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当前,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郊区的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郊区城镇和村庄建设也在大规模展开。这些城镇和村庄建设将形成怎样的景观,是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何把郊区每一个村镇都建设成为风景如画的亮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
当前,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郊区的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郊区城镇和村庄建设也在大规模展开。这些城镇和村庄建设将形成怎样的景观,是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何把郊区每一个村镇都建设成为风景如画的亮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过“大地园林化”,如果说这在当时还是对城乡景观的美好设想的话,那么今天,每一个村镇都应该园林化或成为“大地园林化”的一个景观要素。因此,与郊区建设相关的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应该树立强烈的景观意识,在郊区村镇规划建设中导入城市设计的理念,把景观建设与风景区规划、村镇规划统一起来,再造首都的秀美山川。
1 郊区村镇景观是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村镇景观?村镇作为一种物质表现,是一处可以看到的景观。村镇景观就是由村镇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开放性空间等物质实体构成的空间整体视觉形象。村镇景观和城市景观是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但是同一性质的问题。村镇和城市这两个词虽然不是一个意思,但都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场所,都是人工条件支配或控制了自然条件的一种环境。人们这种改造自己生存环境的活动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也可以生产出视觉垃圾。
村镇景观建设与村镇规划有重要区别。并不是做好了村镇规划就可以代替村镇景观建设,从而产生优美的村镇景观。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村镇景观是四维地研究和解决建筑形式、色彩、质地等美学问题。在这方面有很多无可争议的实例。如: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爨(川)底下村之所以成为人们争相一睹的旅游热点,就是因为它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这些有味道,有美感,有风格,有文化的民居构成的整个村庄成为北京郊区秀美山川的一个亮点。又如江南水乡的周庄、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云南的丽江等都是因为景观特色才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的。
村镇景观是一个地区文明水平的直接体现,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应该是美的,21世纪的今天,城市郊区的每一个村镇也应该是美的。北京市约有五分之二的人口在郊区,而郊区面积占去了市域面积的93.5%。村镇景观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对城市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村镇景观在某种意义上是体现一个民族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美的景观也是良好人居环境的必要条件。在农村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普通民居和一些公共建筑生成的村镇就是为了人的聚居和活动,其建筑形式首先受经济承载力的影响,其次考虑使用功能的需要,最后才考虑审美的需要,或者根本就不考虑审美的需要。也有的是考虑了审美的需要,但是因为审美能力和品味问题而花钱营造了视觉污染。特别应当说明的是,并不一定美的建筑就一定要比不美的建筑费钱。就地取材的“虎皮”石墙可能比外墙贴磁砖更便宜,但对于郊区会感觉在视觉上更舒服。
所以村镇景观建设有双层重要意义:一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需要改善,村镇景观建设应有较高的审美理念;二是郊区作为市区的外围,由村镇景观和自然景观组成的整体景观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2 根据景观设计的规律思考北京郊区适当的村镇景观形态
“景观”理念的盛行是与人们对园林学、建筑学、规划学等学科综合认识和融汇贯通的结果。说到底是从过去对一园、一院、一屋、一物自身的审美发展成为把这些要素有机地综合运用,在大地空间内实现景观的最优化,即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以达到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明:沈玄《过海虞》)的境界。通俗地说是大园林──园林城市的概念。按照这种规律,我们在谈村镇景观的时候,也必须把村镇景观放到大地景观的宏观空间来认识。
那么根据北京地区城市-平原-山区的区域空间自然地景特点,其郊区村镇景观是否可以考虑三种基本形态。
2.1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村镇景观。这是最重要的景观形态,不仅关系到村镇自身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进而影响到城市总体形象。北京市旅游风景资源十分丰富,整个西、北部山区占市域总面积的62%,可以说绝大部分山区都是风景资源。还有一些风景资源在平原,比如顺义潮白河,通州运河,丰台永定河沿岸等地区。在这些地区内的村镇其景观应该是作为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本身处在风景之中,所以景观设计要遵从风景名胜景观的需要,要融入风景,互相因借,成为景观构成要素之一,而不要成为景观的冗余。在一个风景名胜区内不同地点的村镇其景观感觉是“平和质朴”还是“精彩入胜”要根据景观总体需要来规划。总的看,风景名胜区内的村镇景观应该基本作“平和质朴”来处理,以免喧宾夺主。但需要营造景观高潮的地方则应该“精彩入胜”、“画龙点睛”。
2.2 广大平原地区的村镇景观。北京市平原占市域总面积的38%。这部分地区地貌平坦,没有起伏变化,给村镇景观设计留出了广阔天地,相对于风景名胜区内的村镇景观来说,可以相对独立地考虑村镇景观。因此,每一个村镇都可以在体现区域总体风格统一,体现北方地区民居建筑语汇特点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变化。但都应该有符合人们视觉美感要求的聚散、疏密、错落、对比、曲直、主次等构图意识,有形式、密度、肌理的审美韵味。一个村落、一个小镇要有富于变化的天际线,有主景建筑或标志物,使村镇成为地景的高潮,主景建筑成为村镇景观的高潮。
2.3 城市边缘地区的村镇景观。紧邻城市周边的村镇应该作为城市设计的内容来考虑,因其所处位置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因借的关系,所以与风景名胜区内的村镇景观有相同的性质。但不同之处在于其景观形式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建设标准应该更高一些。形成园林化的村镇,把每个村镇都变成城市周边的花园。
2.4 园林绿化是各种形态村镇景观的主调。无论何种景观形态,都离不开园林绿化。实际上植物提供的不规则的轮廓线、“软性”的质感恰恰是建筑表现出来的“规则”、“硬质”的对比、衬托和补充。在景观设计上,园林绿化提供了“任意”空间,宜疏则疏,宜密则密,宜掩则掩,宜露则露,只要需要,任意摆布,至美为上。所以村镇景观建设要用足这个手段。
3 郊区村镇景观建设迫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改进
由于长期以来广大
农村地区生产力的落后,人们文化水平不高,审美意识薄弱,使原本
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人们在民居建筑上丢失了自己的特色。村镇景观建设成了无人顾及的角落。郊区一些村镇建设无序
发展,破烂不堪,毫无优美景观可言。甚至对于一些有着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积淀的地区,在村镇景观上也全然体现不出。特别是在一些风景名胜区,由于没有景观意识和规划,并受
经济利益的驱使,使本来优美怡人的
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遍览北京郊区村镇景观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
问题:
3.1 村镇建设还没有统一开展景观规划。虽然较少一些村镇编制了总体规划,但由于总体规划并不能解决需要由景观设计来解决的问题,所以郊区村镇建设在景观上还处在无序状态。没有人关注这个事情,更没有人来
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3.2 各类建筑不能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由于没有统一的景观规划,多数农民完全是按照当地约定俗成的样式建房,而这些样式并没有完全继承或优化北方民居的特色传统,一些公共建筑也大体上是一个模式,基本是红机砖到顶的砖混结构,经济条件好的还要在外墙贴磁砖。但这种模式既没有能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又不符合视觉美感的要求。
3.3 已经富裕起来村镇的景观建设急需引导。随着郊区经济实力的增强,郊区出现了一批如韩村河那样的富裕村镇,但是这些富起来的农民在建设由一栋栋别墅组成的村镇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投入与景观的最佳“性价比”。如果在统一的景观规划指导下,可能这些富裕村镇会成为更为让人留连忘返的风景地。
3.4 片面追求西方建筑形式之风已经开始出现。有些村镇的建筑直接把西方国家的建筑形式原封不动地搬来,这体现了对美的追求,表面看上去似乎也很漂亮,但实际上是对我们本身文化的一种轻视。不是说所有村镇的建设都不可以有西式建筑,但在整个郊区景观当中,体现我们本身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的建筑景观应当是主流。
3.5 各类构成景观的空间要素破坏村镇景观。除了民居公共建筑以外,院落、绿化、道路、桥梁、牌示等作为总体景观重要构成要素的各类构筑物的设立也大都缺乏景观美感。其中有些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的欠发达,而是由于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的低下。
3.6 郊区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农、居民景观意识还未形成。无论是乡镇政府主管机构、乡村基层权力机构,还是各类建筑的所有者,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建筑和村镇的景观意识还基本处在蒙胧状态,或至少是应当大大提高。
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华夏文明无论在文学、
艺术、园林、建筑等方面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古人尚且能创造出像北京门头沟的爨(川)底下村、江南水乡的周庄、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这样的文明结晶,难道我们就只能去瞻仰、惊叹古人之作,而不能亲自创造出令自己和后人骄傲的景观吗?
4 标本兼治使村镇景观与郊区优美的自然景观相映生辉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统筹城乡经济
社会的发展,还要求统筹城乡环境的发展,其中包括在村镇景观建设上也要动员、引导、支持和帮助广大农民和郊区居民为自己创造优美怡人的最佳人居景观环境,为城市创造一流的景观形象。这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也体现了城乡协调发展。同时也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工作。
4.1 对乡镇和农村干部进行景观知识的广泛培训。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村镇景观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了解城市设计理念,增长景观知识,提高建筑景观审美素养;学会在今后组织村镇建设中把握和引导村镇景观的
方法。只有这些直接关系村镇景观命运的人懂得了景观问题的重要性,提高了景观审美素养,才能真正使郊区村镇景观建设得到改善。
4.2 尽快统一研究制订村镇景观规划并抓好落实。在已经制订了村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村镇的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情况,重点对处在郊区景观重要部位的村镇,如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村镇、主要干道两侧的村镇、市区周边范围的村镇等进行景观的统一规划。要深入研究北京郊区的历史文化及对民居建筑的
影响,发掘北京郊区的民居文化的优秀成分,提炼适合北京郊区特点、广大郊区农居民喜爱并且经济上能够承受的建筑语汇,形成郊区村镇景观的基本格调。
4.3 政府出资为农民建房提供 “套餐” 型设计方案。即根据统一的村镇景观规划和不同地区农民经济承受力,设计出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统一风格、不同户型、不同面积、不同档次的民居建筑图纸,由农民在建房时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个人爱好自主选择。这些建筑的设计风格在整个北京地区应该基本统一,不同地区可有些微差别,这样可以帮助村镇尽快形成风格统一、符合北京地区历史文化氛围、与自然景观和协相伴并相映生辉的优美景观。
4.4 从村镇各类构筑物的外观入手,标本兼治提升景观水平。对于构成村镇景观的除民居和公共建筑以外的各类景观构成要素进行综合整治,“由表及里”地改善景观状况。特别要改变建筑外观不美的涂色;规范和美化所有牌示如招牌、指路牌、说明牌等;严格控制在风景名胜区内插挂各类彩旗、招贴;对脏乱差的村镇进行综合整治等等。
4.5 按照园林化标准搞好村镇的绿化。园林式的绿化对于改善村镇景观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可以把每一个村镇都看作是一个花园,进入这个村镇就是进入了一个花园。当然,村镇绿化应当以质朴自然的风格为主,不事雕凿,既从人在其中的微观上营造优美的环境;也从身在其外的宏观上使村镇融入自然。
总之,现在开始提高村镇景观水平已经为时不早,如果这一问题再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今后郊区村镇景观问题就会成为首都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一大问题。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以统筹城乡发展的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