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室内有污染源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特性 我们假设该房间内无人抽烟,也没有燃烧装置。因此,该房间内无由于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其二氧化碳均是由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所产生的。设每人产生的二氧化碳发散量为S,室内二氧化碳发散率S =N·S。N为室内人员数。人体的二氧化碳产生量可由人体的耗氧量计算得出,而人体的耗氧量则与人体的活动量(the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和杜波依斯人体表面积(the DuBios surface area)有关。每人的二氧化碳产生量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来[4]: (7) 式中: ----二氧化碳产生量(the rate of carbon dioxide generation), L/s; R----呼吸商(the respiratory quotient)一般取为0.83; ----耗氧率(the rate of oxygen consumption), L/s。 耗氧率 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8) 式中AD----杜波依斯人体表面积,m2可由下面公式计算得出: (9) 其中:H----人的身高,m; W----人的体重,kg。 M----人体的活动率(the rate of physical activity),即每单位平方米人体表面积的新陈代谢率,单位为met(1met=58.2W/m2)。人砂同的活动状态下的活动率如表1所示[4]: 人体活动率表 表1 人的活动 | 人体活动率(met) | 人的活动 | 人体活动率(met) | 静坐 | 1.0 | 站着整理文件 | 1.4 | 坐着读写 | 1.0 | 以9m/s速度行走 | 2.0 | 打字 | 1.1 | 打扫房间 | 2.0~3.4 | 坐着整理文件 | 1.2 | 锻炼身体 | 3.0~4.0 |
利用上述公式,根据我国人种的特点,计算得出每人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为11.4808(女,1.55m,40kg,1met)~38.5334L/h(男,1.85m,100kg,2met)。灰参数S的上界值=38.5334L/h,下界值(n)=11.4808L/h。我国女子身高多为1.60m左右,体重多为50kg左右,在办公室内的活动率一般为1.2met,故其二氧化碳产生为15.5002L/h;男子身高多为1.70m,体重为65kg,在办公室内的活动率也为1.2met,其二氧化碳产生量为18.1072L/h。取男女比例为1:1,故灰参数S优化值为(S)=16.8L/h。 根据上述条件,我们用室内空气品质非本征方程模拟在同一学生计算机房中有人的情况。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二氧化碳的初始浓度为Cs=405ppm,被测对象为三名大学生(两女一男)。 从图5中可看出,实际测量值在灰区间内波动。另外,我们还可看出二氧化碳的产生率对灰区间的影响是很大的。当我们知道的信息越多,如该房间的用途,人员组成,则灰区间越小。图5中,由曲线1、2所组成的灰区间,是我们知道该房间是办公用房,人员活动率一般为1~1.2met,人员的身高一般在1.55~1.80m之间,体重在45~80kg之间时,计算得出的灰区间。它比由上界和下界所构成的灰区间几乎缩小了一半。总之,我们所知道的信息越多,则越能精确的定位灰区间。实际测量值与灰色非本征方程模拟的最优白化值计算的结果之间的误差不超过15%。 图5 室内有污染源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 3 与随机预测模型的比较
F.Haghighat教授等曾用了随机方法来模拟室内空气品质[5]。他们把不确定参数S,C0,q由随机量来表示,即: (10) 为平均值, 是随机量。则室内空气品质的随机预测方程可写为: (11) 方程(11)中: ,即为一般确定性方程; n(t)----噪声项, G(Ci,t)----系统对噪声的敏感度。 F.Haghighat教授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用方程(11)进行了模拟计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过程,分别解出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mean value)随时间的变化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量(variance of CO2 concentration)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二氧化碳的变化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与平均值的变化曲线近似,只是其达到稳定的时间比平均值的要早一些。 室内空气品质灰色非本征预测方程与随机预测方程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它们都考虑到了不确定因素,它们的解实际上也是一个参数变化的范围。随机预测方程将不确定因素用平均值加上随机变量来表示,而灰色非本征方程则将不确定因素用灰参数表示。灰参数的优化白化值可以等同于与随机方程中不确定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非是对称分布,有可能呈瑞利和麦克斯韦等非对称分布,其重心并不在其中点,而使用灰色非本征议程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随机预测方程是将随机量作为一个修正,附加在确定性方程之后;而灰色非本征方程则是将不确定量(灰参数)带入原确定性方程,将原确定性方程改进成为灰方程,灰参数仍然遵守原有的物理模型。 4 结论 从上而后讨论可以看出室内空气品质灰色非本征方程能较为满意的模型室内空气污染物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它将不确定因素和原有的比较完善的确定性物理模型比较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模型。与其他方法相比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先进性。灰色非本征方程还具有很大的适应性,当信息比较多时,则可缩小灰区间,使解的结果更为精确。 另外灰色非本征方程不要求灰参数有较好的段规律,即不要求不确定参数有较好的正态、泊松或其他对称分布。灰参数的分布规律可以是不对称的,甚至是可以没有什么分布规律的。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灰本征方程的适应性。 灰色非本征方程的解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灰参数的取值。灰参数的取值有时可以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按照概率分布来确定;而有时在调查统计数字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则是靠人的经验来确定,故有时带有一些主观因素。所以灰参数的取值和优化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但是只要灰参数取值合理仍是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曾光明,杨春平,卓利,环境系统灰色理论和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 Phillip J. Walsh, Charles S. Dudney, Emily D. Copenhaver. Indoor Air Quality. CRC Press, 1984. 4 Andrew K. Persily. Evaluating Building IAQ and Ventilation with Indoor Carbon Dioxide. ASHRAE Transaction, 1997 Part 2: 13~204 5 F. Haghighat, P.Fazio, T.E. Unny. A Predictive Stochastic Model For Indoor Air Quality.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1988, 23(3): 195~2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