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将由于实践的不断检验而越来越得到昭示,正如我们今天对60多年前延安整风运动的重大意义有着更加清晰和深刻的理解一样。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重要命题和时代课题的提出,必将推动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飞跃,极大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先进性建设,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时俱进
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先进性建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中统一全党思想,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而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和理论源泉。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我们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诸多重大战略思想,它们也成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内容,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积累了许多新鲜的党的理论建设经验。
一是把坚定理想信仰同坚持理论的科学性有机结合起来。胡锦涛同志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 只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主义理想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才使党人无论在逆境还是顺境,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发展时期,都能始终如一地保持先进性。胡锦涛同志强调,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因而是科学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充分体现。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人类发展规律的客观性高度,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二是把系统学习理论同掌握立场观点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包括集中地、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重要内容,这对于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全党的战斗力意义重大。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这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胡锦涛同志强调:“党员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 学习的目的,是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重大问题。
三是把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注重提高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积极推动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崭新理论成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先进性建设,以科学发展观贯穿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全过程,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先进性建设的核心目标,突出回答马克思主义政党面临的崭新时代课题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核心目标,就是使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这一目标的确立,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和新要求,根据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变化,肩负的历史任务的变化,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和永葆先进性规律的自觉的、创造性的行动。
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这是由党所面临的时代任务所决定的。在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在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创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系统理论和实践;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在改革开放时期,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和实践,提出诸如党的领导体制改革、执政党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等许多宝贵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创造性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和实践发展到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党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过程,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一时代问题,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和实践、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飞跃。
第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辅相成,高度统一。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治党与治国、建党与理政是密不可分的,执政能力高低与先进性程度大小是完全一致的。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目标,就正确把握了衡量、检验先进性的时代标准,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崭新的时代内容。
第二,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高度统一。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是我们党立足国情,根据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我们党回应时代和实践的迫切要求,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责任。能否顺利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是对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大考验。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党的先进性的真谛,就能更好地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第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统一。一定要从政治大局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高度,深刻理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全局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就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就是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根据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光大。离开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空中楼阁;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群众路线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贯彻。
第一,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尊重群众的历史创造者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列宁曾经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 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要保持党的长期执政和永葆先进性,依靠的就是全体人民的实践创造和真心拥护。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使我们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二,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直接体验到并受益于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生产力、科技和教育还比较落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突出,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有扩大趋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等等。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充分体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才使党的先进性建设真正取得实效,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等,就是我们党在深入推进改革过程中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具体措施建议,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工作。
第三, 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始终保持党的领导干部的公仆本色,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这段话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也是我们党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出发点。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指出:“作为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各级领导干部要忠实执行群众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清正廉洁,自觉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永葆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建立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的客观规律
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的重大任务,这是我们党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认识、在实践上需要长期探索的新的课题。很好地完成这一课题,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贡献。
第一,把经常性教育同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更好地保证党的先进性建设常存常新和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这是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中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一方面,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的党,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的党,不等于将来先进。要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党自身的变化,明确认识到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懈地开展经常性教育,把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各时期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能力的建设之中。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建设总是同特定时期党肩负的迫切任务联系在一起,根据现阶段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集中教育, 以实现先进性建设的重点突破和阶段性飞跃,从而有力地推动经常性教育的开展和带动全局。这次集中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前些年开展的“三讲”集中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一样,对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同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为建立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制度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建立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健全党的各项制度,形成自省与守纪、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体制机制,使全体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其一,制度建设要严格依据党的章程,充分体现党在现阶段的理论、路线和要求,为完成党在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其二,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把党的优良传统和制度发扬光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等,都是全党始终坚持的基本制度,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其三,总结新经验,形成新制度。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形成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集中学习、民主生活会、集中整改等,把这些宝贵的经验用制度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形成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第三,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同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结合起来,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高度。在21世纪,中国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党的建设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完全一致的,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的探索同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完全统一的。只有从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高度看待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进先进性建设,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辉煌。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