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脚步渐渐的近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面,即将又一次爆发。许多成绩优异的高考生选择了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也有一部分志存高远的家长,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香港、澳门的大学读书。但是,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内地生被孤立”现象却不得不让每一个内地考生及其家长来深思。
6月5日,《南方都市报》刊发了一篇《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内地生是科大最孤立群体》的报道。朱经武坦言,内地生大都是拿着单程票来香港的,家庭背景并不宽裕,来这边搞学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他们压力很大,是科大中最孤立的群体。
大陆和本地生的互呛,已经到了有人在电梯里写“大陆×”的地步。———一科大内地生网志
2007年10月,一名内地生疑因不适应学校环境,终日隐藏在宿舍内,不肯出去上课,学校只得派出系里的老师劝告他,并给他辅导。
2007年11月,来自江苏的27岁香港科大在读博士研究生葛炜炜,被人发现在宿舍内上吊身亡。而校方资料证实,葛炜炜患有抑郁症,疑为求职求学受挫诱发自杀。
2007年12月,来自北京的18岁的汪博,在宿舍内盗取同学钱包,后又盗用同学的信用卡购物,终被告上法庭,承认盗窃等四罪。
……
据悉,由于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生活习惯等的差异,以及香港、澳门教学多采用全英语教学的方式,使得原本在内地是“尖子”的学生,在新的环境里必须从头再来。加之,强烈的学习压力,有些学生还会因为追逐奖学金,而更加的身心疲惫。本地学生对于内地学生的偏见和误解,更是将“内地生”的求学状况推到了几近崩溃的地步。而这一切都不得不让每一求学的学子和即将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送出求学的家长们深思。
在我们将孩子们送出去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西式的教育方式和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是否是我们的根植于东方教育的内地学生所能适应,所能接受的?“内地生”一旦离开家长的长期照料、内地教师的精心呵护,是否能够自我承担起求学和生活的重任?
就像科大校长朱经武教授指出的那样,有的学生家庭背景的并不宽裕,但是家长们依旧孤注一掷的将孩子教育投向“香港”等地,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这样的选择是否明智?如果这是一场家长望子成龙的赌博,那么这场赌博恐怕还有可能牺牲掉孩子的前途甚至是一生,尤其是那些曾经多么优秀的学生。
进一步讲,内地生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了真正的重视?我们应该怎样救困于这些中国的“英才”?本地生对于“内地生”的歧视又是来自何方?是香港的西方文明跟东方文明的合理碰撞,还是内地的教育已经严重的滞后、脱节于现代的教育文明?从每一个陨落的“内地尖子生”中,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谴责那些“欺辱者”和“谣言制造者”,我们要审视的是内地的教育事业是否滞后,是否达到了“文明”和“现代”的标准,能否适应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