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3亿个中国小公民在北京降生的同时,也许就有一个缺陷儿在中国的某地也来到了人世。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每30-40秒钟就有一个缺陷儿在中国出生。
过去30年中国政府实施的人口战略成功地使这个国家的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四年,也使中国进入到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但专家指出,中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人口战略的实现还将任重道远。
北京大学医学部李竹教授说,人口问题不单是控制人口数量问题,还包括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在控制人口数量工作已取得相当成绩的时候,人口工作重点自然就开始向后两个方面转移。
“出生缺陷已成为中国出生人口质量和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卫生问题,”李竹教授说。
人,生而平等么?大多数人认为这毋庸置疑,但这世界上有些人还是在胚胎状态时就注定异于常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对于他们,医学上有个专门术语叫做“出生缺陷”。
卫生部数据显示,出生缺陷在中国的发生率至少在4%到5%以上,在每年2000万新生人口中,发生的出生缺陷至少有80到100万。
中国每年因出生缺陷造成的直接损失达8亿元人民币,支付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医疗费用须150亿元人民币。出生缺陷已成为中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北京大学人口所所长郑晓瑛教授介绍说,与儿童传染病不同,出生缺陷和残疾每年都在发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出生缺陷儿即使存活也大都终身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很大。
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状况和健康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出生缺陷已成为中国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出生缺陷已是婴儿死亡的第一、二位死因。出生缺陷儿在出生前后30-40%死亡,40%致残,20-30%治愈。
中国出生缺陷和残疾的预防干预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世界上开展此项工作最早的发展中国家。1983年中国首次发现神经管畸形的高发问题并在全国建立了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开展了积极的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国家卫生部组织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掌握了中国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规律和特点。
联合国千禧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全世界范围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措施,同时又关系到全球的人口素质。
2001年,“第一届发展中国家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国际大会”在南非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标志发展中国家出生缺陷和残疾预防工作的启动。据悉,“第二届发展中国家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国际大会”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总体目标是:动员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出生缺陷和残疾的重视,推动发展中国家出生缺陷和残疾的预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