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象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
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
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左右年宣告枯竭。
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
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
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
核聚变到20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
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
事实上,近10年来,中东及海湾地区与非洲的战争都是由化石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而引发。这种军事冲突,今后还将更猛烈、更频繁;在国内,也可能出现由于能源基地工人下岗而引发的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
总之,能源危机迟早会爆发。
二、概括剖析
(一)能源危机对发展中的中国具有特殊的冲击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能源尚可自给自足。我国有自己的煤,自己的油田,丰富的水利资源,以及在农业经济中生物能源(主要是沼气)的利用,使得我国利用本国能源即可满足全国的能源需求。
在化石动力原料的需求领域中,增加供应的可能性极为有限。1999年我国石油开采量约1.6亿吨,但是消耗量已上升到1.9亿吨,到2010年预计消耗量将达到3亿吨。如果在能源危机的来临之前,不作紧迫的应对,必将严重地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2020年以后更难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甚至会严重倒退!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发展工业,急剧地扩大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来自农村的强壮劳动力(只留下老、弱、病、残的人口在农村);盲目地加速地增加私人汽车……如此,必将提前遭受能源危机的冲击,我国农业与农村将更加提前受到冲击。
(二)远水不能解近渴
利用再生能源产生电力由于成本昂贵与过度分散不便使用。目前,仅有不足化石原料产生电力的10%用于现代人类生产与生活中,在今后的半个世纪内能否全面地取代化石能源还是一个未知数。最理想的估算,也只能取代约50%的常规能源。如要达到100%的取代,还需100年的研发努力。真是远水不解近渴,这就更决定了应付能源危机的极度急迫性。
三、措施对策
(一)开源
在目前的层面上,我们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相当严重,因此,寻找可利用的石油、天然气就显得举足轻重。寻找本土资源:大力发展水电这种可再生的能源,然后开发电能储备技术;开发农作物植被清洁能源之路。开发新型能源:如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二)节流
对我国工业耗能情况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必须改造现有高耗能的企业,走节能型企业之路;无论工业与民用,必须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只能作为补充的位置;必须搞清处我国民用耗能情况;在交通运输方面,必须选用节能、经济的方式,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同时鼓励汽车工业开发节能性汽车;在民用建筑方面,尤其是北方,必须走节能建筑方式,如果条件容许,最好用地热代替现有的供热方式;国民须树立浪费能源可耻良好风尚。
(三)建立能源三级预警机制(失衡、紧张、紧急 )
出现一级预警情况:领导小组将组织各发电企业紧急采购发电用煤和燃料油,市交通局做好重要物资的运输工作;供电部门加强负荷控制,保证电网安全,各电厂发电机组顶峰负荷发电;水务部门加强内部管理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燃气集团则加强管理,密切关注燃气储存量。
出现二级预警情况:除了采取第一级预警的措施外,所涉及到的各地市贸工局、发改局还将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燃料油进口限额数量,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到产煤省市协调解决发电用煤短缺问题;同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供电指标;水务部门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燃气集团采取措施,增加燃气储存量,确保供应。
出现三级预警情况:除采取一级、二级紧急状态的措施外,领导小组组长还必须向省市主要领导报告事态情况,并请领导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产煤省市反映情况,争取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兄弟省市的支援。
(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资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不仅是出于生存的原因;与之相连的是世界经济可获得持续的发展。在这种世界经济中,高科技术和生态可以承载的区域性经济形式将得以发展。
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如下方面:
1. 以太阳能的利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潜力极大,据天文物理学家的计算表明,太阳系还能存在45亿年,每年太阳提供的能量是世界人口商品消费量的1.5万倍。
光伏电力的应用。在德国每平方米每年的平均日照量为1100千瓦时。电力的总需求量约为5000千瓦时,光伏技术的年平均功率约为太阳辐射量的10%。光伏设备生产500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要5000平方公里的光伏转化模板面积。明智的做法是用相关设备安装在建筑物的表面,在德国,这一做法意味着只需不到10%的建筑物顶部。
光热利用在中欧和北欧等缺少阳光的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完全依赖阳光供暖的建筑物(应用比较理想的热与热交换系统)。
2. 氢能源利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水,由电解水产生氢或由太阳能光催化水分解氢。
3. 小水电与潮汐发电与风力发电 也可提供可观的电力。
(五)加强能源利用科学研究
建议环绕如下课题开展研究与发展工作:
1.开展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及其它途径制氢的基础研究。系统地开展氢的制取、储存、运输与应用的研究。
2.大力研究新型高效廉价光伏电池。
3.大力开展生物质能源材料的种植,利用基因技术发展高富含油脂植物品种,发展甲醇与乙醇的提取技术。
4.通过光伏电池生产创新整合与小家电的推广应用,增大光伏模块的产量,降低光伏电池的成本。
5.研究太阳能发电塔与太阳能中央空调设备。
6.与建筑行业紧密合作,研究光电屋面瓦与光电幕墙,大力推行能源平衡或富余的太阳能建筑,推动太阳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7.开展太阳能的储能技术与适度的区域联网技术研究。
8.开展太阳能中温集热技术在海水淡化及污水净化上的应用研究。
9.继续推广太阳能集热器、太阳灶、日光温室等技术;研究太阳能中温集热器。
10.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太阳能产品的利用。
11.重视小型水电站、风力发电站与潮汐发电站(我国有绵长的海岸线,十分有利于潮汐发电的发展)的建设。
12.重视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
13.切实发展绿色照明工程与开展工业烘烤节能,节能建筑,节约电力与能源耗费(40%)。
14.利用生物质材料取代化石材料,改造化学与化工产业,增强农村与农业的活力。
(六)从应对能源危机的长远观点出发,应重新审查我国的一些现行政策
1.向外国大量出口我国的优质煤是否合适;
2.遍地开花的发展小城镇与加工企业是否会加速消耗我国的能源;
3.对发展我国的汽车生产是否应有限制;
4.应制订我国能源资源的保护与限制开发的政策;
5.让夜间城市灯光通亮起来的口号不宜普遍提倡,这会造成电力的大量浪费;
6.西部光明工程应扩大为全面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阳光工程,加大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