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着诸多金融抑制现象,这种抑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尽快实现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向以民营股份制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的转变,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体制,提高银行效率和资金的边际收益率,以促进银行资源配置功能的充分发挥。[1]
关键词:金融深化、金融抑制、民营银行
1.引言
民营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市场深化的结果,目前其已成长为金融界的一支重要组成力量,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民营金融在政府的管制与国有金融部门先入为主占据垄断优势的双重挤压下艰难地成长着,但却日益发挥出独特的功能作用并显现强烈的发展动机,对我国的金融深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金融深化论及其政策主张
1973年,R·I·麦金农和E·S·肖在他们分别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针对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的特点,从全新的角度对金融和经济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金融安排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存在着金融抑制状态,这种落后经济没有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价格,信息流通不畅,投资风险环生,收益极不稳定,经济活动中异质性较强,资本收益率存在极大差异,这使得发展中国家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使得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内源融资进行技术革新和扩大规模,外部资金难以获得,投资的非连续性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细胞,从宏观上看来,也就是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排除金融抑制,实行金融深化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必要选择。
金融深化论的实质就是要进行金融改革,放弃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变金融领域的政府“管制”为“有效管理”,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优化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消除价格扭曲、市场分割、结构单一的现象,形成正的储蓄、投资、收入和结构优化的效应,建立起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1]
为了实现金融深化,金融深化论学派提出了以金融自由化为特征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1)放松对利率的人为干预,抑制通货膨胀;(2)将银行转化为社会组织,鼓励民间金融,促进金融业的竞争;(3)放宽外汇管制,允许汇率适度浮动;(4)实现政府预算平衡。
正如金融深化理论指出的那样,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是金融系统的核心,是经济最重要的融资渠道,所以,我国的金融深化战略的中心应着眼于银行体系的完善。
3.我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
金融抑制是指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金融业远未达到成熟,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因而不能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2]。我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银行体系竞争性不强,垄断程度高
在我国改革开放前,银行业务基本上是由全全代表国家利益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包揽。改革开放之后,为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银行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专司中央银行之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恢复,一批新兴的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涌现出来,在一些大中城市不少城市商业银行也逐渐建立起来。这样就打破了人民银行一家独揽的局面,但无论是从银行及其分支行数量上来看还是从银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来看,国营性质的四大商业银行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金融服务方面仍居于垄断地位。
由此可看出,尽管在金融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国有和非国有的划分,以及非国有银行建立的门槛依然很高,使得金融系统结构上存在分割性,即使由于上述一些非国有银行的出现使得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引入了一些竞争因素,但政策性的进入壁垒以及历史的原因使得银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很高,民营银行在竞争中难以与国有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非国有银行尤其是地方中小银行的发展受到限制。
3.2 国有银行普遍存在信贷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制定信贷政策时,常常依据所有制性质来制定其信贷政策,并由此确定其支持对象及重点。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方式上突出强调统一性,其资金规模、贷款审批均向上集中,信贷投向、投量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城市集中,以集中力量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3]
国有商业银行在选择其贷款对象时主要注重的是企业的性质及其规模,而忽视企业的资质。这也就造成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国有金融机构金融支持的过分依赖,使得一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真正具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这种不合理的贷款流向不仅使广大的中小企业失去了发展良机,也使其自身丧失了一部分利润来源,造成了其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
3.3 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服务质量不高
国有商业银行目前事实上仍然受政府控制,在这种状况下,银行职员既可能出于责任义务方面的考虑,以高度的使命感努力工作,从而产出较高的激励效率,也有可能在软约束的环境中采取“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银行的激励效率。因此,总的来说,国有银行激励效率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4.民营银行在我国
金融深化中的作用
金融深化论认为,为了消除金融抑制,必须推动金融自由化政策。推进民营银行进一步改革和
发展,可以推动金融活动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促进金融活动方式的更新变化,有利于在金融体系中引进市场运作机制,鼓励金融业的市场竞争,提高金融深化的质量,使作为
经济活动主体的工商
企业和
社会公众拥有更多的投融资渠道选择,有力地推动金融深化。[4]
4.1 发展民营银行有利于打破国有银行占绝对垄断地位的局面,引入市场竞争,促进国有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金融深化论对金融机构的结构有“三性”的要求,即合理性、多样性和高效性[4]。发达的市场经济内部,其金融体系都是由少数大银行和一大批中小型银行构成,美国地方性的中小银行就有2万多家,而意大利更是有9万多家。大中小银行分工合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保证着经济的有效发展。在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民营金融机构更应该作为国有金融体制的重要补充,它的发展无疑是有利于我国银行体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与建立的。民营银行的扩展可以填补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范围、服务对象上的空白,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适应性。同时,随着民营银行业务的拓展,
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必将加剧,市场的重新瓜分,客户的重新组合,资源的重新配置,都有利于打破原有的市场垄断格局,形成新的多极化的竞争态势。
4.2 民营银行的发展,提高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速度与效率,改善了金融资源配置
作为完全的民营机构,民营银行没有
历史的包袱,充分引入了价格机制,是明确的责任主体,有明晰的产权安排,具有多方面经营管理的优势,在区域市场中具有信息优势、时效优势,这样就能在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下,以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为动因。这就决定了它在进行资金的配置时以有效性为惟一目标,它的资金投放对象具有广阔的选择余地,不会局限于某类所有制,某一特定企业或者是某一区域,只要是具备优质高效的基本标准的客户都可以获得贷款支持。
目前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中小民营企业,保证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应当成为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民营银行就占据了重要角色。民生银行自成立以来,有95%左右的贷款客户为中小企业,65%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入到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并且在各地都建立了一些担保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民生银行每年增加的贷款中,就有70%以上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可见,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民营银行的规模,能够提高我国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促进广大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4.3 民营银行具有较强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有利于提升总体竞争力
激励功能与约束功能是
现代银行制度总体功能的基础,是否具有较强的约束与激励能力,是否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是否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是现代银行竞争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了WTO的大环境下,我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开放条件下更深层次的金融深化,金融服务协定对我国开放金融市场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即实现透明度,逐步自由化和国民待遇三原则,而我国也做出了开放银行市场的承诺,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与竞争,是现在及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面对的
问题。
民营银行在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上,具有较合理安排,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银行内部根据分工协作、权责匹配、效率及约束原则设置组织机构,如资金管理体制、授权管理体制、人事管理体制、薪金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体制,形成了民营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制衡机制。在服务质量方面,民营银行将以客户为导向作为其经营的理念,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为先,根据不同群体客户的需求,进行以市场为中心的开发战略,即根据确定的目标客户的需要,开发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这就有利于在全行范围内形成一种“顾客至上”的服务氛围,提升其竞争力。
同时,由于民营银行具有灵活多变的经营氛围,它可以积极地
学习外资银行业在管理、规模、体制、产品结构等方面的优点。正是由于民营银行的这种竞争特性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使得它能够较快地适应外来压力,较好应对外部竞争,提升我国总体银行体系的竞争力。
4.4 民营银行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良好的信用环境的形成,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组建而成的民营银行,与其主要的服务对象都基本建立在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作机制基础上,它们按照通行的市场交易规则,独立自主、互惠互利地参与融资活动。这种融资活动属于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具有较强的融资约束效力,作为融资主体的个体私营企业必须独立承担相应的财产责任。这样,民营银行的存在,逐步培养了经济主体的“借债还钱”的信用观念,增强了其风险意识,提高了其金融素质,改善了社会金融秩序。良好的信用环境将为金融业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将对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金融深化进程产生持久的推动作用。
4.5 民营银行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应反映资本的社会稀缺程度,并能够灵活地调节社会资金的供求。按照金融深化论者的观点,提高货币的实际利率,就可以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储蓄与投资,形成一种“渠道效应”。但我国传统的计划利率往往背离现实的资金供求状况其与市场利率严重偏离,使得投资需求对利率缺乏弹性,造成资金的过度需求和使用上的巨大浪费。而民营金融业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摆脱计划控制的倾向,时常突破国家的利率管制框架,按市场利率进行资金借贷,缩小了利率水平的扭曲程度,带来了积极的储蓄效应和投资效应,为市场均衡利率的形成做了尝试性努力。
4.6 民营银行业的存在与发展,还抑制了地下金融活动的泛滥,便利了央行监管,提高了金融调控的有效性
地下金融活动逃避中央银行的监管,扰乱正常的金融竞争秩序,对社会经济有较大的负面
影响。而规范化的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成功地排挤了非法金融活动的运行,这一方面有利于充分释放地下金融所蕴含的能量,另一方面也将其纳入了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范围,从而有利于金融秩序的规范。同时,如果地下金融活动大量存在,必然导致大量现金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循环,增加了中央银行货币供应控制的难度。通过民营金融的规范化良性发展,使统一的货币政策可以得到有效实施,便利了社会信用总量的合理控制,并引导资金投向结构的优化,这些都有利于加快我国的金融深化进程。[5]
参考文献:
[1]彭薇.金融深化与民营银行的发展[J].经济论坛.2004,(13)
[2]王士强.论我国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J].南开经济
研究.1994,(2)
[3]申丽萍.金融深化与发展我国民营银行[J].经济师.2002,(9)
[4]严佳佳.简析金融深化论及其政策主张[J].特区经济.2004,(11)
[5]秦艳梅.金融深化及抑制与中小商业银行之发展[J].现代财经.2004,(8)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Nongovernmental Bank in the Process of Our Countries Financial Deepening
Abstract:
There is phenomenon of financial repression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the financial repression restrict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a certain extent. So it should be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governmental bank plays the principal part to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nongovernmental bank plays the principal par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 establish the commercial bank system of modern times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ban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ull exer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unction of the bank.
Key words: financial deepening; financial repression; nongovernmental 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