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党史建设思想论纲
【 作 者】韩振峰
【作者简介】韩振峰 河北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院院长、教授
【 正 文】
党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端正党风,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关于加强党风建设重要性的思想
首先,毛泽东从夺取政权的战略高度看待党风建设的必要性。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民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没有一个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党领导,是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而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事实证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小米加步枪”的劣势条件下,历尽艰难困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打败国内外反动派,夺取全国政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持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赢得了全国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其次,毛泽东从巩固政权的战略高度看待党风建设的紧迫性。毛泽东根据“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一古训强调指出,革命胜利特别是党执政后,党员领导干部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就很容易沾染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主观主义的作风,滋长骄傲自满情绪,当官做老爷,其结果必然脱离人民群众,我们取得的政权就有“覆舟”之灾。毛泽东始终从巩固政权的战略高度来正视党风建设的必要性,多次反复强调说,党风建设问题是关系到“中国能否改变颜色”的重大问题。
第三,毛泽东从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高度强调党风建设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明确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页。)党风和党的政治路线存在着本质联系。只有把党风建设好,党才能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风建设的方向,党风建设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
第四,毛泽东从世界观和党性的高度来强调党风建设的必要性。党的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党性原则在实际行动上的集中表现。党风建设说到底是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加强党性修养。毛泽东抓住世界观和党性这两个党风建设的根本问题,严厉地批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等不良作风。他指出: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是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页。)
第五,毛泽东从党群关系的高度来强调党风建设的重要性。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明确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党群关系问题是党风建设的关键所在。由此出发,毛泽东要求“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二、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是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在总结中国党自身建设历史经验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从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来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
早在党的创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要使党能够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必须树立一个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新作风。针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毛泽东指出,进行革命必须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亲自到工农群众中去考察,先后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文献,为我们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树立了典范。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开始了建党、建军以及建立工农武装政权的伟大探索。面对党处于被压迫、被屠杀、被围剿的白色恐怖的环境,针对党和红军队伍中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占多数的情况,毛泽东深切感到,党要坚强有力,红军要有战斗力,党的政治路线要得到切实贯彻执行,要领导人民群众同强大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首先必须解决思想武装和作风建设问题。作风是党和红军的形象,是党在群众中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的直接决定因素。他极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做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生活、给群众以利益的工作作风;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思想作风;艰苦奋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生活作风。这些思想体现在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主要著作中。
(二)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成熟化系统化时期
延安整风运动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进行党的建设的伟大创造。在这期间,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把党风建设方面的探索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党风建设思想。1941年3月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大力倡导调查研究,了解下情,向群众学习的作风。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他提出要反对主观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学风党风提升到党性高度,阐明了主观主义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才是有党性的表现。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指出党内还存在学风不正、党风不正、文风不正的地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还在经常作怪,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943年6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着重阐明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作风。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三大作风”的形成及在理论上的概括,是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达到成熟化和系统化的重要标志。
(三)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时期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毛泽东领导中国党继续发展和实践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而使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将全国一切可能和必须统一的权力统一于中央》一文中指出:“地方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恶劣作风,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恶劣作风,多报功绩少报(甚至不报)错误缺点的恶劣作风,对于原则性问题粗枝大叶缺乏反复考虑慎重处置态度的恶劣作风,不愿精心研究中央文件以致往往直接违反这些文件中的某些规定的恶劣作风,仍然存在,”(注:《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6页。)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中央要求必须“立即明确地毫不含糊地予以指出并予以纠正。”(注:《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6页。)在全国即将取得胜利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时候,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滋长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注:《毛泽东选集》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建国以后,毛泽东仍然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1951年12月,毛泽东针对当时“很多党员,干部甚至负责干部,沉埋于事务工作,政治思想极不发展,党内生活极不健全,因此许多人陷入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泥坑,许多人本位主义极为浓厚,只顾小局,不顾大局”(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页。)的现状,明确提出要“展开整党整风,展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严重斗争”。(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页。)1953年1月在《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中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4页。)。1956年4月,在《党人对错误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一文中,毛泽东提出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工作中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性和片面性。1957年3月,他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中针对革命胜利后部分同志革命意志衰退,闹地位,闹名誉,比薪水高低的争名夺利现象,强调“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5页。)“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5页。)他要求党的干部不要摆老爷架子,不要摆官僚架子,要把架子收起来,跟人民见面,跟下级见面。1958年5月,毛泽东在《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的讲话中指出:“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资格吃饭,做了官特别是做了大官,就不愿意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这是一种很恶劣的现象。”(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78页。)他要求要彻底扫掉这种官气,谁有真理就服从谁。此外,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克服“五多五少”》等一系列文章中也提出了许多闪光的党风建设思想。
三、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其主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事求是的作风。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而且也是我们党最核心的思想作风。毛泽东在《中国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1941年他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系统阐释。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行动的指南,必须和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十分重视并亲自开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他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学习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其伟大的历史使命。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要切实地生活在群众之中,依靠人民的力量,就无敌于天下。
——民主集中制的作风。毛泽东认为,民主集中制是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性,协调党内外各种关系、保证党的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根本原则,同时,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和作风。民主和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要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造成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前后,毛泽东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等著作中,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重要思想。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指出,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抵制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四、毛泽东关于加强党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党风建设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概括起来,大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整党整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针对我们党在各个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的作风不良等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整党整风的有效形式和措施,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毛泽东亲自倡导和领导下,我们党先后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成功的整党整风运动。每次开展整党整风,都是对党风的一次“综合治理”。为了使整党整风收到良好的效果,毛泽东历来强调要把思想整顿放在首位,坚持思想整顿与组织整顿相结合,整党与建党相结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坚持严肃而又谨慎的态度,坚决反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第二,对全党进行党性教育。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由党的性质,即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毛泽东指出:要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党性和党的宗旨,最大限度地克服党内不良倾向,就必须长期一贯地对全党进行党性教育。通过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体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
第三,依靠群众进行民主监督。他认为,只有让人民群众起来监督党,党员才不敢松懈,只有让人民群众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第四,加强法纪教育,坚持从严治党。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党的纪律,坚持从严治党。早在建军之初,他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纪,作为全党全军一贯遵守的铁的纪律。他把模范遵守党和国家各项法律、制度看成是实现全党意志统一和行动一致的有力保证。
第五,坚持团结教育的方针。在对待党内的思想斗争问题上,毛泽东强调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纠正党风不正,必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纠风中,要采取细致的讲理的方法,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第六,严惩腐败,决不姑息。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危害极大、影响极坏的人和事,坚决处理,决不迁就。毛泽东认为,端正党风是一项极其严肃的事情,决不能无原则地迁就,通过处理少数人,可以教育挽救一大批干部。建国后对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败案的果断处理,就是毛泽东严惩腐败、决不姑息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毛泽东的党风建设思想,借鉴毛泽东当年开展党风建设的宝贵经验,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创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