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重庆市委理论调研组 来源:《人民日报》2003年10月14日
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既要从总体上和科学体系上全面把握其基本精神,又要从不同领域和各个方面深刻领会其具体要求,把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系统回答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刻揭示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基本规律,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就要把这一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来把握,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学习领会这一科学体系的丰富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一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的表述,即中国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内核。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就要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中国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必须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既要坚持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必须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两个务必”,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分水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这是衡量有没有正学懂、是不是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十六大提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令人振奋,但任务又十分艰巨。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三个重大课题。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正确方向。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路子。要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解决好“三农”这个根本问题,把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政治文明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尊重和保障人权。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等方面,也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包括: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等等。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