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一词,语出孔子的"申而论之"。"申"字有"说明"、"申述"之意,如"三令五申"、"重申前令"、"申明立场"等,都取此意。这是"申"字的基本义项,也是其常
用义。而"申论"一词,除了"说明"、"申述"之外,还要进行"论说"、"论述"和"论证",亦即对事件、材料、问题、现象、事理等进行分析和说明。在"申论"试卷中,是
要求考生就所给定的背景材料,通过仔细阅读和系统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展开有理有力有节的论述,从而论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是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是国家
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公务员考试所做的一种尝试。这种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阅读能力、文字水平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综合考
查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公务人员更需要具备搜集、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常情况下的写作考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很难真实地体现出考生的实际能
力。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种八股文考试形式,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称之为"策论"。申论与策论和传统的作文有些类似,但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一
定程度上说,它比一般作文难度要大一些。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测评要素,涵盖了作文和策论两种考试的基本方面。
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写作水平,但与传统的作文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展开议论,侧重考查应试者的语言文字能力。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爱好去立论
选材,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发表议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试者的写作水平,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考试则不同,它不
仅仅对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进行考查,而更侧重考查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
申论的载体是文字,在应试者反复阅读试卷上所给定的约1500字的文字材料和提出的有关问题后,应试者应该仔细分析,然后根据涉及的主要线索、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与传统的作文
相比,申论考试要求应试者摒弃套话、空话,而要立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因此更能让应试者发挥自己的优势。
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第一次把申论列为考试内容。当年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部分由《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三部分构成。其中
的申论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因此也更为广大应试者所关注。2001、2002、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科目仍然出现。2002年公务员考试分为A、B两大类,B类不参加申
论考试,而大多数考生都需要参加A类的申论考试,而且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根据人事部对今后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安排,申论将继续作为今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固
定内容。
申论考试的内容与结构设计
申论考试的内容、考试方法和测评要素都体现了人才考核的基本设计基础和设计思路。这种
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考生的基本常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语言表述能力等素质及能力要素。 “申论考试需要注意的问题”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