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减弱的同时,社会管理职能得到加强,社会管理支出比重必然提高。不过,在社会管理支出的增长中,有合理的成份,也有不合理的因素。首先,社会文教费的增长是合理的。其次,行政管理费的增长不尽合理。虽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公共事务”也日益增多,行政管理支出增加有其必然性。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1981~1995年前行政管理费支出比重增长率平均高达35%成为我国财政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项目。在这种现状下一方面由于国家削减基础建设支出政府对基础安全设施的支出随之下降,地方政府因缺乏资金便对一些看似并不重要但实际却不容忽视的环节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中央加大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致使行政机构快速膨胀,行政人员数量激增,反而造成了行政单位官僚滋生,人浮于事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这种现象的存在与中央制定的财政政府的初衷是南辕北辙,是极不正常,极不合理的。虽然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和精简,行政部门膨胀的势头已得到控制,如1996~1998年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总管理支出的比重比1990~1995年的比重仅提高了5个百分点,但是地方机构的膨胀在个别地区仍在继续,并且原先精简的机构出现了越精简人员越多的怪现象。在这种做秀式的精简改革之下随之而来的因管理松散,效率低下所引起的各类安全事故频频见诸于媒体、报纸。
2001年11月7日凌晨四川宜宾南门大桥17对承重钢缆吊杆中突然间4对(8根)断裂,导致大桥两端(桥北20米、桥南40米)发生坍塌,导致2辆客车坠下河岸和江中,3名驾乘人员失踪;有一辆货车坠落江中,伤亡情况不明。事件发生后四川省一些桥梁专家和工程设计人员在桥梁的断裂处进行了现场勘查,发现坍塌断裂之处露出一层薄薄的钢筋网,悬吊的承重钢管中露出了锈迹斑斑的钢缆。据现场一位工程人员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承重钢缆是装在钢管中且加了防锈油的,怎么会生锈?据宜宾市曾参加过泸州大桥、岷江大桥、马鸣溪大桥施工的吴工程师讲,这种动态式的悬吊式设计很可能有问题。从南门大桥断裂的状况看,两边的断裂处都是在主桥与引桥的结合点,恰恰也是吊桥动态与静态的结合点。因受力不均,一边垮塌后,使桥面的支撑力发生波浪形摆动,造成另一边也垮塌。吴工程师还说,从现场看桥的伸缩缝过大,部分施工材料不合格也是造成桥面断裂的原因之一。据宜宾市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讲,1999年綦江虹桥事件后,宜宾有关部门就对此桥进行过一次“体检”,当时被验收合格。两年前,宜宾一位记者曾对该桥的安全隐患作了一些报道,但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对于此事件不少市民直接将此桥与虹桥联系在一起,也毫不吝啬地使用了“豆腐渣”的字眼。2003年4月央视《今日说法》报道了一名大学生在仙居梅雨潭游玩时不慎坠崖身亡的事件。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管理当局大意未在一处隐性瀑布口设置警示标志导致该大学生从高达30多米的瀑布上坠落死亡。其实在事发之前已发生过好几次类似的险情,也有人向管理当局反映过,但管理人员以种种理由对此事一拖再拖直到大学生坠崖后第二天才匆匆在瀑布口放了一块警示牌并加了一条防护链……
此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在让我们感到气愤之余更令我们困惑不解的是难道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真的一分钱都拿不出来吗?难道在这么多的行政机关、人员中就真的抽不出人手和时间切实地解决一下这些看似无关痛痒其实人命关天的“小事”!难道政府一定要等到悲剧发生,事件被曝光,双方对簿公堂时才引起重视出面给予解决,并且信誓旦旦地承诺一定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但是不幸已经造成,谁也无法挽回,更不幸的是这种悲剧还在不同的地方上演着……我不禁要问:这种视公众的宝贵生命如同儿戏的政府拿来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