国外会计进行系统和有效研究、介绍。虽然我国许多会计学者也在不断的搞一些介绍和研究西方会计的论述,但这几乎全靠个人的兴趣去选择课题,很不系统,也很难应用。反观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组织、大学、研究所乃至政府机构都有一些国际会计的专门研究机构,这很值得我们借鉴。
4.中国的会计学术组织和职业组织在国际会计论坛上还缺乏长期。稳定和实质上的发言权。因为其至今还没有加入到除联合国之外的国际性和地区性会计组织中去,这不利我们了解和影响别人,也不利于别人了解和考虑我们。
5.在借鉴国外经验和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方面放不开。目前我们还不能放心大胆地把国际惯例中适应于中国的都吸收借鉴进来。
6.借鉴国外经验和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方向存在片面的倾向。表现之一是只注重发达国家而忽视了德、法、日等国,这些被忽视的国家或许有许多经验特别是在借鉴英美作法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表现之二是过于重视企业会计方面国外经验和国际会计惯例,忽视了包括宏观会计、政府与非盈利性组织会计领域,结果使得我们今天的预算会计改革难度就更大;表现之三是太看重传统会计和报告,忽视了包括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许多国外会计方面的新兴领域,这也不利于中国会计的全面发展。
四、关于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建议
中国加入WTO这一全球性经贸组织后将对中国
经济的
发展产生深远的
影响,同时也给中国的会计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将中国会计融入世界会计的发展轨道,中国与世界各国采用共同的国际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实现全球间标准化和通用化。为此,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借鉴国际惯例,构建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国
目前发布的基本会计准则行文简单,不够严谨,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其间的联系尚欠深入系统的阐述。随着中国会计环境的变化,重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既有个性,又接近国际惯例,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2.会计准则的
内容和结构应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中国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应全面
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异,充分
参考和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有关会计准则的内容,使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会计环境。
3.适应国际惯例,逐步实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会计准则和税法具有不同的规范目标。二者很难统一。硬性追求两者的协调,会导致会计准则服从税法的需要而破坏会计准则的规范性。为适应国际惯例。要逐步实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使财务会计能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按照真实、公正的要求来提供会计信息,从而进一步缩小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4.以公司制
企业为重点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需要按照会计准则提供规范化的信息,以反映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我国应以公司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为重点来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这是因为国际上流行的会计准则是以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会计信息需要为主要目标的。我国的公司制企业既然按国际规范运作,那么用以规范公司制企业会计信息的会计准则,必须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走国际化道路。
5.扩大对外交流,逐步由单向会计协调转向双向会计协调。双向的会计协调活动,即是由一定的国际组织,组织各方对某些会计
问题通过协商达到共识,然后将这些共识以会计准则的形式确定下来,供参与该组织的各方共同遵守。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应积极参与所有重要的国际会计组织的会计协调活动,以扩大中国会计的影响;同时,在引进消化西方会计
理论体系时,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促进这种理论体系能为国际会计学界所理解和接受,并对世界会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