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2006年3月22日是第14个世界水日,主题为“水与文化”。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据联合国2006年3月13日公布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6倍,其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速的两倍。由于管理不善、资源匮乏、环境变化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40%的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同时,水污染也进一步蚕食着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并危害人类的健康。每年有310万人因不洁饮用水引发相关疾病而死亡,其中近90%是不满5岁的儿童。如果提供安全饮用水、改善卫生设施,其中约170万人的生命原本是可以挽救的。
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认识、使用和歌颂水方面所呈现的方式各异。今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多个世纪以来,水不仅被许多宗教视为神圣的象征,在重大仪式和庆典中被广泛使用,而且还大量呈现在音乐、绘画、著作和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此外,水还与人类的科学研究密切相关。虽然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把水奉为神圣之物,但他们都认识到水的价值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价值决定了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水。因此,要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水危机,就必须理解和考虑它的文化内涵。
◎ 中国水周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故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 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 历年“世界水日”主题
1994年:“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Caring for Our Water Resources Is Everyone's Business);
1995年:“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世界上的水:够用吗?”(The World's Water: Is There Enough);
1998年:“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water -- the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1年:“水和健康”(Water and Health);
2002年:“水为发展服务”(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水——人类的未来”;
2004年:“水与灾害”(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生命之水 ”。2003年,联合国第58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主题是“生命之水”,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正式实施;
2006年主题为“水与文化 ”。
节水 无法回避的话题
地球遭遇水资源难题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要素,而目前全球淡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2006年3月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水资源论坛公布的数据,全世界水资源总量约14亿立方公里,而其中只有2.5%是可饮用的淡水,这其中70%又被用于农业灌溉。到2025年,预计全球将有30亿人遭遇水危机。
从地域来看,最近10年,全球三分之一因为缺水引起的灾难发生在非洲。到2025年,预计将有2.3亿非洲人面临缺水难题。在拉丁美洲,虽然水资源总体来说比较丰富,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还是占整个拉丁美洲的三分之二。
北美洲受河流污染困扰。据统计,由于污染等原因,美国800多种淡水鱼中有120种濒临灭绝。
欧洲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欧洲大陆18%的人口居住在水资源匮乏地区。
在亚太地区,三分之一的人仍然没有享受到水处理设施。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灾害正日益成为亚太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1990年至2001年,全世界因水引起的自然灾害中有35%发生在亚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