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业务管理费分配问题是非常敏感而棘手的问题。在业务管理费实行指标管理的情况下,费用分配实质上是费用使用的源头。费用分配超过客观实际需求,则必然出现费用浪费,反之,则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所以,研究科学合理的费用分配办法势在必行。
一、农发行业务管理费的特性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业务管理费包括34项内容,根据对费用开支的约束程度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一般性费用,这类费用开支发生较为频繁,且多由单位自主支配,是一种常规性开支。如:工资、公杂费、邮件费等等;另一类为专项性费用,这类费用开支是非经常性或非单位独立自主支配的开支行为。如,单项固定资产修理超过其提取折旧额50%且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大修理费、租赁费、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等,这些费用由于开支金额大,有些涉及以后年度摊销,所以,一般应报请税务部门审核。还有些虽不报请税务部门审批,但开支行为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因素,如研究开发费、外事费、法律事务费、咨询费、劳动保险费。
对于一般性费用,我们按其费用支出行为的弹性程度,可以划分为刚性费用和弹性费用。
刚性费用指费用支出随某一费用载体的增减变化呈正相关变化,它是决策人员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无法凭主观进行调控的,如,工资、财产保险、养路费、牌照费等。对刚性费用我们按受制约的不同费用载体,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一是随工资基数变化的刚性费用。如工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失业保险费、统筹费、住房公积金。这类费用一般是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它与工资总额具有较严格的正相关关系。二是随车辆数量(或车辆成本)变化的刚性费用。如交通工具运输费中的养路费、牌照费、车辆保险费、车船使用税等等。三是随房屋等固定资产原值(或面积)变化的刚性费用,如财产保险费、住房补贴、税金。四是随人头数变化的刚性费用,如劳动保护费。
弹性费用指费用支出,虽随某一个费用载体或某几个费用载体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情况非对称性,且给决策人员留有一定调控空间。如公杂费、钞币运送费、邮电费、印刷费、水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电子设备运转费、取暖费、安全防卫费、低值易耗品购置、其他费用等等。
二、业务管理费分配模式的构建
(一)刚性费用的分配
1.随工资基数变化的刚性费用分配额:工资基数×(1 职工福利费提取百分比 工会经费提取百分比 教育经费提取百分比 失业保险费缴纳百分比 统筹缴纳百分比十住房公积金缴纳百分比1.
2.随车辆数量(或车辆成本)变化的刚性费用分配额;车辆数量X单位车辆平均缴纳的养路、牌照、车辆保险和车船使用税等费用。
3.随房屋等固定资产原值(或面积)变化的刚性费用分配额=房产原值×(1-平均扣减比例) ×规定税率 实际占地面积×平均每平方米应纳税款 享受补贴面积×平均每平方米应补额 投保价值x保费率。
4.随人头数变化的刚性费用分配额=人头数×人均支付劳动保护费。
刚性费用分配额就是上述四项费用分配额之和。
(二)弹性费用的分配
分配刚性费用时,由于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参照物加以利用,所以易于建立一个分配模式,而弹性费用则受制约因素较多,仅凭某一个参数难以客观地反映这种真实需求。监于此,在建立弹性费用分配模式时,要把握几个原则:
1.参考历史数据。可以分年对以前年度使用的弹性费用进行统计和整理,以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时利用。因为各年提供的弹性费用数据是该年在当时人员结构、机构框架、办公条件和外部环境状态下,保持业务正常运转的标记,所以历史数据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历史数据的取样,以多长的期限为宜?一般说,期限太长,只能说明弹性费用的运动轨迹,对分配弹性费用意义不是很大;期限太短,又存在一定随机性因素,无法反映一种规律。笔者认为,以前3年的平均数为宜。
2.确定匡算基数。这条原则的准确把握是决定弹性费用分配的基础。在确定基数时,要对前3年的平均弹性费用进行调整。一是政策发生变化对历史平均数据的取样作调增调减的处理。例如,钞币运送费,在前3年未实现代理寄库时,支付了该项费用,若现在实现了代理寄库,则通过手续费的形式向代理行支付费用,所以分配弹性费用时,就应该将其调减。二是偶然性因素引起的大起大落,对历史平均数据产生失真,也应作调增调减的处理。例如,单位因搬迁,追加业务管理费指标,购置低值易耗品,则分配弹性费用时,就应该将历史平均取样数据作调减处理。
3.考虑人员变动。人员变动对弹性费用产生影响是无疑的。每增加一个人要相应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等直接用品,还要间接地消耗其他办公资料,或增加办公成本。确定人员弹性费用消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法,即按一个人一年内所消耗的弹性费用逐项进行抽样统计,作为一个全辖平均直接弹性费用;另一种是倒挤法,即将前段某一正常年度内列支的弹性费用,抽取与人员变动直接有关的弹性费用,除以人数作为某一单位人均直接弹性费用,经过一定规模的抽样,作为全辖的人均直接弹性费用。
显然,根据上述三个原则,可以确定弹性费用的分配模式:
弹性费用分配额=(前3年平均弹性费用±调整因素平均变动额)±较前3年平均人数增减额×年人均直接弹性费用
(三)专项性费用的分配
专项性费用由于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开支数额较大,且非经常性列支的特性,所以,对这项费用的掌握程序应该是:先由基层行提出申报,逐级向上级管理行上报,再由总行向下逐级批准项目,并纳入专项费用分配计划,层层向下级行分解。
至此,业务管理费的分配模式最终确定为:
业务管理费分配额=刚性费用分配额 弹性费用分配额 专项性费用分配额
三、对业务管理费分配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对分配费用与节约费用关系的认识。在对业务管理费实行指标管理的情况下,费用分配是费用使用的源头,费用分配的多,费用使用的就多,反之,则相反。若费用分配超过实际需求较大,就会出现费用浪费,或违规使用费用;若费用分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则必然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合理科学地分配业务管理费,既是落实增收节支的需要,也是促进业务适度发展的需要。把节约业务管理费开支作为落实增收节支的一项措施来抓,这无可厚非。但要纠正认识上的误区,不要以为节约费用开支就是在分配费用时不顾客观实际地绝对减少费用分配指标。我们说,在活动频率提高和外部环境存在增支因素的前提下,费用开支即使与前期持平或略有上升,也应该视为节约了费用开支。通过对费用特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节约费用的途径和重点。对管理行而言,尤其是总行,根据财政部核批的费用计划,有宽余时,可以按下级行上报计划安排专项性费用;若计划紧张时,则有选择地安排专项性费用计划。对于基层行而言,节约费用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弹性费用上。这方面基层行有很大的节约潜力。同样是一个支出行为,实施的方式不同,存在着明显的比较成本差异。例如,同样是要传达上级行会议精神,可以召开会议,可以传真通知,还可以利用其他途径,各种方式,都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支付的多少不同,这就存在费用支出上的差异,基层管理人员就有一个方式上的择优问题,所以,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勤俭办行思想,精于核算。
(二)对费用奖罚与工作业绩挂钩的认识。现在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根据工作业绩好坏,实行费用奖罚。这种方法有它的积极意义,但是有些问题也值得商榷。在工资基数已经确定,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奖励业务管理费,只能用于弹性费用,当弹性费用已满足运行的需求时,势必造成业务管理费的浪费,反之,则相反。对此,笔者建议,与工作业绩挂钩的业务管理费只能是随工资基数变化的刚性费用,这样才能做到既保证工作好坏与个人的贡献大小直接挂钩,有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又保证业务管理费的合规使用,有利于维护财务制度的严肃性。为此,客观上要求对现行的工资管理办法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以档案工资为基数,考虑效益奖励工资的工资分配管理制度。
(三)对业务管理费核算技术性问题的认识。会计报表是为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提供经营信息的依据,而现在损益表中提供业务管理费的资料,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业务管理费的使用特性。例如:交通工具运转费,既包含刚性费用,也有弹性费用。资产修理费,既有一般性费用,也有专项性费用,等等。为了真实反映费用的特性,便于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控制和监督,笔者认为,在总体上不违背财政部规定的前提下,对业务管理费的核算可以划分为三块,即刚性费用、弹性费用,专项性费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分。
(四)调查研究在费用分配中作用的认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从认识论的高度强调了调查研究的作用。如前所述,业务管理费模式建立的各个环节,都要通过大量调查工作取得数据,不能凭某个决策者的主观热情和经验进行推断,否则,得出的分配结果必然是毫无意义的。当然,调查取得的数据也不能以偏代全,要是当时条件下的平均水平,这样才能鞭策后进,鼓励先进,提高业务管理费的使用效益,推动农发行整体增收节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