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生
未选择的路
──美、佛洛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静。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这一章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主要分析的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基本生产方法;与剩余价值理论密切联系的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目的是学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
一.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在小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出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商业资本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出现。13世纪以后,手工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推动了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在工商业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关系。那些生产条件较好,采用新技术的手工业者,即行东,在经济上日益富裕起来。他们冲破封建行会限制竞争,限制发展的清规戒律,使用更多的帮工,扩大生产规模。随着手工作坊规模的扩大,其内部的经济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行东逐渐脱离劳动,成为剥削雇工劳动的经营者;而帮工和学徒则沦为雇佣工人。这样,原来的手工作坊就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与此同时,一些生产条件较差,经营不善的手工业者,日趋贫困破产,行东以及帮工学徒都变成雇佣劳动者,从而资本主义关系逐步扩大。
商业资本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促进自然经济瓦解、加速小生产者的分化,而且通过直接控制和剥削家庭手工业者,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形成的一条途径。
在农村中,随着 商品 货币关系的发展,封建地租的形式由实物地租过渡到货币地租,地主和农民之间的人身隶属关系逐渐变成单纯的契约关系;同时,农民日益深入地卷入 商品 经济,加速了分化过程。因而,
一方面,少数富裕农民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一方面贫困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于是农村中出现富农经济,即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
这些由小生产者分化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最初还保留着封建制度下的旧形式,而且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重还很小,是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
二.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在经济上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大量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②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小 商品 生产者的分化不断地准备着这两个条件。这是通过 商品 经济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道路。但是,仅仅依靠这种经济机制来发展资本主义,那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市场急剧扩大,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强大的刺激作用。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强烈的致富欲望的推动下,便采取暴力手段来加速上述两个条件的形成过程。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它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所以叫做资本的原始积累。
剥夺广大农民是资本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雇佣劳动大量来自失去 土地 的农民。在历史上对农民进行暴力剥夺的典型是英国的“圈地运动”。它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前后历经300多年。英国在15世纪末已经出现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地理大发现后迅速发展,特别是毛纺业急剧增长。由于对羊毛需求增大,羊毛价格上涨,养羊业变得极为有利。贵族地主竞相把耕地改为牧场,还不能满足追逐利润的欲望,于是用暴力手段强占农民的租地,捣毁农民的住宅,把农民从领地上驱赶出去,把强占的大片 土地 围圈起来,建立大牧羊场,或雇工经营,或出租给租地农场主经营。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羊吃人”的时代。大批被剥夺 土地 的农民流离失所,统治阶级制定血腥立法,用残酷刑罚迫使他们成为资本主义工厂的雇佣工人。
为了加速货币财富的积累,新兴资产阶级还采用暴力手段,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 商品 和殖民贸易;在国内利用国家权力掠夺人民,如发行公债、实行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聚敛大量财富。
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尽管各个国家的具体方式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采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准备了经济条件。暴力作为新经济制度的催化剂,起了加速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作用。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深刻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利益的根本对立和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指出了无产阶级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地位,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二、 产阶级的贫困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必然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一极是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另一极则是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贫困,具体表现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两种形式。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国民收入中,无产阶级所占比重与资产阶级所占比重相比日益下降。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表明,随着资本积累的扩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悬殊越来越大。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有时候或有的人会出现绝对的恶化。也就是说,有时工人的生活状况,这个时期比不上前一个时期,表现为绝对地下降。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的经常存在并且在增加。
(2)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时会出现下降。这是因为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物价、房租、医药费用不断上涨,而货币工资并未相应提高,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大批工人失业,工资被压低的情况下,都不可避免地引起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
(3)大量的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
一、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
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需要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给予认识。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使社会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为技术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不断增长和 商品 经济的日益发展,生产资料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和规模集中起来,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也越来越获得广泛的发展,因而促进了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产品数量的急剧增加。资产阶级为了不断扩大 商品 的销路和寻求廉价的原料,而奔走于全世界,把自己的触角伸张到世界各个角落。于是,不仅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渐汇合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又打破民族界限,联结成为世界市场。
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社会化水平,并且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迅猛的发展。
二、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起来以后,它一方面把分散的、小规模的小生产,发展成为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大生产;另一方面,把小私有制变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于是便产生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对私有者的剥夺便采取了新的形式,即资本家录夺资本家。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集中进行的。
随着资本集中的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单个资本日益膨胀,出现了规模巨大的资本主义 企业 ,在这些 企业 里,集中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在一起共同进行生产,因此,生产资料成为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资料,生产过程成为许多工人共同协作进行的社会化生产过程,而产品也成为许多人共同协作生产出来的产品。
(2)各个 企业 和各个部门之间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协作关系日益密切。
(3)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狭小的、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渐汇合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又突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形成和发展了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客观上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同占有,以便对社会生产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 管理 ,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分配劳动产品,只有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合生产力的社会化性质,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仅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同时也生产出自己掘墓人无产阶级。这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愈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换句话说,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当然,这个历史趋势的实现要经历一个长期和曲折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