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有人提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叫“新节俭主义”。作为近年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新节俭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该消费时消费,该节省时节省。既要将日子过得五彩缤纷,又要摒弃过度的奢华。简言之,就是理性消费、简约生活。
传统的节俭,多是贫穷下的节俭。由于物质的极度贫乏,所以才不得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新节俭主义”主张的节俭,是富裕下的节俭。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节俭,而是为了理性和时尚节俭。
“新节俭主义”并不反对享受。人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创造?就是为了过上好生活。好生活不仅是一个目标,而且是一种动力。生产是为了消费,劳动是为了收获。富足和时尚的生活,可以给人带来无比的愉悦和快乐。所以当有能力、有机会、有兴趣满足自我的时候,改善生活之举未可厚非。比如旅游,几千块钱玩几天,打起背包就可出发。
“新节俭主义”倡导的是理性消费。这个理性,就是根据自己的岗位、收入、情趣、预期等所交织成的“度”。“度”虽然可以打破,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大凡有志者,都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生活之“度”、消费之“度”。有“度”则安,无“度”则乱;有“度”则成,无“度”则败。“度”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障。
“新节俭主义”与时下的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并不矛盾。“新节俭主义”同样支持消费。只是提醒人们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你又想买车,又想买房,又想旅游,又想穿名牌服装,那么就要在脑海里理清,哪个是主要目标,哪个是次要目标,哪个是次次要目标。只有找准个人生活中的支点,才能撬起自己最大的快乐。
“新节俭主义”同样适用于机关消费。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全体干部尤其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节俭意识。财政收入这么多,还需要节俭吗?为老百姓办大事,还需要节俭吗?各项任务这么重,还需要节俭吗?送往迎来这么频,还能够节俭吗?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和思考。其实,坐30万元一辆的车和坐10万元一辆的车,同样能办事;住五星级的宾馆和住二星级的宾馆,同样能开会。节俭不仅影响不了改革和发展,而且更能提高党政机关的办事效率和群众威望。
李大钊曾经在《简易生活之必要》一文中提出,衣食享用过度、亲友应酬过度、物质消耗过度、精神劳役过度,既成社会之弊,又会滋生罪恶。比尔·盖茨也讲:“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会淡而无味,盐多了,则苦咸难咽。”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形势之下,“新节俭主义”应该成为一种时尚。因为到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都没有理由浪费财富。 汪金友 《 人民日报 》( 2009年2月24日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