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是创造性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一部中国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征途上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中国党人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总结从毛泽东思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如何理解它、对待它的争论。在国际主义运动史上,既长期存在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企图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倾向,也长期存在着不顾各国的具体实际,抽象地谈论、搬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理论原则或具体结论的倾向。毛泽东思想就是在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在正确理解、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成熟的。这种正确理解和科学坚持,突出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既是产生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1—112页)这一精辟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党人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最早觉醒。正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一基本原则,终于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巨大挫折,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中国党。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不平凡经历,使中国党人进一步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极端重要性,成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进程的基本出发点。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这就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参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33—534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成为夺取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根本法宝,而且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根本选择。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没有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文章,这一探索后来发生了严重失误。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通过深刻总结国际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左”的教训,强调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所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处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党人从当代中国实际情况出发,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章,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回答现实问题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面向现实、结合实际所要解决的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一步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根本问题。同时,它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来思考和回答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主题、核心和本质,思考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这是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章,关键在于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为在全党形成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毛泽东同志付出了长期努力。在20世纪40年代初,他亲自领导发动了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确立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他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高中级干部,“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从此,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科学成果,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的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者,毛泽东同志密切关注帝国主义战争爆发和无产阶级革命深入发展的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奋力开拓者,邓小平同志深入研究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特点与要求,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精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世界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更明显地呈现出全球化的时代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样一种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回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积极回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政治多极化势不可挡,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科技信息化突飞猛进。这种新变化使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不同政党和不同社会制度在性质上的比较,而且是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也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方向。
──积极回应经济市场化的深刻变革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极其深刻地影响到政治、文化和广泛的社会领域,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我国的社会阶层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不仅工人阶级队伍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而且一大批新的社会阶层大量涌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某些领域的社会矛盾也日趋表面化和复杂化。深入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据新的实践,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面对当代中国现实发展的新的理论创新,是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积极回应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和国内改革的新发展,也对我们党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同时在愈益复杂的环境中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为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的两大时代性课题。调整党的建设和执政的新视角,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使党在世界变化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成为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在党的建设和领导国家工作上的新思路,是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的新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其实践是创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归根到底要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归根到底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为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科学理论就将失去其真理性和指导性,变成毫无意义的空谈。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又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敌人。他还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有机统一起来,强调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正是毛泽东同志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确保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把生产力的基础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度统一起来,并始终不渝地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他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出发,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给予了非同寻常的重视。他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并将之上升到理论上来指导实践,根据人民群众的主体愿望和实践指向,敏锐地捕捉和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契机,不失时机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他尊重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强调要把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同志的这种特色鲜明的群众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对毛泽东同志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创造性的坚持和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本质关系的深刻阐述。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才能真正学懂“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最后,全面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保证是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否依靠群众,是否为了群众,是能否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试金石。我们只有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真正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人民群众才能从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中领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
(作者: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