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扶持农业优势产业的
发展,把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利用加入世贸组织所引发的资源配置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条件让部分农民从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料作物转移到其他作物和非农生产部门,引导农民转向高价值、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水平。具体的
内容包括:实施农业
发展行动计划,把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实施优质、专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发展行动计划,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争取把畜牧业尽快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实施园艺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园艺产品要尽快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产品加
工业发展行动计划,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施渔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数量型渔业向质量型渔业转变;实施农垦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大豆、乳业、种业、热带作物和无公害食品等生产经营。同时,在政策指导上要促进异地农产品的消费和相互交流,大力提倡农民消费异地农产品。克服过去把农产品的销售全部定位在城市的旧观念,让农民既成为某些农产品的生产者,又成为其余农产品的消费者,减少自给农产品的比重,彻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结构。一个地区、一个区域要选择本地的优势农产品加以发展,集中各种资源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农产品。对某些农产品的生产有所不为,而在另外一些具有优势的农产品生产方面有所为。不能要求一个地区所有农产品都自给自足。要根据区域
经济发展新突破为基本构架,调整农业区域结构。
3.1.2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从农业生产方面来看,发达国家,特别是人少地多的发达国家,土地资源是优势,他们利用农业
现代化技术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生产低成本的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而在
中国,土地资源有限,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规模不
经济加上传统农业技术,农产品特别是粮、棉、油生产成本较高,且质量低、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应该把有限的稀缺资源用到最容易产生效益的方面去,充分利用WTO《农业协议》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合理增加国外粮食等这些资源集约型(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这实际上就等于进口了土地资源,腾出大量的国有土地发展我们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农产品。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且劳动力比较廉价,这样我们就有条件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并扩大其出口数量,如畜牧产品、水产品、果品、蔬菜、花卉等。这些产品的出口实际上就等于输出了劳动力资源,赚回了劳务收入。
3.2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头
企业是关键。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安置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小城镇建设以及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龙头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企业势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行业自律和自我保护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在加入WTO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龙头企业应该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2.1增强市场观念,全面融入市场首先,要
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把市场放在首位。
目前,农产品质量
问题比数量
问题更重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决定市场营销的一个主要因素。开拓市场,关键在敢于对消费者作出承诺。此外,在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上,龙头企业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要大力发展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形式,提高企业营销的效率。其次,要搞好产销衔接。要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努力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在这方面企业负有更大的责任。
3.2.2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龙头企业要在提高质量和科技进步方面走在前头。首先,要抓标准化生产,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龙头企业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卫生。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主动把质量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创造-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争取通过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安全卫生认证,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和国外消费者的信任。企业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尽快推行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志,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其次,要抓好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广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相结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这是提高企业市场开拓能力的关键。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组建自己的
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
现代农业企业或企业集团。要加快技术推广步伐,围绕主导产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通过多种形式,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的宣传。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空间。当今的世界是名牌的世界,当今的市场是名牌的市场。龙头
企业生命力的强弱,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高低,最终有赖于商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市场的裁决。龙头
企业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的先进实用技术,加速企业
科技进步,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争创名牌,
发展名牌,增强自我品牌保护意识,发挥名牌效应,去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3.2.3与农民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
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特点而不同,要允许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多样化。无论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龙头企业要同农民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与基地、农民形成稳定的合同关系和紧密的产权关系,采取服务、让里、分红等措施,使农民不仅从农产品的生产中得到交好的收益,而且能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实现共同发展;积极探索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认真
总结和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充分利用利益机制运作的组织载体——行业协会,积极支持农民行业协会的发展,通过这一架设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桥梁来发展和完善与广大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定单农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可以确定最低保护价。
3.2.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明确经营方针,要在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多下功夫,防止盲目地“多角经营”、上项目、铺摊子;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搞活经营机制;要创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核心是“诚信”二字。龙头企业要始终把诚信放在突出位置,对农民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没有这一条,什么企业文化也不能持久;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和职工队伍。
3.2.5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起有效的行业自律组织,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体素质的一块试金石,是企业共同利益的需要。对企业来讲,面对激烈的竞争,不能自相残杀。近年,有的国际市场对我国的肉鸡出口进行封关,国内肉鸡企业通过协会联合起来,配合政府进行正当的贸易交涉,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行业自律。国家有
法律、法规,行业也要有行规,这是整顿和规范市场
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
内容;行业内进行价格协调,为了避免出现出口企业采用低价格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竞相压价,从而遭到进口方的反倾销诉讼,行业组织要协调其所在行业的产品价格,确定该行业产品最低限价并监督执行最低限价情况,对不遵守“行规”擅自以低于成本价格出口的企业给予处罚。
3.2.6利用资本市场,壮大龙头企业规模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不仅普遍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技术含量不高、管理落后,而且在规模扩张、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资产整合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这些
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支持。 培育、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促进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优先支持有基础、有效益、有前景、带动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继续对以农业产业化投资项目为主的配股和增发新股实施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从事优质/专用品种培育、可持续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
研究开发的农业科研机构改制上市;利用创业板的风险投资机制,优先支持农业高新技术的
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优先支持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上市。
3.3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发展规模经营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就没有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市场取向改革的继续和延伸,必须要求引入新的市场关系。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尤其为首。这就需要把农民的生产组织起来,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进行有效的改革。首先,生产责任制已20多年,农户经营的田块除地理位置和地貌类型的不同外,村域内同一地貌类型的土地生产力状况基本相同、差异很小,同时,有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进城,故可依据农民的意愿,通过村民委员会协调,对调或重新调整责任田,使农产承包的土地集中在一起,形成适度规模。这样既有利于农业
科技的推广
应用,也有利于种植结构的调整;既有利于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也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其次,可采用反租倒包和股份制的形式组织股份制农业开发公司,实行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具体操作办法:把所承包的责任田分为基本“口粮田”和“
经济发展田”两部分,其比例可以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而定。一种办法是由村委会把“
经济发展田”反租回来,按规模化形式倒包给懂
科技有经营头脑的劳动者;另一种办法是村委会把“经济发展田”集中起来,组成股份制农业开发公司,公司由有技术、有经营能力、有一定资本的人牵头(必须按股份制
企业组织法进行)。农民把自己的“经济发展田”按面积入股,同时,也可在股份制公司从事劳务。这样入股的那份土地可以取得利润分红,而且,参股的农民通过在股份公司进行劳务活动还可挣得一份工资。公司有规模化的土地,按照市场需求从事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养殖以及特种经济活动,通过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生产经营,以面对大市场和入世后的国际竞争,最终实现农户、公司双赢。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在选择
科学、合理的方式的同时要加大立法力度。国家应制定一部全国性的关于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的方式、程序和管理办法的法规,使之明朗化、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大力推进
农村土地市场建设,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3.4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3.4.1加强经济立法,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将产业化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WTO,迫切要求调整和完善农业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农业
法律法规,特别是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在贯彻落实《农业法》、《
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WTO规则框架下,即使
研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关于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法规等一系列有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法律法规,调节农民、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龙头
企业三者之间以及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组织的利益分配和联结机制,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规范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行为;依靠法律大力整治经济秩序,优化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环境。
3.4.2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转化。政府通过发育和完善科技成果市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与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成果交易提供场所;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或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参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帮助双方建立联系;还可以通过
计算机
网络或电视等
现代化媒体,向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展示和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
3.4.3明确基本政策,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尤其要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土地承包权的归属,保证各方利益不受损害。对转入城镇工作生活,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的农民,应依法解除承包合同,收回承包土地。对农民资源发起承包权的土地,也应按程序解除合同关系,收回承包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有偿转包给本集体农户或外来承包者。在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问地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以入股、租赁、拍卖和转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具体流转方式由农民自主选择。
3.4.4发挥好协调、调控、监督、检查的服务职能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农业、商业、轻工、计划、财政、
金融、工商、税收等多个部门。因此,政府应加强综合服务职能和协调职能,按照农业产业化
发展的要求,消除旧体制障碍,弱化部门壁垒和管理职责,打破行业界限和条块分割,逐步走向管理的一体化。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征用土地、产品购销、
交通运输、税收等方面的
问题。对农业产业化而言,政府的调控职能包括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在财政方面,政府建立对农业投入的约束机制,规定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从而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总量。
研究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扶持
内容和方式,调动各方资金支持产业化
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在信贷方面,政府主要通过信贷资金的倾斜,支持优质产业,促进农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税收方面,政府通过
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龙头
企业负担,对非公有制与公有制龙头
企业、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纳税,实行国民待遇。 建立一套规则,形成服务型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大转变。政府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信息体系,为企业和公众服务。质量技术标准由国家来制定,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标准,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检查监督。要引导龙头企业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执法力度,对龙头企业的产品定期抽检,对产品不合格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杜绝无标生产和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
3. 5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一是建立在股份合作制基础上的农工商联合企业。这种经营组织形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把产、加、销(农、工、商),技术,生产资料等服务用共同的利益联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加入WTO后,一家一户是无法面对大市场的,应以土地入股,由公司(农工商联合企业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策划,使广大的
农村变成一个一个大型的规模化、集约化企业,由企业面对市场;农民则成为企业的员工,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领取工资两种获利方式,和企业的发展紧紧联接在一起。二是“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公司+中介组织+农户”这种经营组织形式,则可以通过中介组织来落实公司与农户之间合同或订单中的责权利。中介组织对农户和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管,同时完成中间的各种服务。这是市场
经济和法制社会的一种有效模式。在这种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下,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用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会员制等利益联结形式,逐步使公司、农户和中介组织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
经济共同体。同时,各地要根据入世的要求和
中国农业
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予以探索、创新和完善。
3.6构建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是
现代农业的基础特征之一;是完善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杠杆。农业产业化需要多种类、多层次的信息支持。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可以选择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运行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探索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有效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经过试点运行,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化信息系统,逐步推开,最终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起有本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提供农业产业化所需要的各方面信息。各地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建设各具特色的数据库;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借助于
法律法规来规范全社会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息行为,保障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7适应市场和WTO规则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产业化道路大力倡导并普及绿色消费历年,形成绿色消费需求。按照绿色产品生产的标准,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进行控制,减少污染源;对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使产前、产中、产后遵从绿色化原则,促进可持续发展。形成合理城镇体系,租金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发展。农业产业化在地域上是
农村的城镇化。字农业产业化
发展过程中要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优化结构,使产业的选择与区域的资源环境相协调。让绿色带出产业、带出发展、带出
经济,更快、更强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农业产业化更好的推进
农村城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生存环境。鼓励农民转变思想,想
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农林牧渔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生态农业,实施清洁生产模式,形成林果粮套种间作、农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景观;重点发展具有观光功能的牧场、养殖厂、花果山、森林动物园等观光林牧业;综合开发山地、林地、滩涂等,发展
旅游业如人工林地、天然林地、水上观光渔业,根据区域资源和
自然地理条件优势,走独特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加强农民的“大农业”意识,促进观光农园、绿色观光牧场、休闲农庄等
现代新兴环保农业,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发展的方向。 建立相应的惩罚和激励机制,开展绿色认证,规范绿色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1]陈智广.WTO与农业产业化.《阴山学刊》.2001.9[2]卢凤君.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资本市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9[3]施宏伟.论入世后我国农业的产业化道路.《农业经济》.2002.8[4]李晓明.加入WTO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安徽农业》.2001.2[5]黄景章.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经济师》.2003.6[6]杨鹏飞.WTO
法律规则与
中国农业.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7]牛若峰.农业产业化必须走开发创新之路.《市场报》.2001.8[8]王 青.加入WTO与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科技导报》.2002.3
[9]杨雍哲.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 [10]唐志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与我国农业的发展.《经济师》.2004.1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