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绝大多数卦爻辞,都有吉、凶、利、悔、吝、无咎一类判断语。通过这些卦爻辞与判断语之间关系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到《周易》作者的审美观点及其价值取向。《周易》作者赞扬、肯定真、善、美,斥责、否定、假、恶、丑的立场观点,是很鲜明的,绝无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整部《周易》的卦爻辞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是《周易》几千年来帮助人们思考问题、指导行动方向的重要功能,对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及其价值取向所起的作用,远甚于任何一部古籍经典。
1.对“真”的肯定,对“假”的批判
《周易》作者崇尚真实,崇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情况。在卦爻辞中的例解所涉及的事物情况中,凡属于真实的东西,都用“吉”、“利”、“无咎”一类断语加以肯定。
在整个真实世界中,《周易》作者认为首先应该是人的真实,亦即人在一切社会活动中,都应该保持其真实性。{周易》卦爻辞,论及了人在几种主要活动中的真实性问题。
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应该以真诚相待为前提。《比》卦的卦爻辞,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助,而对人与人之间没有诚意的交往作出。了明确的否定。《比》的卦辞说;“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相亲相助必能大吉,即便占筮问讯,也必大吉大利,不会有错。但是,如果这种相亲相助不是出自真心,而是因为看到别人都在相亲相助,自己觉得不好意思,才违心地附和上去,其结果必然凶险。
初六爻辞说:“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相亲相助,不会有错。真诚的基础如能象装满酒的罐一样充实,会有意料不到的好结果。
六二爻辞说:“比之自内,贞吉”。相亲相助发自,内心,必然吉祥。
二是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必须以情感的真实为前提。《周易》的作者对于男女出乎真情的婚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咸》卦的卦象,少男主动追求少女。《周易》作者认为这是出乎自然的真实情感,便将“感”字去掉一个“心”成为“咸”,以示其完全出乎自然的真实纯净,并且认为这样的婚姻必然亨通、顺利,合乎正道,因而吉祥;“咸,亨,利,贞,取女,吉。”
同时,对于,男子积极主动迎娶女子的纯朴真情,也表示了肯定。在阐述修饰原则的《贲》卦中,有两个爻辞叙述了迎娶过程中真情重于修饰的思想:
贲·六三:“贲如濡如,永贞吉。”新郎出自对新娘的真情,将自己修饰得光泽柔润令人陶醉,倘若此般真情能保持永久,则夫妻生活一定吉祥美满。
贲·上六,“白贲,无咎。”一切修饰,只是表象,唯有本质,才最真实。因此,返朴归真是一切修饰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这两个爻辞,从两个端点说明:只要感情真实,淡妆浓抹都相宜。
三是统治者对待人民的态度必须真诚,不可以用欺骗的手法。《,陆》卦的初九、上六爻辞,从正面肯定了君临天下者必须以真诚、敦厚之心治民的思想:
初九:“咸临,贞吉。”以真诚之心君临天下,合乎正道而吉祥。
上六:“敦临,吉,无咎。,,以敦厚之心君临天下,吉祥无差错。
《周易》作者对于统治者以欺骗不真诚的权谋术治理民众的行为作出了否定。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也。”虚情假意哄骗百姓,不会有好处,一旦认识到这种错误做法将会造成的不良后果,去伪存真,就不会有灾祸发生。
四是人人都应崇尚真实,不可有虚妄之念,非份之想。《无妄》卦的卦爻辞,态度鲜明地赞赏无妄亦即不虚妄,同时对不切实际的虚妄观念进行了批判。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不虚妄,就能亨通:虚妄,势必寸步难移。
初九:“无妄,往吉。”不虚妄,发展下去一定吉祥。
六二:“不耕获,不萤畲,则利有攸往?”虚妄之想不会有好结果,就象不耕种便想收获,不开荒就想有熟地,怎么可能?
在这些卦爻辞中,《周易》作者的评判标准十分清楚:切合实际的真实想法,予以充分肯定,不切合实际的虚妄之念,明确否定,并予警示。
甚至在以祭祀神灵为例阐述卦象意义的时候,《周易》作者也对坚持“真”亦即表里一致的敬神心态予以高度的赞赏和充分肯定。《升》卦九二爻辞“孚乃利用檎,无咎”,认为祭祀神灵也应该以真心为首要条件,只要内心真诚,即便简单的祭祀也能获得神的赐恩。《既济》卦的九五爻辞,也阐述了同样的看法:“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檎祭,实受其福。”东边邻居杀牛进行仪式隆重的祭祀,还不如西边邻居出自内心的真诚薄祭,更容易得到神灵的福佑。
无疑,注重真实,赞赏真实,反对,虚假,批判妄行,乃是《周易》卦爻辞所透露的一条审美原则。
2.对“善”的推崇,对“恶”的谴责
善是美的最高境界,是人类为了把个别的人结合成为一个社会而群策群力所要达到的道德目的。《周易》作者对于“善”的理解和评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主张以礼待人。《履》卦比较系统地对以礼待人的道德规范作了阐述和评价。《履》卦卦象下兑上乾,兑象征和悦,乾象征刚强;处在刚强之下而表现出和悦的态度,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礼”的规范。心情和悦地以礼相待,即使踩到老虎尾巴,老虎也不会生气而让你安然通行。这是以礼而行的功用,也是作者对“礼”的肯定。
初九:“素履,往无咎。”以礼待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尊重他人实质是尊重自己,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表面文章,因此循礼行事不应考虑任何世俗的因素。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循礼行事虽然是一件光明磊落的事情,但也不能因此躁进,而应保持心态的幽静安恬,这样,才能更为别人所理解和接受。
九四:“履虎尾,朔朔,终吉。”当一个人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时,只要小心谨慎,态度柔顺,便可以转危为安,因为这种小心谨慎的柔顺态度符合“礼”的原则。
与上述行为相反,如果行为不合“礼”的规范,恃才傲物,不尊重他人意见,那么也就违反了“善”的原则,必然导致“凶”的结果。在《履》卦中,六三爻辞的“眇能视,跛能履”譬喻,对不合规范的行为作了明确的否定,九五爻辞中,对刚愎自用的“央履”提出了“贞厉”的警示。
与“夬履”相反的态度是择善而从。《随》卦九五爻辞说:“孚于嘉,吉”,就是对唯高明是从这一道德行为的肯定。
二是助人为乐。《周易》作者对助人为乐这一善行进行了充分肯定。《益》卦的卦辞说:“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使人受益,不仅对人类的发展大有好处,而且对事业的成功也必然有所帮助。九五爻辞进一步阐述了助益别人在人类社会加强团结友爱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有利益别人的诚意,不必占问就知道是一件非常吉祥的事情,因为受益者也必然会以同样的诚意给予回报。
《井》卦的上六爻辞,也对助人为乐的道德行为进行了充分肯定:“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汲罢井水,将吊绳与瓦罐子收拾好,但不要锁住井盖,以便他人来汲水,存此利人之心的人,必有好报。
助人为乐比较容易做到,难的是当自己的利益与助益别人的事情发生矛盾冲突时,还能不能坚持助人为乐。《周易》作者在《损》卦的卦爻辞中,对于损己利人的道德行为作了高度评价;“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为了助人,不惜减损自己的利益,具有这种道德的人,必然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而做任何事情都会顺利吉祥,无灾无难。总之,对于损己利人的道德行为,《周易》作者使用了《周易》卦爻辞中的一切褒义断语,予以肯定。
损己益人,也有一个方法与对象选择的问题。有的人为了利益别人,不惜自己履险,其心可嘉,但不讲究方法,结果不仅自己受损,也未能使人受益,这种做法不可取。’如果能够“勿损,益之”(《损·九二》);既不自己受损,又能助益别人,岂不更好?如果对象是居于高位,贪得无厌只要求他人奉献的人,就没有必要再去助益他,甚至应该反对他。如果助益这种居心不良的人,只能导致凶险的后果。
三是不损害他人。与损己利人、助人为乐相反的道德行为,是损害他人以利益自己,即俗语“损人利己”。《周易》作者用“吉”作为断语,肯定了不损害他人的道德行为。《同人》卦的九四爻辞说:“乘其墉,勿克攻,吉。”对已经爬上对方城楼;又立即停止攻击他人的行为,表示赞赏。为了防止损害他人的事情发生,《周易》作者还对一些行之有效的止“恶”措施,表示赞赏。
《大畜·六四》:“童牛之牿,元吉。”牛犊尚未长角,头部即安装上防止触人的横木,防恶于未然,吉祥。
《大畜·六五》;“ 豕之牙,吉。”被阉割的猪,虽然长有牙齿,但不再伤人。这种釜底抽薪的止恶方法,同样值得肯定。
对于侵害他人的事情,《周易》作者以“凶”为断语,明确表示谴责。《屯》卦九五爻辞:“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认为积累财富的目的,如果是应付日常生活中的不时之需,则是好事,如果是作为发动战争的准备,就是坏事。
由此可见,推祟善,谴责恶,是《周易》作者审美价值取向的又一特点。
3.对“美”的赞赏,对“丑”的厌恶
对“美”的赞赏,与对“善”的推崇,各有侧重。对善的推崇,是对事物本质的肯定,对美的赞赏,则是对事物外在形式的肯定。{周易》作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人类的美的价值进行了评判。
一是对形貌之美的评判。认为服饰虽然对于人体美起着重要的衬托作用,若与人体的形貌本身相比,则人体之美是决定性的。《归妹》卦六五爻辞说:“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妹之袂良,月几望,吉。”帝乙将女儿出嫁,她的衣著不如从嫁妹妹的衣着那样华丽,这是因为她脸如满月,长得很丰满,所以穿任何衣服都会吉祥如意。虽然作者在《归妹》中对丰满的女子形貌表示欣赏,但是这种健康美是有一定的尺度标准的,对于过份强壮的女子形象,作者从阴盛则阳衰的角度,认为并不可取。《姤》卦的卦象,一阴与五阳相遇,象征一个女人主动追求、周旋于五个男人之间,健壮而不贞。这种健壮,不仅由于阴盛则阳衰的缘
故,也由于贞操即道德方面的原因,被《周易》作者排除出了女性美的行列:“垢,女壮,勿用取女。”
二是对行为举止的评判。美德是一种只有通过外在形式才能加以评判的审美对象。人类的美德种类很多,而谦虚无疑是最主要的一种,因而也最早为人们所重视。《周易》涉及的人类美德的种类不在少数,而谦虚却是其最系统地加以分析和充分肯定的一种。在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的六个爻辞的断语都是“吉”、“利”。
在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中,“谦”总是与“君子”相联系。谦谦君子,是男子汉的理想模式。为什么“谦”与“君子”之间具有这样牢固的联系呢?《谦》卦卦辞道出了原因:“谦,亨,君子有终。”谦虚这种美的风采,只有君子才能保持始终。《周易》作者对谦虚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且一律加以肯定。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虚不存在到顶的问题,越谦越好;当谦虚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做任何事情都能一帆风顺。由此可见,谦虚不是退让,而是通过退让的形式有所作为。
“鸣谦,贞吉。”有名望而不得意忘形,仍然保持谦虚的态度;“劳谦,君子有终,吉。”有功劳而不骄傲,依然谦虚并能保持始终,以这种君子风度处世,必然大吉。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谦虚的分寸也要作不同的把握;能够准确把握谦虚的分寸,无疑也是一种美。谦虚之名远扬而又举止得体的好处,是做任何事情都能顺利,即便在反侵略战争中,在平定国内的动乱中,也都会受益无穷。
《坤》卦六五爻辞“黄裳,元吉”,也是对行为举止之美的赞赏。黄裳是装饰性的下衣,隐藏在上衣的下面,象征人的中庸谦逊的态度。在当时,大约还没有五行五色之说,黄色表示吉祥的观念,在殷周之交的《周易》卦爻辞中,却已经有此反映。黄色之代表吉祥,可能就在于它包含了谦逊的内容。
与此相反,对于那些好高鹜远,孤傲自赏的行为,《周易)作者的评判是“凶”。
《小过》初六:“飞鸟以凶”,鸟往往因为飞翔时好高骛远而遭到凶险。 .
《中孚》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雄鸡虽然司晨有信,但是它那种明明站在地上、却拼命伸长脖子力图将声音高亢入于天际的行为,太孤高宫赏。倘若人事亦如此,则难免会有凶险。
三是关于品性的审美评判。品性是人的内涵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人类审美评判的重要根据。《周易》的作者,在《坤》卦六二爻辞中,对人的品性之美作了明确的表述:“直,方、大”,亦即直率、方正、宽容。这是为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具有这三种素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无不利”。
与“直、方、大”相反,是猥琐。狠琐是一种丑陋的品性,具有这种品性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顺利。《旅》初六爻辞说:“旅琐琐,斯其所取灾。”猥琐吝啬的人,如果是在旅途中,不仅做事不会顺畅,还会招致灾难。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所谓韵“隐士”了,隐士的产生,大多因为政权更迭,前朝之臣为保持其气节而不愿入仕,也有因为对现实政治不满,不愿涉足其间,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即便高官厚禄,也难动其心。对于这一特殊阶层的人物品性,《周易》作者也表示出高度的赞赏。《蛊》上九爻辞说:“不事王侯,,高尚其志”,有学问的人,即使不愿涉足世事为政府效力,君王也应该尊重他们的绝世之学和富贵不能移的气节品性。
《遯》卦的一些爻辞,对隐退的行为从品性角度加以分析,对于几种“高尚其志”的隐退十分欣赏。
遯·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已经身居高位而仍然摈除所好一意隐退,这唯有君子才能做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九五:“嘉遯,贞吉。”身居至尊之位而仍能进退自如,退让时达到无牵无挂、从容舒畅的境界,当然更值得赞美了。
上九:“肥遯,无不利。”隐退无疑是一种避让的行为,然而当它被运用到最佳状态时,又极其进取的威力,达到比“进”更为有效的结果,《周易》作者将这种隐退称之为无所不利的“肥遯”。
可以看到,《周易》作者对于能屈能伸、屈中有伸的隐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因为这种隐退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直,方,大”的品性风采。
《周易》作者的审美思想,虽然大多分散于各个卦爻辞中,需要加以综合整理,才能比较清楚地看出其思想的全貌,但是,由于{周易》在我国文化领域中占居的特殊地位,它的审美价值取向对于炎黄子孙塑造理想人格的指导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周易》卦爻辞中对真、善、美的赞赏,对假、恶、丑的批判,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还将起着积极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