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事厅关于职称评审的一些新政策。其中关于“外语”方面的内容相信会最受人关注。曾几何时,外语成绩对职称申报具有“一票否决”的威力;现在,它不能在所有准备申报职称的人们面前都虎视眈眈了。
在现行人事体制下,专业技术职称理论上是一个人的身份、能力和水平的标识;实惠一点说,它直接牵涉到级别待遇、工资奖金等问题。而获取职称,外语考试是每个人必须要过的一关。有过职称外语考试经历的人们都知道,那是根据职称申报的不同等级,通过笔试形式对申报者掌握外语状况的一种检验。尽管职称外语屡遭诟病,我们还是得承认,外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的确能够衡量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问题是,外语只是一种工具,既曰工具,就有用得上的岗位和用不上的岗位。如果一个岗位根本不需要外语,为什么要将其作为职称评审的先决条件呢?因此,以往那种“一刀切”式的做法显然不是科学的态度。
必须看到,在一些领域,职称外语考试这道“门槛”所产生的负面作用甚至超过了正面作用。一些人,尽管他们的业务水平无愧于他们想要获得的职称,但是这道“门槛”还是无情地把他们挡在了大门外。这样来看,一味地强调职称中的外语,违反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势必会挫伤人们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正是从这些层面出发,省人事厅新政策中的若干规定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比如说,申报同一级别职称的外语成绩永远有效;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免考外语;1956年至1960年出生的人,单位可以根据岗位情况另行制定外语水平要求,等等。这样的规定既体现了按岗位需求、区别对待的原则,也体现了时代因素造成一定年龄段的人们外语“缺席”的客观现实。从前者来看,需要外语的进行相应测试无疑是完全必要的,但不需要的当然也就可以取消。从后者来看,这些年毕业的学子大抵都受过良好的外语教育,考试不成问题;但是对那些上了点儿年纪的人则不然,“先天”的缺陷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现在,省人事厅把外语水平只作为参考条件,不再作为必要条件的做法,乃是一种正视事实的态度。
制定更加科学的职称考核评审办法,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当前,为了避免教育资源以及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对职称外语进行一定的改革十分必要。我想,有兴趣或有必要学外语的,不待扬鞭自奋蹄;没兴趣或没必要学的,真不如让他们把宝贵的奔溆迷谘芯孔陨硪滴裆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