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参加公务员考试可谓是一次重大的人生挑战。弄清楚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原理,掌握公务员考试的特殊要求,是取得考试成功的关键。
从小学到大学,在十几年的校园学习过程中,人们已经普遍习惯了传统的考试程序,并且找到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习和应考方法。在这种传统的学校考试中,核心就是考查专门知识,一张试卷,要么是语文,要么是数学,知识范围确定,考试时间充裕,只要认真复习,掌握了规定的知识点,许多学生都可以从容地获得高分甚至满分,从来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但是,公务员考试的事实已经反复证明,用学校考试的复习备考方法去应付公务员考试显然不行。许多高材生曾经豪情满怀地走进公考考场,往往却灰溜溜地败下阵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的总成绩也只有可怜的七八十分,与笔试的过关分数线有不小的差距。所以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原理。
公务员考试“考什么”?从历年的公考真题看,涉及的学科似乎很多,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来说,就包括从语文到数学,从法律到逻辑,从图形到统计等等。如果我们按照学校考试的复习方法去准备,一门一门地去过知识关,不仅范围如大海捞针,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怎么办?
如果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务员考试是测查“谁最具备从事行政工作的能力,谁在将来的行政工作中更有发展潜力”的一种选拔性考试。对“发展潜力”的考查,其重点并不是专业的知识水平,而是一个人的潜能、素质,或者说是考查一个人行政能力的提升空间有多大。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告诉我们公务员考试决不是对专门学科知识的考查。同样是答题本上印着一些题目,它不像高考、考研那样,考查你对学过的课本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而要考查你的素质和潜力。虽然从题目的字面上看有语文有数学,有法律有逻辑,其实,题目只是一个载体而已,它们所要考查的都是行政职业的基本能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政策水平和思想水平,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决不能看到一个题目就问自己有没有在课本上学过,学过的就按部就班地解答,没学过的就胡乱蒙一个答案。要学会用思维能力去得分,而不能仅仅靠知识储备去得分。只有明白了这个基本原理,才能在公务员考试的激烈竞争脱颖而出,事半而功倍。
既然公务员考试不是知识性考试,那么,衡量备考效果的关键就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是否掌握了有针对性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这方面与学习乐器十分相似。
公务员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题量大、时间紧。综观往年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真题,从行政能力测验看,文字阅读量往往有2万多字,有时试题多达140道,在120分钟的考试时间内,想要浏览一遍也是不容易的,何况还要思考、计算、作答、涂卡等等;从申论考试看,在150分钟的考试时间里,需要阅读七八千字的给定资料,还要撰写2000多字的申论文章。所以,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参加公务员考试绝对是一场极限挑战,是一场阅读速度(包括书写速度)、解题技巧和应考心态的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