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八年前,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和香港港澳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筹组的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诞生,经过近9个月的规划......
八年前,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和香港港澳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筹组的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诞生,经过近9个月的规划前期工作和规划方案竞赛评选工作,我院编制的规划方案被确定为实施方案。在广泛吸取各级领导机构意见、采纳科学园专家和规划专家们的建议后,于1991年10月完成了《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园区规划》和《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近期详细规划》,并通过国务院的审批,付予实施。
对我院的规划方案,社会各界给予了较高评价和鼓励,评审意见认为:规划构思明确,园区性质清楚,产业结构合理,用地和人口规模较为适度;园区总体布局基本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规划具有弹性,便于实施;道路网络层次分明,地形利用合理,环境绿化较好。国家科委在北京听取了规划汇报后,也一致认为:这是我国当时最完整的科技工业园规划,体现了国际、科技、工业园的特性,产业结构分析有理有据,符合时代要求、海南实情和国家科技发展方向。
八年来,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一直在实施着近期详细规划,并几度调整,直至一九九八年,又委托我院进行了尊重已成事实的近期详细规划全面调整。一九九九年四月,国科园公司与我院一同回顾了八年的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和规划调整的某些外因和内因,这些宝贵的经历和经验不仅对今后科学园区规划,甚至对其它规划也是很有参考价值和某些启示的。
1 规划概述与规划思想
1.1 园区位置与总体布局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园址位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三组团的最东端组团 中心组团的西郊,东距市中心约9公里,北距秀英港口3公里。规划区北临城市干道,规划区中部有规划的城市快速干道东西向横穿通过(见图1)。
图1 园区规划总图
整个园区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大部分。近期用地与未来发展的中、远期用地间隔有无法搬迁的向荣村。
就整个园区范围而言,中、远期是园区的主要部分。用地呈方形,中央部位为园区副中心,围绕副中心外围设置的穿越中、远期腹地的环形林荫道把中、远期用地分隔成内缘、外缘两个部分。其外缘部分主要是专用厂房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内缘部分作为科研、居住、教育设施用地和部分标准厂房工业用地,而标准厂房工业用地又可兼容科研用地或混合用地,既提高了土地使用的应变能力,又不影响整体布局的功能分区的合理性。环形林荫道连接着各分区的管理性分区中心,各分区的中心绿地和居住区、学校、急救中心等公共设施,并向北延伸到近期地块中的居住用地、公园和园区主中心。林荫环形道是中远期外缘专用工业用地与内缘副中心、学校、居住区及标准厂房用地之间的屏障,是整个园区内部联系网脉,也是美化园区环境改善园区小气候的重要措施。
高科技工业园不是一般的工业园,它应当是一个集科研、教育、绿色生产、甚至含有金融支撑、展示、旅游等内容的综合社区,它对环境品质的要求很高,不应当按一般工业开发区来对待。本园区规划利用起伏不平的地势,尽可能保留自然状态,利用低洼而又有自然植被的土地作为公园,并用环形绿带及其延伸段将这些公园和集中绿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体系。园区绿地分为公园、集中绿地、环形林荫带和园区入口、园区中心的观赏绿地四大类。各级绿地总和占总用地比例为45%,绿化覆盖率达60%,是一座园林化的科技工业园。
1.2 规划目标与园区性质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是国家科委直接注资并参与管理又冠以“国际”的唯一的科学园区。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应当建设成为具有海南特色的国际性高科技现代化工业园区,应体现出现代化园区的特色,为此,确定园区十个规划目标:
(1)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实施和协调的交通道路系统;(2)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等市政设施;(3)建设完善的管理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4)建设培养科技人才的高等、中等教育设施与科研机构;(5)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树木、丛林;防止污染,达到旅游用地环境标准;(6)充分利用园区周边的城市公用设施,使园区成为城市的协调而有机的一部分;(7)建设少量高品质科技工作者公寓;(8)兴办投入产出比大、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业,使园区成为国家火炬计划实施基地;(9)建设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环境优美而又具有科技工业园特性的优秀园区;(10)加强园区建设管理,制定园区规划管理条例,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做到远、中、近期相结合,增加规划弹性和应变能力,使园区建设有计划、按规划又能适应形势且科学地发展。
本园区的性质和功能确定为:(1)海口经济发展区乃至海南省的科技中心;(2)海南省和国家科委推动高科技产业化的“火炬计划”实施基地;(3)我国南方和海南省与国际间进行科技研究交往的窗口。
1.3 产业结构与规划规模
依据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海南地区科技成果优势和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园区产业方向为:生物工程、新材料工业、机电一体化和微电子工业及其它科技咨询业。产业的结构比例为:生物工程24--25%,新材料工业29.5--30%,机电一体化27.5--18%,微电子工业14.2--15%,其它高新技术和科技咨询业5--12%。年产值在近期实现时应达15.3亿元,远期实现时将达43亿元。
园区总用地规模为386.67公顷,其中生活区占地66.67公顷,不在本期规划之内,因而规划规模为:园区规划用地320公顷,其中近期规划用地57公顷。
1.4 规划思想
(1)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远近结合。由于分期实施,特别是远期实现的遥遥无期,使规划的近远期结合成为重要问题。两个中心的布局方式和近期规划中的小规模配套的综合服务实现,并使这些实施在未来远期规模中成为分区配套设施,使近、远期结合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中期实现时,又考虑近、中期合并后服务设施的完整性和适宜的服务强度。
(2)依坡就势、高地高用、低地低用。对于这个地段尤为重要,也因为高科技工业园单个建筑体量不大和建筑之间互相关联相对较少使这一设想能成为现实,有利于减少投资和保护生态。
(3)该密则密、该疏则疏,以密求疏。建筑密度不够平均分配,在中心区、居住区、工厂区区内布局上,相对密集布置,而留出视野开阔的广场和公园,造就优美环境而又能达到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相对密集的建筑布局也有利于市政管线的减少。
(4)现代尽现代,自然尽自然。让建筑物内及人工广场达到现代标准,体现现代感,而对于利用坡势的户外空间和绿地,尽可能利用自然植被、地貌,甚至保留部分田园风格和自然生态,让人们舒适享受自然的美,同时也可降低投入。
(5)充分认识高科技工业园的规划特性。它不是一般的工业园,它是集贸易、科研、教育、文化、金融支撑、居住为一体的综合社区;但它又是生产性基地,不同于一般社区,应强调对产业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对入园项目的要求条件、对未来的综合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1.5 近期规划
近期规划用地位于园区北端,由三块用地组成,共计用地57.64公顷。近期用地地势参差起伏,最高与最低相差10余米,并多处出现陡坡。在这样的地段进行建设,宜采用依坡就势、顺其自然的方法进行,不宜大填大挖,以免造成工程量大、投资高、破坏生态的后果(见图2)。
图2 近期详细规划图
利用中部岗地作为园区中心,北部220m冲沟洼地作为园区前区,西侧为工业用地,东部洼地作为公园和体育运动场,其南端起伏较大的较高地势的区域作为居住用地,中部岗地西侧南侧作为标准厂区。另两块用地地势相对平缓,西南部较大地块大部分作为专用厂房和标准厂房用地,其地块中部是低洼约2m的地势,选作中心绿地,为四周工业企业所共享,依据洼地形状做成平园形式,并随洼地走势设有林荫道与园区中心相连接。
园区前区低洼处设有以水池为中心的广场,利用广场和中心岗地的地势3 4m的落差设有高差3m的叠水水面,水池前端是镶嵌在大片花卉草坪中的科工园名牌,临海渝西线城市干道的入口处是纵深方向的序列柱架,构成视野宽阔、简洁明快、富有现代感的虚空间园区入口。
中心区北端是管理中心楼,它以地势和造型获得中心感,不必是非常高大,它的南面是步行区,区内有各种研究、展示、学术活动、经营洽谈活动的科技步行街,应是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的高科技外向型活动场所。
东侧公园蜿蜒的水系或宽或窄或急或缓地绕过树林楼宇向东流去,水旁的草坪、球场、亭、阁及小品,是人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浪漫场所,这一切是在利用自然植被稍加整理中得到的。公园南端的居住区布置了高低错落的多层公寓,建筑依坡就势、起伏错落,坡顶的瓦屋面与树林交相辉映,充满生活气息。
工业用地路网比较规整,地块划分较为整齐。针对高科技企业用地规模不大的特点,地块划分比较小,但针对市场需求又给予合并使用的可能性(见图3)。
图3 近期鸟瞰图
2实施情况与园区现状
2.1 规划实施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其总体规划也是经国务院审查批准的,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也是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国家及省政府各级对此园区建设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八年来一直在稳步踏实地实施。
1992年,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破土开工,至今已有近八年,一期工程(近期规划范围)的全部市政道路已基本完成。首座标准厂房裕科大厦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裕科大厦建筑面积24000m2,位于规划中的标准厂房用地上;国科园商业楼也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277m2,集邮电、通讯、银行、餐饮、医疗、美容、影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楼,中国银行等单位已经入住开业;一期工程的居住区“群芳苑”占地2.33公顷,高低不等的公寓,依坡就势,起伏错落,掩映在一片绿树花草之中,设施齐全,户型合理,户外环境比较优美;海口市公交专线已开通运行,始发站设在群芳苑;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于1994年2月28日开学,校园占地13.3公顷,建筑面积4.5万m2,包括幼儿部(幼儿园)、小学部和中学部,实行周寄宿制,设有语音、电脑、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备有田径场、游泳池及各种体育设施,配有带卫生间的宾馆式学生公寓,在校学生总数已达到2400人;邮电、通讯、供电、供水、排污等一系列公用设施已正常工作。
2.2 入园项目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已审定入园项目30余项。入园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人民币。其中生物工程类10项,新材料工程类7项,微电子工程3项,机电一体化工程6项,其余为仪器仪表类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已建成投产,发挥了效益;有的正在建设之中,有的还处筹备阶段。近期规划区范围的用地绝大多数已对号入座,合作或入园批租用地已接近完成,但从现场看下来,除园区中心公共建筑用地外,建成和建设的项目并不算太多,很难与入园项目表所列情况对应起来。
近期还将有附加值较高的棕榈基因研究项目和棕榈油加工项目进园,还将有信息防伪技术项目进园,而一期已批准入园项目有的并没有如期建设,造成入园用地的紧张。国科园发展有限公司决定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不想动用公建用地来引项目入园而造成改变规划的完整性,打算清理土地的同时计划启动二期工程(即规划中期发展目标)。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国科园公司领导班子调整过几次,当初亲手参与规划编制制定的领导早已离去,但几届领导均能尊重规划,执行规划。关于路网布局、市政管网是完全按规划实施的,个别地段实施中发生的问题都与规划设计单位协商调整。关于用地性质、入园项目的条件也基本按规划行事,曾经有矽土加工项目申请入园,需要13公顷土地,这对科工园招商入园而言的确是大客户,但因矽土加工工艺不符合高科技要求,也不符合入园环保要求而被拒绝。
目前,海南国科园近期园区内有七家企业投入生产。国科园实验学校办的也很红火,仍在扩建新学生宿舍,居住区和校园内环境较好,绿化和管理都较诱人,但园区内相当多的半截子工程令人惋惜。此外,已建成的建筑物和看得出模样的半截子工程在建筑风格和色彩上很不协调,有些建筑设计水平无法恭维,有一座制药厂建了骨架和楼板,因设计不合理,设备无法安装而被迫停下来成为半截子工程,这些问题让人感到痛心。
2.3 规划调整
在建成区的某些部位,某些局部能看到规划思想的体现,也有一定的效果。但1992 1994年海南房地产热中设计施工的粗糙和这股热潮给土地管理上带来很多难处。
由于实验学校在1994年被批准入园,并已实施;又因原规划的居住区规模偏小,无法适应入园项目和自身员工居住需求;还因道路随地形变化的弯曲需做局部线型调整,故1997年又对近期规划作了一版尊重已成事实的调整(见图4)。
图4 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及调整规划图
图4 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及调整规划图
3规划反思及认识
良好的规划愿望与实施现实使我们难以平静,当我们冷静地去回顾和反思过去规划的时候,撇开经济落涨的外因不谈或少谈,就规划本身而言,感到有下列几点是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这里面有经验,也有教训,但都是宝贵的。
3.1 调查研究是做好规划的基础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是我院承担的第一个科技工业园规划,我们收集了日本筑波、台湾新竹科学园的资料,其中特别是新竹科学园规划管理者在科学园开业数年后写的论文,学习科学园的规划要求,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参与规划的设计人在将要规划的土地上反复踏勘,步行走过了57公顷的每一个角落,对这里的陡坡、沟壑、水系、草丛、树林了解得清清楚楚,在地头,在1:1的大地上我们已经构画出规划蓝图。
关于科技园的产业结构的确定,我们反复阅读了台湾新竹科学园的资料。海口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海口城市产业结构以及海南岛国民经济发展纲要,还有日本人编制的海南岛经济发展研究,从这些资料中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看法,再请教科技厅同志,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国科园申请入园项目统计资料,帮助我们最终确定了适宜的产业结构分析,同时也确定了人口规模等规划基础数据。
在历时近一年的规划编制过程中,调查研究时间跨度长达半年之久。以“求真、务实、创新”为工作方针,这“求真”,就是要搞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客观的事物发展规律,这是做好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
这次在回访中,海南国科园张宪民总经理对我们说:“这个规划设计起点高,看得远。利用地形比较成功,建筑依坡就势布局,节省用地,节省投资,又创造了环境。”,“在产业结构方面,体现了高科技产业,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新材料四大类明确且适宜。”我们再度踏看现场,道路系统完全依规划实施完成,如果当初规划不能切合地形,那么在实施中一定会有很多改变。
再看一下一期工程32个入园项目中,总年产值23亿。其中生物工程4.5亿,占19.5%;机电一体化6.97亿,占30.3%;微电子工程2.5亿,占10.9%;新材料工程5.3亿,占23%;其它占16.3%。这个数据与规划预测的产业结构方向相当接近。
如果没有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规划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实施结果。
3.2 规划思想明确,切合实际,利于实施
国科园现任总经理张宪民先生说:“规划目标考虑较完善,近期与远期结合较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指导发展有很大好处”,“规划考虑与城市总体相吻合,与海口发展前景也有较好结合。特别是生物工程作产业主要内容和保护生态的规划原则,现在看来是有远见的。现在海南要建成生态城市,发展旅游,加强环境工程的需要,我们园区的环境保护和发展方向对吸引这方面的项目十分有利”,“朱总理最近说海口不再作为工业城市发展,已有工业区不再发展。我们园区四周几个工业区也就此规模,而我们园区一直按规划要求入园项目无污染,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有优势了”。
几届公司领导都接受了规划基本思想,也因为它符合了时代的发展方向,符合了科技工业园的特性,业主在发展自己事业的过程中也越加认识到规划指导思想是与园区发展生息相关的,它才能得以贯彻实施。
3.3 规划师还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发展知识的学习
规划当初被评审认为:有弹性,容易实施。我们当初也认为已考虑了相当的适应能力。但谁会想到,1992年以后的几年间,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有弹性的规划也难以适应,造成目前的被动。如果我们当时具备宏观经济预见能力,我们可能不会把园区中心公建用地划得那么大,或者允许它有所兼容和调整余地,可能今天的国科园公司也就不会这么为难了。
当时只认为远期不过是2005年实现,也就是15年的事,园区中心也会逐步完善起来,现在看来,如果远期不再实现,或很长时期以后实现,这个中心如何?原规划指望教育用地在远期用地范围里去实现,而事实上又等不及了,一期工程已建了一所2400学生的学校,而且生机勃勃。当时的规划有一个错误,把居住用地和绿地统称为“居住生活区”,造成了学校设在生活区,学校运动场放在原规划的公园和运动场地上,成了400m环形跑道的运动场,自然水系绿地也就挤掉了,总的绿化覆盖率从60%下降到50%。
3.4 大家都应该认识到科技工业园不等于工业区
我曾在《世界建筑导报》上发表过《高科技工业园的规划特性》一文,讲到过科技工业园不等于工业区,它有许多自身的特性。但是海南国科园选址在城市工业用地上,因而批文规定居住用地不可大于4%,我们只能将居住用地比例下调。
现在实施是:居住用地又调大了,从3公顷占地调整为4.8公顷,即从4.7%调到了7.6%;也是因为一期用地是城市规划中的工业用地,而远期用地是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备用地,它的用地性质未予确定,所以规划才将学校、科研、居住的较大部分放在远期,使近期土地的其它成分减到最低点。现在看来,没有按客观需要出发而仅因用地性质的限制而人为压缩的事情最终仍被事实所突破。
如果我们承认它的特性,又认可它定位在城市工业用地上,那么似乎应当给予用地性质上的变通,否则可以异地而为之。
3.5 如果修建性规划再深入一点
看到园区已建成的建筑和半截子建筑互相间那么不协调,真叫人难受。一座学校也由好几个设计单位设计,建筑体型、风格、色彩都无统一规律可言,一个不大的居住组团也是三、四种风格并在一起,这种现况真不是滋味。如果当时的规划再深入一点,像台湾新竹科学园那样编制规划管理条例,或做一轮城市设计之类的工作,对建筑风格、体型和色彩作一番研究,再作出规定,恐怕不会是如今的结果。
园区规划后记上有这样一段话:“规划中的蓝图更需要科学的实施,才能成为现实的美景。......我们真诚地建议立即着手编制园区规划管理条例和土地利用控制条例,......我们作为规划编制单位,愿意与甲方共同搞好规划管理工作”,但这一切对于国科园公司里某些热衷于获得独立的规划审批权的人们都成了多余的话。后来国科园公司真的具有了与海口、三亚市规划局同等的权利,好在时间不太长又被收回。但这不长的半年时间已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