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开云 罗雁玲 安静
摘要: 在全面分析当地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将贯穿玉溪市中心城区的“昆玉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划分为风景绿化景观、生态农业景观、公路森林生态景观三个不同类型进行绿化设计,以期达到绿化、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综合效果。
关键词: 玉溪 生态景观走廊 生物多样性 区域经济发展
绿化、美化、香化是玉溪市建设园林城市的需要,是玉溪市向外界展示新面貌、新内涵的需要,是玉溪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昆玉高速公路是1999年投入使用的云南省目前最高等级公路,是通向滇西南方向上的重要公路干线,也是本省重要的经济大动脉之一。 本公路北城镇至研和镇段长约27.5km的范围被纳入玉溪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建设包括昆玉高速公路北城镇至研和镇境内道路两边100m及面山部分在内、集艺术、生态、园林、环保、美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走廊,使之成为向路人展示玉溪风貌、吸引人们进一步深入认识玉溪的窗口和游览玉溪市的第一视觉场,从而为玉溪带来更多新的发展契机,并对整个云南省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1.生态环境与综合自然条件
本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冬暖夏凉。贯穿玉溪市中心城区的大部份镇乡,毗邻大小型厂矿近60余家、村落近20个、架设立交桥5座、布设加油站3处及收费站一座等,全长约27.5km。 其间经过田园地带约12.4km,山坡地带约3.6km,集镇地带约1.6km。地表水系普遍较发达,可利用率高。土壤以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红壤为主,其次是紫色土;盆地中为页岩发育而成的水稻土。自然植被相对单调和稀少, 长期的农耕历史使天然植被受到强烈的人为影响而破坏,只有北城镇境内北部山坡地带有少量以桉树林、柏树林和少量黑荆树林为主的人工林分布。公路沿线两侧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烟叶、小麦、玉米、大豆及各种蔬菜等,是夏秋季一大季节性植被景观,加之道路两侧沟渠池塘的点缀和衬托,展现了一种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景色。
2.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技术策略与绿化目标
2.1 指导思想
通过公路沿线的绿化建设,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扩大公路绿化面积和丰富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对公路以及农田的侵蚀,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和噪音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最终将公路建设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公路,与周边的农田、林地、果园、村镇、工厂等形成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网络生态系统。
2.2 建设原则
⑴由重点到一般:优先抓好北城镇至中心城区之间的路旁景观以及互通式立交桥的景点建设,强化美化玉溪市第一视觉景观,发挥窗口示范作用。
⑵充分考虑背景条件:结合绿化带外侧毗连的农作物植被系统、果树经济林、厂矿、村庄绿化以及视线可及的荒山、荒坡绿化,做到防护、农林副业生产、绿化、美化的和谐统一、互为兼容。
⑶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栽植乡土树种的同时,大力引种具有美化、经济、高效、适用等多用途、多目标、多功能的树种;
⑷保证安全视距:绿化模式充分考虑行车安全,注意生产功能、防护功能以及观赏性相结合,以立交桥出入口为主景点,服务区、路旁厂矿企业、村落为次景点,实行普遍绿化。
⑸多重功能原则:坚持公路美化绿化与防护功能并重;与农村经济建设协调;与工矿企业经济建设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3 技术策略
⑴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基于现有生态系统适当调整、改造,以乡土植物物种为主,同时引进部分观赏性强、生长表现好、有经济效益的适生树种和品种,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强景观观赏性;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绿化结构。
⑵调整乔、灌、藤、草比重:充分考虑植物的空间配置,增加优良草本、藤本植物,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实行多种措施,提高绿化美化质量和效果。
⑶兼顾抗性与品位:着重采用抗风、抗病虫、抗污染、耐瘠薄而又造型优美、观赏性强、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
2.4 绿化目标
⑴在27.5km公路两侧全面实现绿化,体现玉溪特色,展现玉溪市丰富的物种资源,整体提高公路体系的林木绿化覆盖率;
⑵建成以道路出入口、立交桥和服务设施区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化景点,荒山荒坡等道路普遍绿化为重点的多功能、多层次、多观赏效果的生态绿化体系;
⑶注重绿化层次、季相变化和动态效果,讲究“节奏”与“韵律”,构建丰富多彩的绿化效果,突破一条路两行树的传统呆板模式;
⑷降低车辆的噪音,缓解司机在高速行驶中的心理压力;
⑸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有害气体向四周扩散;
⑹绿化工程建成后,生态系统自动调控功能增强,实现具有多功能景观观赏性的绿色生态道路的目标。
3. 生态景观走廊分区布局
根据以上规划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结合本生态景观走廊沿线各部份的具体情况,本生态景观走廊可分为三个部分:
3.1 风景绿化景观观赏段绿化模式设计
3.1.1 公路行道树绿化模式
范围:贯穿于27.5km长的公路两侧沿线5m范围内。
设计要点:根据高速公路绿化的要求及视点不断移动变化的特点,行道树的设计以3km为基本单位。每一单位以一树种为主要景观树种,连续的树种考虑树冠、色泽、质地、季相变化的不同,以1-5个树种为一景观系列变化,每隔5-6个树种来一次重复性的变化。打破常规的一条路两行树的种植方式,在两侧景致较好处需留有空塘,或以灌木取代乔木以开阔视野、展现两侧风光。同时也可调整驾车人的心理,使之精力集中并丰富乘车人的视野,以变化的警觉性克服呆板的麻木性。这样,随着视点的不断移动,树木的种类、形态、色泽和季相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替之中,形成一个绿色的景观生态长廊。
推荐树种:香樟、栾树、石楠、红叶李、雪松、藏柏、滇朴、广玉兰、槐树、刺桐等。
3.1.2 互通式立交桥绿化模式
范围: 沿线立交桥。
设计要点:立交桥绿化是公路绿化的重点和核心,应该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重要作用。互通式立交桥的景观设计结合地形的高差变化及立交桥附近预留的绿地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主要以灌木(特别是花灌木)为主景观树种,其余树种作点缀布置,突出每个立交桥自身环境氛围。植物种植尽量采用丛植满栽的形式,强调流线型的块面效果。在块面内点缀少许球状灌木,如海桐球、黄杨球、毛叶丁香球等,使绿化带立面的景观更为丰富多彩。此外,还可用自然置石、雕塑等园林小品作点缀,营造环境氛围。
在布局上应满足立交桥的功能需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视线,在顺行交叉处留出一定视距,布置低于驾车人视线的植物;在转弯处外侧栽植成行的乔木,以诱导驾驶员的行车方向,并产生一种安全感;在出入口配置不同的标志性树种,作为特征标志。
推荐树种:叶子花、红叶小檗、红花继木、撒金千头柏、构骨、夹竹桃、女贞、黄杨、海桐、冬青、木槿、月季、迎春、黄刺玫、毛叶丁香、侧柏、园柏、野蔷薇等。
3.1.3 服务区及沿线工矿企业绿化模式
范围: 沿线集镇和工矿企业。
设计要点:强化建筑规划管理、处理好面路建筑的外观;加强沿线服务区和工矿企业的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的外流或外排;将绿化率提高到30%,创造安静优美的工作休息环境;靠近公路边的建、构筑物景观化,在色彩、质地、形式上及其标牌、标志应同高速公路的风格一致。欲重点强调和突出的景点不论是建筑外观还是植物配置都应是该景观段最为醒目和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各服务区和工矿企业要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方式,景点主要以植物配景为主,特别是用特色景观植物(如红枫、黄莲木等)来营造、塑造和美化空间,成为服务区和工矿企业的标识。
推荐树种:石笔木、大树杨梅、香樟、滇润楠、栾树、石楠、红叶李、雪松、藏柏、滇朴、广玉兰、槐树、刺桐、红叶小檗、红花继木、撒金千头柏、构骨、夹竹桃、女贞、黄杨、海桐、冬青、木槿、月季、迎春、黄刺玫、毛叶丁香、侧柏、园柏、野蔷薇等。
3.2生态农业景观段绿化模式设计
3.2.1 村落景观绿化模式
范围:沿线视线可及各村落。
设计要点:建立和完善农村规划设计工作,合理利用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改善村落道路;教育村民保护和爱惜村寨内原有的名木古树、一般树木和人文景观古迹;鼓励村民在村寨内大量种植既美观又有经济效益的绿化树种。把绿化的重点放在经济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布局以自然风光绿化为主。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等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发挥农户果蔬地、水体的作用,以达到增加村民经济收益的目的。
推荐树种:樱桃、桃、李、柿、杏、柑橘、葡萄、梨、枣、猕猴桃、板栗、石榴、花红、梅花、山茶、玉兰、桂花、海棠、棕榈。
3.2.2 田园风光绿化模式设计
范围: 公路沿线和各村落外围农田。
设计要点:配合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使得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充分利用其中的排灌沟渠、陡坎斜埂、田缘等非农作物种植用地进行生态防护林带、经济林和用材林的绿化,向村民宣传和解释生态林的好处,鼓励他们种好、管好这些既能涵养水源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提高农业产量的树木;充分发挥村落水体的作用,全面实施深、浅水藕种植和鱼苗放养工程;调整农村种植结构,适当加大小春作物中的油菜的种植面积。村落、田园、水体、山野,点、线、面的绿化形式互为交织,疏密有致、各具特色,创造一种郊游观光、垂钓、度假的自然景观。
推荐树种:楠、樟、柳、竹、棕、桤木、朴、榆、柳杉、水杉、杉木、棕榈。
3.3公路森林生态景观段绿化模式设计
3.3.1 森林景观绿化模式
范围:北城镇北端山坡大坡度地带。
设计模式:保护林中各类灌木,禁止采伐乔木和采挖灌木,于林下、小型林中空地中补充色彩灌木的种植,近路地带撒播波斯菊,使其呈现丰富多彩的林相结构和变化的季相景观。发展成为维护当地环境生态平衡的森林系统。
推荐树种中的主要绿化树种:石笔木、黄连木、清香木、滇青岗;春季观花树种:杜鹃类、杭子梢、云南含笑;夏季观花树种:火棘、金丝桃;秋季果叶树种:火棘、野漆树、矮杨梅;
3.3.2 生态观光果园景观绿化模式
范围:北城镇北端山坡缓坡邻村地带。
设计模式:按照经济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原则,对现有果园进行改造,加强树体管理和地面管理,注意树型修剪造型;合理配置早、中、晚熟果树树种和品种,注重建设观光果园独特的风格,强化果园的园林化气氛和乡土气息,生产出个大、色鲜、质优的无公害高档果品;以农村特有的原材料如草、竹、藤等构建一定的亭、廊、椅、凳、桌等,使它们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推荐树种:苹果、樱桃、砀山梨、雪花梨、乒乓葡萄、西番莲、桃、李、柿、杏、柑橘、枣、猕猴桃、板栗、石榴、花红。
4. 结论
通过将贯穿玉溪市中心城区的“昆玉高速公路”划分为风景绿化景观、生态农业景观、公路森林生态景观三个不同类型,每个类型中又细分出不同模式进行绿化设计,使之成为一个特色各异、功能互补、密切联系的生态景观走廊,可望达到绿化、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俊平.《景观生态绿化工程设计模式研究》.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徐化成 《景观生态学》 第一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