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同时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新要求,就必须在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必须从四个方面加以创新。
一是要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要结合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的思维方式,努力创新工作思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现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的创新工作思路,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特色、求突破、上水平。
二是要在工作内容上创新。要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特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确定教育工作内容,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个误导:(一)政治化,将本属思想或心理领域的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二)简单化,只有政治教育,没有思想教育。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缺乏层层递进的演进,没有将所有学生纳入自己的工作视野。
三是要在工作方法上创新。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在搞好显性教育的同时,将有意识注入和无意识的熏陶相结合,开展隐性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先进思想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我们要在灌输方法、效果上有所创新,重在引导,从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转换,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隐性化的教育载体。
四是要在工作手段上创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要利用校园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生动活泼、扎实有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网络教育所具备的教育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可以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够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