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民营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民营企业的现状、地位作用和发展问题作以研究,探求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 民营企业 发展 对策
Summary:With the reform open, the private capital economy gets to develop strongly, 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unc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outside and inside factor, the private capital economy still has the certain problems, which affec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capital economy. With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the position function of the run by private capit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the text fines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of the run by private capital.
Key word:The run by private capital, The development, The countermeasures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一、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的行业领域,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依法保护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权益。”这个论断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二、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环境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民营企业产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即由靠领导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制度向建立完善的制度性保障过渡,民营企业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中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就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
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策环境的局限阻碍了多数民营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
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 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融资渠道不畅以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得要制约因素。由于种种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政府项目和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不论企业项目如何,大多都为防范风险而较少介入。例如:
中国工商银行专门制定的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指导性意见中有一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禁止贷款类:1、欠息,无偿债能力。2、贷款用途不大。3、不守信誉。4、企业管理混乱。5、无经营无固定场所。6、企业经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7、一般性加工企业的基建项目。8、信用等级BB级以下。当然其他企业比如国有企业等也会出现一系列信用
问题,但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更差。中国人民银行
研究局焦璞先生提供一个数据,6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是BBB级或BBB级以下的信用等级,而从评级经验和指标体系严格程度来看,这仍是一个保守的数据,更别说依照国际指标体系 。
2、 管理水平低下。我国
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一项研究资料显示,家庭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能延续第二代的家庭企业只占39%,而能延至第三代的企业更少,只有15%,家族企业长治久安的瓶颈在哪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家族式企业的产权结构妨碍着家族式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不明晰,而家族企业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却面临着另外一个同样十分严俊的问题,即产权的过度集中或是说单一化。产权单一不利于企业形成一种开放的系统使
社会资源不能有效的进入企业。企业很难借助于外力实现根本性的进步。产权单一的另一个弊病是决策的非民主化。由于产权的高度集中,事实上没有人有权也没有义务纠正企业决策人可能出现的错误。
3、 人才机制不灵活。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和强盗逻辑,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任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经济学家吴稼祥在《体制保障还是人格保障》中指出:“有多大的人格办多大的企业。”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说要想罗致真正的人才,民营企业家自身首先必须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目标和分利于民的境界。民营企业家应主动抛弃江山为我打,企业为我有的陈旧观念。充分确立“智力资本”在企业的地位,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建立企业内部的共同利益平台,使那些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才能够在公司处于“显著”地位。这是民营企业家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民营企业走向长盛不衰的必由之路。
4、 决策盲目, 风险增加了企业经营。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在多元化问题上摔跟头的民营企业汗牛充栋。最典型的莫过于“巨人集团” 的悲壮之举,许多民营企业之所以先后走进了多元化的陷阱,首先与这些民营企业家的成功经历和个人心态有很大的关系。 就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一些民营企业在没有经过认真论证的情况下,一拍脑袋便进入了另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在很“风光”的投下巨资后领人遗憾的大败而归。
5、 设备
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能够相互调动的资源不能相互支撑,战略与资源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从抽象的意义上讲一个战略其本身实际上并无所谓对错。而只有对本企业适合不适合之分同样一个战略,对于一个企业可能是致胜的“法宝”。对于另一个企业可能是跌进万丈深渊的“陷阱”。当一个企业制定了一个与自身不适应的战略时,其战略越宏大将会使企业越被动。
6、 企业生命周期过短。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
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三、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
1、 建立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
影响。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和工作流程日益复杂化。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合理的组织体制,通过对业务流程的重整和优化,提高例行管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企业的动作效率和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
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2、 正视挑战,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真正转变。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解放思想,树立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的真正转变。
3、 健全
法律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市场
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严格执法。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广大的民营企业对自身的法律地位已很关注。在法律上获得与体制相同的“国民待遇”,为民营企业在公平、 公正的新形势下稳步地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4、 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差异。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在创业成功后企业家大权独揽, 企业家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局限性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行成了制约。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民营企业家应淡化自己的角色,对企业的高层民主决策和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作出制度性安排,培养一支职业管理者队伍并进而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与监督机制。
5、 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民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企业在产品上的竞争优势实际上是核心技术的优势。这就需要中国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必须广聚人才尽可能加大
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6、 继续发挥政府在
发展民营
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
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
经济调控”依然是
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变弱化的调控管理职能为高效的服务职能。政府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政府必须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
金融支持。
【
参考文献】:
1、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6期;
2、晓亮:《论民营经济中的十个认识问题》,南方经济,2001年1期;
3、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纵横,2003年第十期;
4、乔新生:《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
法律制约》,
现代工商,2004年第七期;
6、许经勇:《论我国民营企业创新》,南方经济,2003年第九期
7、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研究》,经济管理,2002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