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用同位素 动态闪烁显象法,对 20 例( 18~55 岁)颈椎病性眩晕患者进行颈脑血流量测定。其中 14 例显示脑区供血减少。作者认为颈性眩晕与脑区供血量减少有关。
该 14 例因颈椎病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颈性眩晕,经过牵引治疗,眩晕症状消失。故从中得出两点结论: ①颈 牵治疗法可以改善颈性眩晕时的脑区血供; 颈 牵可以治疗颈性眩晕; ② 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事实说明,颈性眩晕原因不仅是颈椎器质性病变,还包括由颈椎器质性病变导致位置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
这一新方法,对于研究椎关节错位和颈椎关节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实用价值。特别是应用在椎动脉供血不足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上。
关键词 颈椎病 眩晕症
临床上有很多种类型的眩晕,其中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椎病而引起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性眩晕。这种眩晕常发生在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的一瞬间。其主要表现是眩晕、头痛、意识障碍和视觉障碍等 [1] 。临床上需要把这种眩晕与其它类型的眩晕相鉴别。椎 — 基底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时至 1985 年“全国颈椎病会议纪要”发表为止 [2} ,除了由颈椎 X 线、椎动脉造影和电生理等非特异性临床临床检查可以进行间接证实外,尚没有可靠的客观指标。在此之前,曾有人用脑阻抗血流图作定性测试,但因临床实用价值有限,所以脑阻抗血流图也只做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此外,近来有人采用 CT 测量椎动脉孔,想以此来寻求诊断颈性眩晕的客观指标。
为了鉴别和探讨颈性眩晕的机制,寻求颈性眩晕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客观依据,我们做了以下的测定和研究。
临床资料
一、颈椎病性眩晕诊断标准和测试
按 1985 年“全国颈椎病会议纪要”中规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把临床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3] ,同时具有眩晕症状者,随机抽样 20 例,年龄 18~55 岁的一组病人。对他们进行了颈椎牵引治疗前后放射性同位素 颈脑血流定量扫描测定。
具体方法是: ①取得锝酸核液 0.5ml,由前臂浅静脉注射;②将注射后的患者头颈部置于γ照相机前;③通过荧光屏既可观察到颈脑血流情况,又可以通过程序控制下计算机系统,随时能获得能反映颈脑血流情况的 T 值和 V 值 , 并将其以图象形式显示在荧光屏上。
测定结果:
(一) 脑半球血供
在本组 20例中,一侧脑血流量呈明显下降者14例,占70%。但在这14例中,左、右脑区之间血流量减少无差别,左、右脑区供血减少各7例。另外6例脑血流量,虽然表现为左右侧基本相等,但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高出正常值范围。所以认为 颈性眩晕与脑半球区供血量下降有关。
(二) 颈区血供
在我们同时对该 20 例颈性眩晕患者的颈区血供情况的测定中表明,单侧颈区供血下降者有 8 例;双侧下降者 1 例,双侧相等者 7 例,单侧增高者 4 例。详见表 1
20 例颈性眩晕患者的颈区血供测定结果与其脑半球区血供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颈区供血差异没有脑区供血差异显著。但在 20 例中,颈区供血除 7 例双侧相等之外,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降者( 8 1 )例,远比表现为颈区供血升高者者 4 例为多。
通常在颈性眩晕的同一个病例中 , 脑区供血下降与颈区供血下降是同时存在的。但相比之下,脑区供血下降相对显著些。见典型病例图象 1 。
二、分组和对比
将 20 例颈性眩晕病人按眩晕症状轻重分成两组,分别与 20 例正常人对照组颈脑血流图进行比较(重病组系指眩晕症状重、眩晕伴恶心、呕吐,并有明显 X 线、 CT 改变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轻病组只表现有眩晕症状者)。经统计学处理表明:重病组和轻病组在大脑半球区血供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颈区供血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换而言之这一结果提示:颈性眩晕与脑区供血下降有直接关联,与颈区供血关联不大,见表 2 。
三、引疗法和牵引对颈脑血流
影响 我们对本组 20 例颈性眩晕患者行颈椎牵引
治疗。牵引
方法是:从 15kg 递增至 30kg ,每日递增 1~2kg ,间歇牵引 20 ’,每日一次,两周之后,用维持剂量继续牵引 1~2 周,一般可见效。本组 20 例经上述牵引治疗眩晕症状全部消失。同用同位素锝对 10 例重症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颈脑血流量复查,结果脑区供血都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见典型病例牵引后脑血流图象(图 1 ),注意与牵引前图象(图 2 )比较。
讨 论
一、颈性眩晕与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但两者仍有区别。当颈椎病变引起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供血同时障碍,以至于导致脑区供血障碍时,才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水平震颤等典型椎 — 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症状。临床上称之为前庭中枢性眩晕。
单纯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在桥支,常表现为动眼神经受累、眼肌麻痹、复视、视物不清、猝倒,但意识清楚、能自行站起等中脑、桥脑病症。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除颈性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外,还有许多其它原因,畸形、血栓和动脉硬化都可以引起基底动脉硬化,都可以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上眩晕症状表现为多种多样,轻重程度也不同。
本文结果表明,颈性眩晕与椎 — 基底动脉供血障碍,与导致脑区供血不足有直接关系。
二、颈性眩晕是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脑区供血不足。眩晕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椎 — 基底动脉是大脑后动脉的主要血供来源,大脑后动脉支配的枕叶是视觉中枢,参与平衡反射。 ② 基底动脉的近心段分支出内听动脉,该动脉行至内耳迷路处分出前庭支支配内耳。 ③ 基底动脉两端的上小脑动脉和下前小脑动脉及椎动脉分支出的下后小脑动脉都支配小脑;中段的桥支支配脑桥。故颈性眩晕的发生和常出现桥小脑症状 [4] ,认为这与上述解剖学特征有关。可以认为:颈性眩晕是一种脑供血不足性眩晕;其发生原因与脑的枕叶视中枢区、内耳迷路及桥小脑供血瞬间障碍引起机体对空间定向感觉瞬间障碍有关;故临床可表现为前庭中枢性和前庭周围性混合型眩晕症状 [5] 。这是因为供血障碍不仅仅限于桥支,通常也涉及到椎 — 基底动脉的上小脑动脉;下前,下后小脑动脉和内耳听动脉。
三、由于本方法所测定颈区血流量是中立位的它不仅包括椎动脉血流量,还包括颈动脉血流量。因此,本组 20 例颈性眩晕患者的颈区供血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所以,不能仅凭所测定颈区供血情况来诊断颈性眩晕。
四、颈性眩晕的治疗主要是行颈牵以改善脑供血,尤其是脑微循环血供。因为,颈椎牵引后即可使椎管容积扩大 [6] ,有利于脑血灌注,改善椎 — 基底动脉系统微循环,又可使椎动脉骨性通路通畅。在本检查法中,脑血供的客观指标表现在 T 值和 V 值的生
理学意义上 [7] 。
五、我们认为改善椎 — 基底动脉血供理想的颈椎牵引量 15kg 递增至 30kg 左右,每日间歇牵引 20 分钟,一般可见效。个别情况需要以最大牵引重量维持 1~2 周,方可见效。
六、本检查法所用的放射性同位素锝,半衰期仅 6 小时,浅静脉给药,这比椎动脉造影等其它检查方法要安全。
结 论
颈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见症状,颈性眩晕与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临床上需要与其它类型眩晕进行鉴别。为了建立颈性眩晕的客观定量诊断指标,用同位素 进行脑颈血流测定是可行的。颈性眩晕用颈性牵引可以改善椎 — 基底动脉系统血供、尤其可以改善与眩晕有关的大脑枕叶、脑桥、小脑及内耳迷路的血供。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DIZZINESS IN CERVICAL
SPONDYLOPATHY AND IT’S DIAGNOSSIS AND
PHYSIOTHERAPEUTIC TREATMENT
Abstract:20cases(aged 18-55) of vertebral disord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99mm (Technecium) scintillation dynamic imaging of vertebral artery. Of the 20 cases, blood supply of 14 cases were insufficient to unilateral brain. Vertigo and dizziness of these cases were not caused by spinal disorders but by blood insufficiency.
Of the 14 cases, after traction treatment, vertigo disappeared because the blood supply was restored to normal. It seems reasonable that:(1) Traction can restore the supply of blood to the brain; (2)
The facts of traction treatment prove that dizzness was not caused by spinal disorders but directly by blood insufficiency of arteria vertebralis.
This new method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deviations, retrograde cervical spondylopathy, especially vertebral artery insufficiency and dizziness due to yertebral arterial cervical spondylopathy, is very useful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pathy; dizziness; neck traction.
参考文献 [1] 赵耕源。颈椎病性眩晕。国外医学参考资料。 1973 ; 7 : 1 。
[2] 赵定麟。颈椎病诊断标准。中华外科杂志。 1985 ; 23 ( 1 ): 57 。
[3] 杨克勤等。颈椎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 ; 50 。
[4] 王新德。椎 — 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循环障碍。中华医学杂志。 1974 ; 1 : 20 。
[5] 梁秀龄。眩晕。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神经内
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
[6] 张大新,等。脊椎牵引在
治疗脊柱软组织损伤中的生物力学
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软组织学组研讨会资料汇编。 1987 ; 29 。
[7] 朱国泓,等。
计算机化 r 相机测试脑血流指数及曲线的初步研究。中华核医学杂志 1988 ; 2 :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