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生态教育及其与绿色奥运的关系和北京生态教育现状分析,提出生态教育是实现绿色奥运基石的观点,同时对开展生态教育提出了普及生态基础理论、增强政策控制力度;更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推广生态设计;利用风景园林系统优势、开展全民生态教育;加强对下一代的生态教育、保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等四项具体建议。
申奥成功、《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正式公布、“绿色奥运”理念的确立,为北京的城市建设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构筑良好的首都生态环境,将北京建成拥有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一流生态城市,已成为风景园林界共同的历史使命,而生态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日益受到更多关注。
一、生态教育与绿色奥运
1、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学为依据,传播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素养、塑造生态文明的教育。它体现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各个方面。生态教育的目标是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调整人的行为,建立环境伦理规范和环境道德观念,教育人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的规律及其价值,提高人对自然环境的情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为每个人提供机会获得保护和促进生态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行为的新模式。为实现人口增长的节制稳定、资源的综合永续利用、环境资源价值的量化,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打下基础。
2、绿色奥运
1999年10月,国际奥委会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了《奥林匹克21世纪议程》,把“体育、文化、环境保护”作为奥运会的三大支柱,要求所有奥运会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举办。2000年的第27届奥运会,悉尼据此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借鉴悉尼经验,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将绿色奥运定义为:“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和系统的保障制度;广泛采用环保技术和手段,大规模多方位地推进环境治理、城乡绿化美化和环保产业发展;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大幅度提高首都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
北京绿色奥运的总目标是实施国际奥委会指定的《奥林匹克21世纪议程》,在以生态建设保障绿色奥运的同时,以绿色奥运促进人、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北京绿色奥运的国际目标是通过绿色奥运,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激励拼搏竞争的生态奥运精神,将东方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文生态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融入21世纪的新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以体育运动为先导的国际技术和文化领域的合作以及人类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北京绿色奥运的国内目标是通过绿色奥运促进人的观念改变,全民生理、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环境的快速改善、城市生态资本的快速积累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快速加强;激励城市产业的生态转型、城市经济的健康运行和社会的可持续能力的培育[1]。
体会生态教育和绿色奥运的含义不难看出:绿色奥运的定义决定了实现绿色奥运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以人们具有高水准的生态素养为保障,这进一步加剧了生态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绿色奥运目标清晰地体现了生态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可以说:生态教育就是绿色奥运的一部分,也是实现绿色奥运的基本保障。然而,生态教育的现状,却远远满足不了绿色奥运的要求。
二、生态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1、生态教育现状
目前,生态教育主要有四种主体在做:国家政府部门、风景园林系统、学校、社会团体和民间环保组织。国家政府部门主要是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生态理念和基本概念宣传;风景园林系统主要是依托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公共绿地等特有资源,进行物种识别、自然体验的教育;学校主要是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态知识和理念,个别学校利用公园、植物园进行体验性和实践性的生态教育;社会团体和民间环保组织大多是利用讲座、媒体宣传以及到实地体验自然的方式做科普宣传。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生态教育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普及范围小;生态教育中介绍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多,讲解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途径少;教育方法偏于简单、粗放,理性说教多、情感体验少。实际上很多人未得到应有的生态教育,少数得到生态教育的人,又大多停留在对零星地认知生态知识的层面上,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率很低。参照德国相关的研究数据,学校传授的生态环境知识,大约只有10%可以转化成环境意识,而生态环境意识又只有大约10%转化为对环境友好的行为。同时,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率因学习方法不同而大有差异:阅读可以转化10%,听可以转化20%,边听边看可以转化30%,讨论可以转化50%-60%,动手去做可以转化75%,向别人讲述可以转化90%[2]。
风景园林系统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和群众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在生态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多得的优势。生态健全的风景园林绿地,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师和教具。大量接受过规划设计、植物繁育养护、风景园林绿地管理等不同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构成了具备较高生态素养和良好知识结构的团队,为开展综合性的生态教育,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现有生态教育后果分析
目前,我国生态教育还存在很多欠缺和不足,致使整个社会生态知识贫乏、生态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1) 与生态建设相关的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体系和生态城市的规划方案不健全。城市建设中不能实施生态优先原则,常常是建筑优先、绿地填空,甚至出现各类建筑活动蚕食绿地的情况。
2)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不完善。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中惟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没有得到足够的建设。现有的人均绿地率低、绿地结构趋向简单化、“绿量”不足、植物种类单一、避灾的广场绿地不够、园林风景区人满为患。
3) 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设计采用少。设计常常过分强调外部形式美,忽视形式与内容、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不能很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和发挥绿地的生态作用。
4) 公众的生态素养较低。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公众大多不具备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方案决策、监督生态建设进程及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的能力,甚至缺乏参与生态建设的意愿。对城市绿化及其生态效益了解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弱,为满足个人需求而损坏绿地的行为仍然存在。
5) 城市未来的主人生态素养亟待提高。青少年作为城市未来的主人,面对生态问题,缺乏足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缺乏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构成未来生态环境最大的潜在威胁。
总之,生态教育不到位,人的观念偏差和行为不当,逐级引发了一系列具体问题,最终综合体现于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如:风沙天气增多,沙尘暴肆虐,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资源严重缺乏,热岛效应显著等等,以至于现在的北京,与绿色奥运的要求相区较远,开展生态教育、把生态理念贯穿到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中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加强生态
教育的几点建议
生态教育涉及的
内容广泛、对象众多、
方法灵活,在宣传生态形势、普及生态知识、提高生态意识、加强生态素养、建设生态文明的共同目标下,应该针对不同的教育侧面,设计教育内容和方法。其中应该重点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普及生态基础
理论,增强政策控制力度
普及生态学基本理论、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理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宣传风景园林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及技术标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从根本上保障规划建绿、依法治绿的实施。
2、更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推广生态设计
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组织风景园林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宣讲当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任务、规划原则及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结构功能。帮助规划设计人员在工作中作到“理解人、尊重人、规划人的体验;理解
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过程;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
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景观设计的认同感[3]”,进一步完善首都绿地系统规划。
贯彻和普及生态设计原理及生态建设原则,在生态设计中遵循“强调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显露自然的原理[4]”,使生态建设符合“保护原则、自然环境修复原则、生态绿地系统格局原则[5]”,提升设计人员生态素养,促成生态设计的实施。借助生态设计作品帮助人们看见和关注人类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让复杂的自然过程可见并可以理解,把被隐藏的看不见的系统和过程显露出来,强调人与自然尚未被认识的联系[4],以实物教育民众。
提倡和推广公众参与设计。如果没有公众参与,规划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只有通过生态环境教育,才能使公众“自然地”关心环境,才能使普通民众把地球当成人类的家园[5]。公众参与设计是生态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3、利用风景园林系统优势,开展全民生态教育
生态城市的建设只靠政府和专家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公众共同参与和支持才能完成,公民生态意识已经成为生态环境状况的决定因素之一。为此,风景园林系统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做很多工作,包括:
健全风景园林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加设各种生态说明牌、标牌、警示牌,播放生态科教广播及影像、举办生态展览、报告会、咨询会,通过实物和宣传工具,介绍生态形势、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文化,培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
发展的生态意识;设计并带动公众参与各种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教育活动,提升教育效果。通过有专业人员辅导的参观、生态
旅游、种植实践、绿化设计及家庭养花实习等活动,帮助人们丰富自然体验、建立热爱自然和关怀生态的态度、
学习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技能;在有条件的地方组建生态教育中心、生态博物馆、儿童园艺活动中心、爱好者俱乐部,配置生态宣传车,开展各种综合性教育活动。
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会生态科普工作。承担各种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
医院、绿色
企业、绿色机关、绿色商店建设活动的专业指导;配合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组办生态教育专栏及网站,开办“绿色论坛”和绿色咨询服务等等。广泛地开展国民生态教育。
4、加强对下一代的生态教育,保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孩子是未来的主人也是家庭的核心,他们的生态素养水平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形态、
影响着每个家庭的生态行为模式,因此,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已经成为生态教育的重点。风景园林单位,可以在广泛科普的同时,重点联合就近的学校、幼儿园,分享教育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生态教育项目。如:在风景园林绿地内给学生提供活动和实际参与的场所,让孩子来参加实践、观看实物、动手操作,千方百计地让孩子们更好的观察、触摸和感知动植物;邀请学生做生态教育志愿者,创造一些学生能承担的生态宣传或生态保护活动;向高年级学生介绍生态建设原则及原理,请他们参与一些风景园林绿地的建设或改造方案的讨论工作;还可以派人到学校,帮助学校进行绿色校园建设,帮助学生了解本地生态
问题,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小生态环境并自己动手去改进它,等等。通过多种方式带领孩子们欣赏自然、认识自然环境的
规律和价值,帮助他们建立与自然为友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教给他们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技能,全方位地培养下一代的生态素养。
总之,生态教育是实现绿色奥运的基石,绿色奥运为生态教育搭建了巨型讲坛,也为风景园林事业创造了绝佳的契机,让我们一起为把首都建成一流的生态城市和成功地举办一届
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而耕耘吧!
[
参考文献]
[1]王如松,王丰年.北京绿色奥运的生态学
研究.生态环境与保护,2001.8
[2]马桂新.欧洲环境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环境教育2001.6
[3]刘玉杰.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诠释——由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谈起.
中国风景园林2002-1
[4]俞孔坚 李迪华 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 中国风景园2001.6
[5]李洪远.对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认识与思考.中国风景园林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