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安县实施“长治”工程的开局之年,以强化认识为切入点,着力解决“长治”工程的保障问题;以强化责任为主攻点,着力落实“长治”工程的各项措施;以强化示范为拉动点,着力突破“长治”工程的治理模式;以强化科研为支撑点,着力提高“长治”工程的技术含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水土保持 “长治”工程 实施 可持续发展
德安县地处长江中游鄱阳湖西北岸,赣北中部,总面积864.5km2,总人口15.6万人,是一个以丘陵低山为主的县份,据1998年3月遥感调查资料,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43km2,占山地总面积的21.7%,成为德安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000年5月德安县列入第六期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县,规划治理期为6年,对燕沟等5条小流域进行开发治理,对爱民水等3条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区总面积197.1 km2,共治理8条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3.126km2.第一年开工治理的小流域有燕沟、高塘、磨溪3条。一年多来,全县共完成“长治”工程开发治理面积11.23 km2,占6年规划治理任务的15.28%,其中:营造经果林269hm2, 营造水保林314.5hm2,封禁治理539.9hm2,投劳25.3万个,完成土方60.91万m3,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以强化认识为切入点,着力解决“长治”工程的保障问题
2000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德安县实施“长治”工程的开局之年。对德安人来说,“长治”工程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全新工作,为了“开好头,起好步”,按照“高质量、高效益、高标准”的要求,德安首先从四个方面着力解决工程实施的保障问题。
1.1 统一上下认识,落实思想保障
一是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吃透项目内涵,了解项目实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让全县干群了解“长治”工程、熟悉“长治”工程,强化人民的水保观念和意识;三是层层召开动员会,大力宣扬“长治”工程利国福民的重大意义,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认识统一了,“长治”工程的实施就有了坚强的思想保障。
1.2 健全各种机构,落实组织保障
一是成立了县、乡两级领导小组。县级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16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办公室主任由县水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两名副局长兼任。乡级领导小组由乡(场)长任组长,党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与县对口的相关单位人员为成员。
二是扩建了办事机构。水保办由过去的一个站扩充为三个股及一个执法中队,人员由3人增至10人,并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
各级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并及时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为“长治”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领导与组织保障。
1.3 制定优惠政策,落实环境保障
德安县委、县政府研究制订了承包治理长期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减免税收、机关职工可带职离岗承包治理等6条最有吸引力的过硬政策,引入社会机制,激励全民参与;各乡场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全县已初步形成共同参与水土保持治理的良好氛围。
1.4 拓宽投入渠道,落实资金保障
一是以优惠的政策吸引社会投资;二是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匹配资金;三是资金投向适度倾斜,调动群众的开发积极性。
2 以强化责任为主攻点,着力落实“长治”工程的各项措施
为了确保“长治”工程“开好头,起好步”,德安县主攻了三个强化,狠抓了五个落实。
2.1 主攻三个强化
2.1.1强化责任分工
一是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组长抓总,副组长分别负责三条小流域实施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二是县“长治”办正副主任各负责一条小流域的具体实施,工程技术人员住在小流域协助乡村抓落实;三是乡村干部分到小班,落实到山头。层层下达责任书,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技术、标准、时限、奖惩。
2.1.2强化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项目区干群的科学防治水平,县水保办扎实开展了技术培训工作。一是选派三名技术骨干参加了长委水保局的规划培训班,并对水电局机关干部、乡场水利水保员进行了系统培训;二是编写了《水土保持“长治”工程技术问答》,并编入县农委的《农业实用技术知识问答》,下发全县各有关乡村及开发大户;三是县“长治”办强化学习了“水土保持技术”并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和考试;四是县“长治”办技术管理人员和乡、村、组干部作为二传手、三传手深入小流域对施工人员和广大群众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因而,工程施工质量明显提高。
2.1.3强化资金管理
一是设立了专帐专户,配备了专职财会人员;二是建立了严格的审批手续;三是资金使用实行报帐制,分小流域按科目建帐;四是严格执行了验收、结算、报帐程序。
2.2 狠抓了五个落实
2.2.1落实规划设计
德安县修编了县级水土保持规划,编制了8条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和精品果园示范基地的规划设计。各类规划设计的完成,为工程实施奠定了基础。
2.2.2落实规章制度
一是明确了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三同时”制度;二是县政府颁布了封禁通告,各乡村制订了封禁公约,在各封禁区设立了封禁牌;三是落实了水保执法监督制度;四是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五是健全了项目管理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2.3落实治理措施
一是明确了预防为主、治管结合的指导思想;二是制定了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以减少泥沙危害为根本、以实现秀美山川为目标的治理方针;三是落实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预防监督措施。各种治理措施的落实是项目落实的主要体现。
2.2.4落实资料建档
县“长治”办专门配备了一名资料管理员,负责文件、资料的收集、分类、建档和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2.5落实执法监督
德安县成立了执法监督机构,充实了工作人员,加强了执法监督规范化建设,配备了专用工具。
3 以强化示范为拉动点,着力突破“长治”工程的治理模式
德安县紧紧围绕“开好头,起好步”这个课题,认真做好“示范基地”这篇文章,带动全流域的开发治理,促进全流域的持续
发展。在已开工的3条小流域分别采用了3种不同的开发治理模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实现了开发治理模式的突破。
3.1 燕沟小流域模式
燕沟小流域以“大户承包”为特色,两名专业大户分别在县园艺场和宝塔乡承包治理,通过工程措施分别建立42.7 hm2和8 hm2果园及养殖场地。
3.2 高塘小流域模式
高塘小流域以乡村组织农户施工,分户承包治理为特色,通过机修梯田结合人工整地,在高塘乡茶树洼、黄桶乡新屋邓和桂家垄分别建立精品果园18.67 hm2、8.6 hm2和3.5 hm2.
3.3 磨溪小流域模式
磨溪小流域以大集体承包为特色,集体组织施工,通过机修梯田结合人工整地,新建精品果园31.73 hm2,并发挥集体
经济力量的优势,兴建了一座冷冻库,创办了果脯加工厂,建立了养殖场。
4 以强化科研为支撑点,着力提高“长治”工程的技术含量
“长治”工程实施以来,德安县以
科技为支撑,与科研单位密切配合,不断提高科技在水保开发中的贡献率,增强水保的发展后劲。
4.1 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江西省水保科研所在燕沟小流域建立了生态科技园,既设立了径流场、气象哨,
研究水土流失机理和
规律,及时观测水土保持效益,又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作为
科学治理的样板,营造经果林、种植百喜草,引种驯化经果林树种,做到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4.2 推广试点成果
已开工的3条小流域,推广了长江水保局在德安县陈湾水小流域试点的开发治理经验,均建立了精品果园示范基地,注意体现“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一是精心设计,按适地适树原则,选好适宜经果林生长的轻度流失地,并科学地规划好道路、灌排水设施,在“精”字上下功夫;二是高标准整地,在各精品果园示范区采取机修梯田结合人工挖沟筑埂、挖水平条带种草,再定植果木,在“质”字上下功夫;三是优选果树品种,既要符合立地条件,又要符合市场规律,做到费省效宏,在“效”字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