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关系因为日本修改教科书、否认和歪曲侵华历史等问题而激起中国民众反日情绪高涨的非常时刻,日本政府却或上浇油。日本经济产业部13日宣布,将会逐渐开始授权日本民企在主权有争议的中国东海开采天然气,并将于当日晚些时候对申请企业进行审议,办理相关手续。这无疑将激起中国反日情绪的进一步高涨,使局势更加复杂、更难以驾御和控制。日本要求中国政府抑制国内的反日抗议活动,自己却很不负责任地作出这样的决定,给中国政府增加了新的负担和难题。对这样的行为,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已经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中日东海之争也应该有比较冷静的评估,对问题的性质、重要性程度以及对未来中国的海洋权益和发展的影响等,要有比较恰当和实事求是的评估,不应夸大严重性和后果,使普通民众更加担忧,情绪更加高涨。事实上,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中日在东海问题上的争议是非常普遍、自然的国家间领土与领海争议,一般可以通过外交斗争和外交谈判加以解决,因此需要用平常心冷静以对。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中国对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不仅政府高度重视,而且学术界和普通民众都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汽车,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这是以前包括19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期间所没有遇到过的。这也使中国普通民众对石油问题产生了高敏感度。一个问题如果只是政府和学术界在重视而民众有所疏离,那么问题本身的变化和升级不太引起民众的关切;但如果超越了这个层次,成为民众普遍关切的问题,那么,问题本身的变化和升级对民众的思维与情绪会带来比较大的冲击。中日关于东海的领土争议是一个老问题,虽然以前在台湾、香港和海外也有保钓运动,那么,今日再出现领土问题的争议本不需要引起民众特别的情绪。但是,因为中国民众对于石油和能源的担忧和焦虑,与历史问题上的情绪和对于美日联合遏制中国崛起的印象交织在一起,这个问题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就非同寻常了。一个本可以让政府间通过正常外交谈判处理的问题,由于民众的高度介入,变得复杂化了,并且给外交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给中国政府抑制反日情绪增加了难度。
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在认识海洋在战略与能源的重要性的时候,对中日东海石油开采问题的评估是明显地夸大了,由于媒体特别是网络的一些误道,是民众对这个问题的评估判断上有所偏差。首先,今后世界的能源在没有找到比较理想的替代之前,会比较紧张,也不排除出现能源的危机,因此,维护自己的海洋石油权益是应该高度重视。但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维护国际自由贸易。就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以及未来20年的发展趋势看,即使东海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恐怕也不能够满足中国经济增长对石油的需求。解决中国能源需求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与国际社会包括美国、日本一起,维护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并精心布局,使中国能够比较通畅地从国际市场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石油和其他能源。其次,与前一个问题相应的是,在全球化时代,领土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异。全球化降低了领土在以往时代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科学技术创新和贸易能力的重要性上升。在以往的时代,领土争夺异常激烈,殖民主义流行,国家间围绕领土争夺而频繁战争。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但是,由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一个领土面积小、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和加强自身的经济与贸易能力来弥补领土和资源上的不足,这就是日本的奇迹。日本也只有在这样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下,才可以这样长时间保持经济领先与繁荣。美国加州的经济规模如果与国家一起排列可以排在全球第5位,中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同样如此。领土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中的重要性在比例上呈现下降趋势,更有的国际政治学学者提出了贸易国家和虚拟国家理论,后者把制造业等延伸到世界各地,本土只是总部和大脑,是研发基地,全球的领土和自然与人力资源已经为它所用。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对于领土争议问题就会有比较平常的心态,对问题本身会有比较理性的评估。第三,就中日之间的东海之争看,中日两国各有自己的国际法或国际惯例依据,因此,与历史和台湾问题不同,日本在历史和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与行为是我们不能够予以容忍与妥协的,但是,在东海问题上,是可以妥协的。中国政府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是一种比较现实而灵活的主张。我们反对日本现在在这个问题上做法,它不利于问题的缓和与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但同时,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本身不应该被无限夸大。此外,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看,如果处理不善发生非和平的冲突,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大于海底石油本身可以带来的收益,或者比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的成本和代价更高。这就是现在国家间处理领土争议普遍通过外交谈判解决的经济学根源。
日本首相小泉表示希望能够使东海成为合作的海洋,因此,我们的希望是,日本政府能够拿出诚意和相应的行动来,主动平息事态,不让
中国政府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我们希望国内民众基于我们对这个
问题的评估,能够理性地对待中日东海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