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4584人同时盯上一把椅子。
这是2009年公务员考试爆出的最热门职位。
当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让公务员成了众多毕业生争抢的铁饭碗。在这把贴着“公务员”标签的椅子上,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会一样:有想铺就锦绣未来的,有图安逸稳定的,有冲着优厚福利的,还有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的。
看看那些在以往考试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在他们的公务员元年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学识与人际的磨合远远超出想象。
期望值上的成长与发展刚刚开始。
一切和想象的截然不同
王简
大学毕业前夕,我手里握着几个录用单位的通知书,可以去做编辑,可以去当银行职员,也可以当公务员,这些职业之间反差如此之大,实在让我拿不定主意。后来还是父母一锤定音:当公务员吧。他们定义好的职业只有一个标准:稳定。这个标准后来又被他们套用在为我选老公的事情上,就因为这个平凡而老套的理由,我踏上了公务员的漫漫长路。
成为公务员之前,我对我的第一年有过很多想象:每天提前15分钟到单位打扫卫生,办公室里有一个热心多话的阿姨,一杯清茶几张报纸可以消磨整个下午,朝九晚五天天优哉游哉地上下班……
可是,一切和想象的截然不同。
这一年里,我偶尔打过两三壶水,因为单位的保洁工作已经招标给专业的保洁公司,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成本。
这一年里,局里没人有空和我八卦家常,我们局20多个人里有3个博士、10来个硕士,仅有的几个老本科生基本都是局领导,大家关注的是谁比谁文章写得好,专业搞得精。
这一年里,我成了西客站和首都机场的常客,出差时间占全年时间的一半,加班时间占节假日时间的一半,长期睡眠环境的不确定让我有轻微的神经衰弱。
这一年里,我第一次为了买本杂志而左思右想,当我发现我的工资还没有上大学时父母给的零用钱多时,终于明白,想当个好公务员,前提是要有个殷实的家境,因为这份工作的报酬只能带给你温饱。
要说这一年,我的幸福指数和成就指数是很低的,猛地一看基本就是零度水平。头三个月,我整整看了三个月的旧文件,看得眼冒金星、头痛欲裂;接下来半年,我变成了空中飞人,被单位一再派到外地去工作,别人问男朋友我的职业,男朋友面无表情地说:空姐!我被安排在单位的宿舍住,30平方米一居室,朝北,坐落在一栋上世纪50年代的老房子里,而且是和另外一个女孩合住,我俩常常自嘲说:都可以管这间房子叫阿姨了。
如果说还有一件让我觉得很开心的事情,那就是我被派出国参加会议了。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兴奋极了,打电话给老爸,他也自得地说:“看我帮你做的决定多英明,你们单位福利真不错。”老爸在老国企待了一辈子,每次出国考察都相当于一次慰劳大家的福利旅行,他认为我的出国也是如此。直到办手续我才知道,原来我参加的这次会议是属于初级人员的一次工作交流,我要一个人去某国,而某国的官方语言不是英语。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出国,我唯一会的外语就是英语。
那时,一个比我早两年来的前辈安慰我说:“我们当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如果你自己能应付这样的会议,以后的国际交流培训就都没问题了。”我真是晕倒,这种培养方式太粗放了吧。
根据参加国际会议的有关要求,我乘坐深夜的航班出发,到达时是对方时间凌晨2点,我一个人拖着大行李在语言不通的异国折腾到凌晨4点才到酒店,8点半开始开会,如此又在酒店开了1天半的会,会议结束当天下午去机场,坐晚班航班回国了。回来后老爸问我:“某国啥样啊?”我说:“不知道,反正酒店和国内的一样。”
同学聚会说起各自工作感受,大伙都说:“你不会是毕业没找到工作,就骗我们是公务员吧,怎么和想象的那么不一样?”是啊,何止大伙,我也常想,现在这个让我整天出差、工作繁多、工资很低、福利很少的工作除了稳定外,还有什么能说明它是一份让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公务员工作?
如果让我回头再说这一年,有些事情真的不是当时看上去那么无所谓:
阅读三个月的旧文件使我对工作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比处长预想的早了半年就可以承担处里的业务工作,直到现在我忙得脱不开手时,才体会到当初可以有那么长的时间来学习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高频度的出差让我迅速和各方面建立了联系,了解到基层一线的实际工作情况,每当我处理事情时,拿起电话就知道电话那端那个人是什么性格,该怎样去协调沟通。
一个人忐忑不安地出国参加会议,最后顺利完成任务,大大增加了我的自信心和经验值,也为我今后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打下基础。每当我告诉外企工作的同学,某个项目在国外是怎么回事,我们现在设想这项工作今后该如何发展时,她都诧异我的思路如此开阔和创新。当然,我知道在她心里,公务员或许应该是一副出土文物、迟缓落伍的样子吧。
这就是我的公务员元年,和很多公务员一样,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现实中,公务员的工作程序很多、层级很严、一项政策要经过反复推敲,确保出台时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公务员的工作不追求标新立异,更多的是沟通、协调和配合,我们负责的不是宏图伟业,而是让整个社会井然有序地良性运转;公务员有职业性的严谨保守,却绝非面目可憎、一口官腔。我的体会是:它就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而已,你去努力,然后获得报酬,学到本领。如果你预期很高,它会让你失望,如果你预期很糟,它会让你惊喜,无论怎样,它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先做人再做事”是重要原则
唐小三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北京市某机关,成了一名公务员。
比起有些部门一个处室动辄十几人、几十人来说,我们单位的构成着实简单。这百十来人里,绝大部分年龄在35岁以上,30岁以下的年轻人要真数起来,十个手指头都嫌多。
刚从校园出来,就一下子进入一个周围全都是中年人的机关,感觉确实有点儿沉闷。在我以往的印象里,公务员大都不苟言笑,穿着方面,男士都要西服领带,女士则是一水儿的深色套装。
其实,在接到入职通知之后,“是否需要穿得严肃、正式地去上班”就成为困扰我的最大问题。第一天上班,我着实为“穿什么”费了一番心思。在爸妈的要求下,我穿着西裤第一次走进了办公室。结果,整个单位里,就数我穿得最正式,搞得人家以为我要出席什么重要活动呢。
后来,我仔细观察了机关里所有人的装扮,发现就连局长也不会整天衬衫领带,其他人更是中规中矩,但也大多偏向休闲。于是第二天我就改了,西裤变成了牛仔裤。其实也是不敢穿太正式了。你说,你比处长、局长都穿得正式,不是找别扭吗?
正式开始工作之后,我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上班做什么?
接电话、打电话、发通知、接收文件、安排会议、复印材料……我最初的工作跟一般公司里的办公室小妹是一样的,一切从打杂做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有人问我工作做什么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可真要让我说做了什么,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总结了一个词组:处理公文。
记得刚上班不久,有一次我忙活了一整天,打了电话无数,记不得说了多少话,就是因为早上接到某个公文,让当天下班前上报一个数字。报一个数字看似很简单,但它从哪里来?怎么来?是否能准确?我一天的工作就是处理了这个“公文”。
机关与很多企业不同,每年入职的新人数量很少,也基本没有岗前培训。周边的同事,绝大多数都是工龄超过10年的老公务员,而只有你自己,两眼一摸黑,一切要从零开始。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或许会遇到愿意帮助你、教导你的领导和同事;如果不太幸运,就只能靠自己,看别人做,然后小心地照猫画虎。
公务员工作稳定、相对压力小、福利待遇好、收入有保障,但从另一面来看,这个职业最大的缺点就是内部环境过于稳定,缺乏变化和新意。而流动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导致人事关系复杂。
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先做人再做事”这个原则很重要,尤其是公务员,更是一个“做人”重于“做事”的职业。作为新人,放低自己的姿态,请示领导、请教同事、汇报进度,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错误。
写公文、发文件,是一个公务员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在评价一个公务员是否优秀的时候,文章写得漂不漂亮是很重要的指标。
我入职的时候正赶上国庆,处里每个人都忙得四脚朝天,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已经无暇顾及。我这个新人,硬着头皮成了处理日常工作的主力之一。
第一个难住我的工作,是给一项我压根儿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工作写总结。处里的大姐把当年工作的基本情况跟我简单介绍了一遍,然后告诉我还有哪些处室也参与了此项工作,最后把往年的总结拷给了我,说:“你就照着这个样子写,很简单的。”简单?!开什么玩笑,这根本是棘手!我完全不了解的事情,怎么总结?
于是,我拿着通知写总结的文件,到参与工作的处室逐个请教。先请示处长,再请教处里的老师,人家都做了什么工作?该怎么表述?把每个细节都仔细记录下来。
拿着一堆材料,我搜肠刮肚地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总结。拿给处长一看,就挨了批评:第一,没有把握住“总结”应有的表述方式,总结是陈述,不是描述,不能写成报刊文章;第二,虽然把其他处室的工作都写进总结了,但是立场不对,应该写成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了工作,而不能看上去像我们拿着别人的工作成果在表扬自己。
在如此认真、尽力地写了总结之后反而被领导批评,说心里不委屈是假的。但委屈过后回想起来,才发现“做人”原来就隐藏在写总结这样看似不很重要、不很复杂的事情里。
降低期望正视就业落差 提升内在施展自我抱负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许多人认为公务员是一个稳定、清闲、福利待遇好的职业,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进入这个职业。但许多人经过严格的公务员考试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之后,却发现自己在入职第一年里所面临的问题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因此,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个职业就成为许多新入职的公务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我相信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考公务员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为什么在入职第一年还会有那么多不适应呢?
首先,理想与现实给人以很大的落差感。在进入一个新的职业之前我们肯定会对这个职业有许多想象,并且好的方面要多于坏的方面。同样,对于每一个想成为公务员的大学生来说,公务员这个职业也的确有很多优势,比如稳定、待遇好等等。但是真正成为公务员之后才发现与想象的差距有那么大,像文中提到的,除了稳定之外,王简感到公务员这份工作实际上工作量很大,经常出差,竞争激烈,甚至工资福利也不高。这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让她感到疲惫、郁闷、没有成就感。
其次是角色转变带来的不适应。从学生到职业人本身就是角色的重大转变,无论从事哪种工作,可能都会遇到这种角色变化带来的问题,都会感到自己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从学生到公务员这个角色的转变尤其让人感觉无所适从——一方面公务员这个职业更需要严谨、冷静,另一方面公务员这个群体年龄偏大,因此对于一个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来讲,从生龙活虎的校园一下子进入这样一个工作琐碎繁杂、人际关系复杂的机关,自然会觉得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并且感到拘束不自在。而最关键的转变是,在学校时做的东西都有老师主动教,而在工作中如果不去讨教,很少有人会教你该怎么做,而一旦做错了就会受到领导的批评,不管你是否有经验。就像案例中,唐小三请教了前辈,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后还是被领导批评,感到很委屈。
总而言之,大多数人在入职公务员的第一年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不适应,并伴随着许多痛苦、不满、抱怨,甚至觉得孤独、迷茫、挫败。
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的不适应,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个付出那么多努力才进入的职业呢?当然不是轻易放弃,除非你觉得这个职业跟你的理想、性格差距太大。那么,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公务员这个职业呢?
第一,降低对公务员这份工作的期望值。我们都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也就是说期望值越高,落差感越大。如果王简没有期望这份职业是清闲的、福利高的,也不会因为工作压力大、工资福利少而感觉幸福指数降低了。因此,我们可以在入职之前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将其看成一份普通的工作去努力做就可以了,这时也许会有很多惊喜在等着你。
第二,积极地看待在工作中的压力与挫折。如果只看到压力与挫折的消极面,我们就只能沉浸在痛苦、愤怒的情绪中,而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压力和挫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压力和挫折对我们自身的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例如,王简看了三个月的旧文件,看的时候很痛苦,后来发现对她的工作很有帮助;高频度的出差练就了她高效的协调沟通能力,一个人出国参加会议大大提高了她的自信心。唐小三也认为领导的批评让她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这些压力和挫折不但不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而是我们完善自我过程中的点金石。
第三,主动适应新的环境。这种主动适应不是消极的顺从,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人是有弹性的,尤其是年轻人更具有改变的可能性,根据环境对自己的要求去重新塑造自己。比如王简,原本期望公务员是清闲的,当发现工作压力很大时不是放弃,而是去努力适应,发现自己也可以承受如此大的工作压力,并且忍受着不高的工资待遇。因此,我们的潜力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无法想象的。
不论我们是以一种怎样的期望进入公务员这个职业,都先将自己的期望先放到一边,客观地去了解这个职业,努力地去适应这个职业,积极地看待工作中的挫折与压力,适应这份工作本身就是我们的一种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