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temperature of underground stations in winter
|
|
| 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或者准备兴建地铁。作为全年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地铁车站和列车需要在全年范围内保持合理的热环境。目前对地铁热环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夏季,对于冬季的关注不多。在地下铁道设计规范[1]中,车站和隧道的夏季温度有明确的规定。冬季则规定了地铁地面厅的室内计算温度为12℃,车站各类办公有为设备用房计算温度12~18℃(泵房、厕所为5℃)。但对于与乘客关系最为密切的地下站厅、站台和列车车厢的冬季温度却没有具体规定。这对保证乘客在冬季的热舒适性,实现地铁环控系统的全年优化运行控制是不利的。 1 地铁冬季热环境的特点 冬季室外气温低,冷空气经由车站出入口进入车站,可能使车站温度过低,导致使乘客不舒适的冷感觉。但是,由于地铁正常运行时的发热量很大,如果通风量不够,即使在冬季,也可能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根据北京地铁1985-1986年实测数据[2],在当时客流及车流条件下,有一定的机械通风量,车站全年最低温度已达15℃以上。使用STESS软件[3]模拟计算也表明,在远期设计客流及车流量下,如果没有足够的机械通风量,北京地铁远期冬季温度将在20℃,甚至25℃以上。这对于冬季穿着厚重的乘客来说,其感觉将是热而不是冷。地处华北的北京尚且如此,华中的南京、上海和华南的广州等城市,其地铁的冬季温度显然将会更高。因此,对于我国我数城市来说,其地铁的冬季温度显然将会更高。因此,对于我国多数城市来说,地铁冬季过热的可能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地铁冬季温度不仅应当规定最低温度,而且应该规定最高温度。 我国的地域辽阔,跨越多种气候类型。冬季的气温差异很大。如哈尔滨和广州的最冷月平均气温相差达33℃。巨大的气候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冬季的衣着惯、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由于乘客进入地铁前后的着装情况不可能有大的变化,因此乘客在室外的着装状况将影响到同气候条件地区,其地铁系统应当采用不同的温度标准。如果都采用相同的设计温度标准,将导致乘客的不舒适和环控系统能耗的无谓增加。 本文将主要利用HDR(heat deficit rate}指标,以4个城市为代表,探讨我国各城市地铁冬季设计温度的取值。 2 HDR介绍 热损失率HDR[4]是美国运输部提出的一个针对寒冷环境的热感觉指标。综合考虑了温度、湿度、辐射、风速、人体新陈代谢率、衣着等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HDR的单位是W/m2,其中是m2人体皮肤面积单位。 人的平均皮肤温度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感觉基本舒适的平均皮肤温度范围约为30.6~35℃。在冷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首先会使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从而减少散热量。当平均皮肤温度下降到舒适下限30.6℃时,如果散热量仍然大于发热量,体温进一步下降,人体出现热债。HDR值即表示人体在较冷环境下,平均皮肤温度为舒适皮肤温度下限时的净热损失速率,即负的人体蓄热率。HDR对时间的积分即热债。HDR≤0是不出现热债的必要条件。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蓄热量,当人体的热债达到约100kJ/m2 时,才会感到冷不适。相反,当人体蓄热量达到100kJ/m2时,将感到热不适。 2.1 HDR 定义式如下: (1) 式中D为热债(heat deficit),J/m2,其中m2是人体皮肤面积单位;H为暴露时间,s;M为新陈代谢率,W/ m2,其中m2是人体皮肤面积单位;t为干球温度,℃;Icw为为服装热阻,clo;Ia为服装外空气边界层热阻,clo;R为平均辐射得热,W/ m2,其中m2是人体皮肤面积单位。 2.2 新陈代谢率M的取值 根据文献[5,6],我国成年人几种活动强度下的新陈代谢率(全热)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成年人新陈代谢率 基础代谢 | 静坐 | 写字办公 | 站立 | 行走 | 3km/h | 4.8 km/h | 6.5 km/h | 42.4 | 58.1 | 69.7 | 98.9 | 116.1 | 151.3 | 220.6 |
乘客在室外活动量按以4.8 km/h速率行走考虑。在站台的活动量为站立并不时走动,新陈代谢率与行走速率3 km/h相同。 2.3 空气边界层热阻Ia的计算 根据文献[5],考虑到低温时的辐射和对流修正 (2) 式中Ia为服装外边界层热阻,clo;v为相对风速,m/s;T为空气温度,K。 3 HDR的计算结果 3.1 乘客衣着量 乘客通常是从室外直接进入地铁车站的,可以认为乘客进站前后衣着情况不变。乘客的室外衣着量主要是由室外气象状况决定的。在冬季,可以认为乘客在室外的衣着量能够满足基本的热舒适性要求,即乘客在室外的HDR=0。室外相对风速由自然风及行走速度引起,由于各地冬季平均自然风速均明显在于行走速度,且乘客行走方向各异,因此采用平均自然风速作为室外相对风速。忽略辐射的影响,则根据式(1)可以计算出乘客衣着量,如表2。
表2 各城市冬季乘客衣着量 城市 | 室外温度 /℃ | 风速 /m/s | Ia /clo | 新陈代谢率 M/W/m2 | 室外 HDR/W/m2 | 服装热阻(室外) Icw/clo | 服装热阻(站内) Icw/clo | 哈尔滨 | -20 | 3.8 | 0.21 | 151.32 | 0 | 2.43 | 2.55 | 北京 | -5 | 2.8 | 0.25 | 151.32 | 0 | 1.61 | 1.73 | 南京 | 2 | 2.6 | 0.26 | 151.32 | 0 | 1.23 | 1.35 | 广州 | 13 | 2.4 | 0.28 | 151.32 | 0 | 0.64 | 0.76 |
在表2中,Icw是乘客当时活动情况下的实际服装热阻。由于人在活动时会引起服装的鼓风效应以及汗湿等因素影响,因此穿着的服装的实际的热阻与服装的原始热阻有较大的区别。即使衣着情况不变,乘客活动状况的变化也会导致服装热阻的变化。由于乘客在站内的活动量小于站外,因此站内的服装热阻要大于站外。不同活动量下的服装热阻可按式(3)估算[7];
Icw2=Icw1 0.246(v1-v2) (3)
式中,v1、v2分别为两种活动量下的等效行走速度,m/s。 由表2可以看出,由于室外气温的巨大差异,南北方冬季室外衣着量的差异是很大的。哈尔滨的服装热阻远大于广州。广州冬季的外温在10℃以上,衣着大致相当于西服套装加毛衣绒裤,而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低至-20℃,这种环境下在户外需要着多厚毛衣,外套棉大衣或羽绒服,还要加上帽子围巾等等,远比广州最重得多。 3.2 地铁工作人员衣着量 地铁内工作人员长时间在地铁内停留,为了方便正常工作,着装量不能太厚重。工作人员最大冬季着装量估算如表3。着装原始热阻约为2.69clo,考虑工作人员活动强度1.22clo。此衣着量接近南京的乘客衣裳着量,但明显小于北京和哈尔滨的乘客衣着量。因此,在华南的城市,地铁工作人员的着装量可以和乘客相同,但在华中、华北及更冷的地方,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着装比乘客的着装要少。
表3 工作人员最大衣着量(服装热阻)clo 长内衣 | 衬衫 | 毛衣 | 背心 | 厚茄克 | 内裤 | 绒裤 | 外裤 | 厚袜 | 厚鞋 | 合计 | 0.2 | 0.34 | 0.36 | 0.17 | 0.48 | 0.15 | 0.3 | 0.28 | 0.05 | 0.06 | 2.39 |
3.3 温度范围 乘客是地铁的服务对象,地铁车站环境必须以满足乘客要求为主。由于地铁车站是公共场所,乘客在车站内只是短期逗留,没有必要提供非常舒适的环境。因此,对乘客来说,车站温度满足以下要求即可。 温度下限:乘客在地铁内时,对热环境的最低要求是不再继续散失热量,即以乘客在室外的衣着量情况,进入地铁后满足条件HDR=0。 温度上限:HDR=-56W/m2。由于产生热不舒适感觉时的人体蓄热约为100kJ/m2。此时一个热债为0的乘客可以在站内停留约30min,身体的蓄热量才会使他感觉热不适。对于多数乘客来说,30min已经足够完成地铁旅行了。 在确定车站冬季温度的时候,还必须同时考虑到车站工作人员的需求。由于工作人员长期在车站环境中工作,可以较灵活地调整服装热阻以适应车站环境。但如前所述,工作人员的服装热阻是有上限的,因此车站温度的下限必须满足工作人员的要求。 表4为按此标准计算的结果。括号中的数据为按照工作人员衣着量考虑的值。由于必须同时满足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热舒适要求,因此除广州外,各城市地铁冬季温度范围应取两个温度范围的交集,哈尔滨为9.6~16.4℃,北京为9.6~20.5℃,南京为9.6~22.3℃。
表4 温度范围计算值 城市 | Icw/clo | 风速/m/s | Ia/clo | 新陈代谢率M/W/m2 | 温度下限/℃ | 温度上限/℃ | 哈尔滨 | 2.55(1.22) | 1.8 | 0.30 | 116 | -8.4(9.6) | 16.4(23) | 北京 | 1.73(1.22) | 1.8 | 0.31 | 116 | 2.8(9.6) | 20.5(23) | 南京 | 1.35(1.22) | 1.8 | 0.32 | 116 | 7.8(9.6) | 22.3(23) | 广州 | 0.76 | 1.8 | 0.32 | 116 | 15.8 | 25.2 |
| |
4 讨论
4.1 上面的计算从人体总热平衡角度给出了一个温度范围。但是,人体即使在总体热平衡的情况下,裸露部位和保温薄弱部位如手、脚、脸、耳廓等仍然可能由于环境温度过低而引起不适,甚至影响正常活动和工作的能力。文献[8]指出,脸面部等人体裸露部的皮肤温度出现显著下降的环境气温界限为10℃。国家低温作业分级标准(GB/T1444-93)规定环境温度5℃以下即属于低温作业。因此站内温度不宜过低,笔者认为最低应在10℃左右,这对于保证站内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正常工作,以及乘客的正常活动是必要的。
4.2 乘客衣着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准确计算。上面计算中认为乘客的着装量在车站内外均相同,然而乘客是有可能主动调整自己的实际衣着量的。一般来说,在地铁这类公共场所,乘客将基本维持室外的衣着着量,但是通过解开衣襟、松开钮扣等简单方法,人们仍然可以有一定范围内减小服装热阻。当然在高峰期拥挤时,又可能由于互相挤靠增加附加热阻,抵消这部分减少量。另外,在北方冬季,由于生活习惯上的原因,人们在室外的衣着量往往偏少。太阳辐射也对人在室外的衣着有一定影响,导致实际室外衣着量偏少数少,而在上述室外衣着量计算中并没有考虑太阳辐射的作用。综合考虑,北方冬季站内温度在计算的温度范围内偏高取值较好。从节能角度看,对我国大部地区的城市,由于地铁冬季仍有过热的危险,因此冬季设计温度高一些是有利的。
4.3 上面的计算中室外温度采用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但人们的作息周期是按天计算的,而冬季的外温变化很大,尤其是北方,一次寒潮的来袭就可能使气温下降10℃以上。因此乘客的着装量是根据当日气象条件决定的,可能每天都不同。以上给出的是按冬季通风计算温度计算的设计标准,地铁环控系统实际运行时的设定温度应根据当日气象情况,按当日均温计算确
定。
5 结论
我国各地冬季气候差异很大,地铁公共区的冬季设计温度应与当地气候及气象条件相适应,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
寒冷地区地铁车站公共区温度在满足乘客热舒适要求的同时,也必须满足工作人员的基本热舒适要求,并不应低于10℃。
本文利用HDR指标,对我国不同气候区的4个典型城市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其地铁车站公共区冬季设计温度范围如表5。如果对热舒适性有较高要求,可以取值范围的中值温度为中心,适当缩小温度范围。
表5 地铁车站设计温度
城市 | 温度下限/℃ | 温度上限/℃ | 中值值温度/℃ |
哈尔滨 | 10.0 | 16.4 | 13.2 |
北京 | 10.0 | 20.5 | 15.2 |
南京 | 10.0 | 22.3 | 16.2 |
广州 | 15.8 | 25.2 | 20.5 |
参考文献
1 GB50157-92地下铁道设计规范
2 清华大学热能系,北京地铁公司环境处,北京地下铁道热环境状况的测定与分析总结报告,1986。
3 清华大学热能系空调教研组,STESS地铁热环境模拟分析软件(Ver.2.0),1998。
4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Subway Environmental Design Handbook, Vol 1, 1976.
5 欧阳骅,服装卫生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5。
6 孙庆伟,李东亮,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7 ASHRAE. Thermal comfort. In: ASHRAE Handbook 2001 Fundamentals, 2001.
8 黄海潮,低温作业的分组标准,中级医刊,1998,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