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
1.克林顿政府的财政政策
里根执政的8年,美国财政赤字一直居高不下。里根政府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减税并简化税收制度。里根的减税政策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翻了几番,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恶性肿瘤”。到继任者老布什离任时,美国联邦赤字竟高达293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1993年克林顿上台伊始,决定采取与前任不同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以同时增加经济增长潜力与削弱非生产性支出为特征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大刀阔斧地展开以减少财政赤字为核心的经济振兴计划,将公共支出和私人开支的重点从消费转向投资,并支持以未来美国人的就业和收入进行投资的计划,同时增税节支,提高效率。克林顿签署的削减赤字法案规定,自法案生效的5年内削减赤字4960亿美元,其中增税2410亿美元。
该项法案还规定,5年内必须压缩255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在减少财政开支的同时,政府增加对交通、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为私人资本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还加大对教育和技术的投入,推动经济转型。政府把提高美国的技术竞争力放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科技研究和开发经费等。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效果明显。1992年财政赤字为最高记录,达2900亿美元,1997年的财政赤字已经降至23年的最低点,为220亿美元,1998年美国出现了29年来的首次联邦财政盈余,约630亿美元。财政赤字的减少,增加了市场的资本供应量,促进了长期利率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从而刺激了企业投资和生产的扩大。同时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动了经济持续增长,并使美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保持领先地位。
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是:谨慎理财,控制财政赤字,推动经济增长。其理论基础是:政府财政状况良好,自然吸引大量债券买家,包括海外投资者;国库券畅销,自然将推低国库券利率;国库券利率下降,便可以带动市场利率向下。这样,消费者信贷、按揭利率、企业用资成本普遍下降,整体经济发展趋势稳定。结果,美国经济享受了10年的高速增长。
2.小布什政府的财政政策
小布什是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连创新纪录但又面临急剧减速危险的十字路口登上总统宝座的。如何保证美国经济持续繁荣,成为小布什上台后的当务之急。
对于小布什而言,最重要的是防止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对美国人来说,经济走出目前的低迷状态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而2000年8月以来,美国公司盈利不佳的消息传来,股市剧烈动荡。由于美国持有股票的家庭比例高达48.2%,如果股市继续下跌,其负面财富效应将抑制消费增长。国内需求增长下滑,会导致GDP增长放慢,失业率上升,从而抵消新经济带来的劳动生产率高速增长。此外,美国经济还存在着三种失衡,即个人储蓄率为负数、企业和家庭债务高筑以及巨额经常项目赤字。这些失衡在经济增长减速下将加剧经济问题的严重性。
为扭转美国经济的衰退趋势,小布什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降息与减税并举,期望刺激消费,带动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小布什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的举措是,计划10年减税1.6万亿美元,并且减税额度较大。个人所得税由15%降至10%,最高税率由46%降至33%.小布什政府的财政政策在这两年已初显成效,美国的经济开始回升。
二、日本政府的财政政策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在土地和股市两大泡沫的推动下,实现了较长时期的增长。然而,进入90年代后,以地价下降为导火线,资本泡沫逐步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徘徊萧条期。针对国民经济出现的长期停滞,日本政府采取了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预算扩张,税收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由1990年的27.4%,下降到1999年的22.1%.同时,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中央财政预算的债务依存度由1990年的8.4%,上升到2000年的38.4%.另一方面,1992年至1999年,政府共采取了12次以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为中心的经济对策。采取这种经济对策,是在政府感到预算安排的扩张力度不够,须追加预算时所采取的特殊措施,可以理解为对预算扩张的强化与补充。
客观地讲,日本政府实施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对日本经济的恢复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其影响及作用的发挥是有限的,至少与日本政府的原先期望有相当的距离。在日本政府加大政府支出的年份,日本经济一直都是低速增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投入始终未能有效的带动社会投资扩大。1991年到1996年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企业设备投资几乎没有形成任何正比关系。
日本财政政策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即债务负担过重引起财政危机,加剧了经济萧条,而经济萧条又引起财政危机,加剧了债务负担。
三、美日两国财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从1998年开始,我国就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至今已有4年多的时间。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我国共发行了5100亿元国债,这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国债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的调整,改善了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加快了西部大开发及城镇化的步伐。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宏观经济运行表现出“启而不动”的特征,这表明,最终需求仍未启动。另外,积极财政政策作为一项短期的宏观调控政策,淡出是必然趋势。可以说,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处在一个逐步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认真地借鉴和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已显得十分的必要和紧迫。综合比较美日两国的财政政策,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1.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的规模应当适度。任何政府都不喜欢背财政赤字的包袱,无不渴望实现预算平衡。财政赤字过高,债务规模过大,很容易引发财政危机和加剧经济萧条。因此,谨慎理财,控制财政赤字和内外债务的规模是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国债规模过大,从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到2001年,我国累计增发的长期国债高达5100亿元。另外,我国的财政债务依存度也不断上升,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随着这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财政赤字的缺口也越来越大。2001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7%,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日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这也告诉我们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是一把双刃剑,在实行这项政策时一定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
2.政府公共投资和债务支出要有的放矢。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和债务支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点支出项目,也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家在对公共投资和债务支出方向的选择上一定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4年里,国债投资成为了社会投资的主体,其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我国的国债投资项目较多,资金相对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也有所抬头,造成了国债投资的效率较低。美国在这方面的作法是十分成功的,值得我们借鉴。当前,我国应重点加强对交通、通讯、农业、教育和技术的投资,努力推动经济的转型。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政策上要予以鼓励和支持。
3.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手段不应单一。目前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根据一般理论和各国实践经验,实行反经济萧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支出;二是减税。而在当前我国主要采用了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办法。在收入方面,不仅没有减税,而且是在超常增税。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政策,它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各项政策的密切配合,光依靠单一的政策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我国现在实施财政政策,要逐步跳出以前的以扩大政府支出为特征的单一模式,适当的时候,运用包括减税在内的多种手段,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财政政策必须依据经济的发展状况适时进行调整。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财政政策,其政策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经济状况来选择采用哪种财政政策。当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时,财政政策也要适时的做出调整,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实施了4个年头,作为一项短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当条件成熟时,应该考虑逐步退出,实现财政政策的顺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