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理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指出,加快东部发展,中西部要服从这个大局。当东部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支持中西部的发展,东部地区要服从这个大局。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这对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缩小中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实现本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西部开发 移民安置
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理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指出,加快东部发展,中西部要服从这个大局。当东部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支持中西部的发展,东部地区要服从这个大局。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这对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缩小中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实现本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中央要求,要在继续加快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的同时,西部地区大开发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适当超前。要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吸引和培养各类专门人才。要研究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不能沿用传统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给我县移民安置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把农村移民安置与库区农村移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的双重任务,谈些肤浅的见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村移民安置的基础,从我县库区147个安置村的现状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移民安置都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条件较差,突出反映在水利设施脆弱,难以抗御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一遇大旱灾,势必造成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村道路通讯设施极差,多数村交通不畅,信息不灵,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电网薄弱,供电质量可靠性低,网损大、电价高,农村用电水平低,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和移民安置。从147个安置村的调查情况看,基本上属传统农业阶段。突出表现为:农业经济还没有摆脱“猪粮型”的经济结构,“趋同型”的生产布局,小规模“粗放型”的经济方式,“短链型”的生产模式,其显著特点是“两低一弱”。即农产品优质率低,商品率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农民普遍反映“家中存粮上万斤,就是手头无现金”;三是农业生态脆弱,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据调查,这些安置村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地力下降,坡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耕地资源不足,土地后备资源有限,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各种开发,建设用地,特别是三峡工程水库淹没耕地和和城镇,企业搬迁占地,库区人地矛盾将更加尖锐;四是地方财力薄弱,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十分有限。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96~1999年四年中,国家给我县的各类投入到位资金为5902.8万元,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只占5%,坡改梯计划1137.5万元,一分钱也未到位,国家若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我县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年复一年的缓慢爬行。
为加快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移民安置质量,实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将给我县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为了不坐失良机,从现在起必须脚踏实地的迈开新步伐,走出新路子。
(一)坚持“一高举”,做到“三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强农富民”,加快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第一推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为重点,狠抓扶贫攻坚和开发移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下大力气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库区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把我县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为加快西部大开发做出艰苦的努力和积极支持。
(二)加快我县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根据我县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以及库区移民安置任务,在今后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要实施以下“六大战略”:
一是生产者兴农战略。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生产者兴农是21世纪我国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产品农业向市场农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重大战略。我县库区农业科技含量低,科技贡献率小,农业高新技术差距大,农业教育水平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必须把生产者兴农作为我县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战略选择,为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其主要措施是:加大移民智力培训力度,集中进行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力争在三、五年内,为14300多移民户,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继续实行在库区招生优惠政策,为库区培养更多的各类人才。
二是结构调整战略。结构调整是21世纪初国民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我县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二、三产业滞后,农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和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这一客观形势的需要,农业区域性结构雷同,区域比较优势未能发挥出来,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移民)收入的提高。实施结构调整战略,我县12个移民乡镇和其他非移民乡镇,已从1999年起,开始实施“施格兰”项目计划。到2004年,规模经营良种柑桔园6.5万亩,年产柑桔18.5万吨,年产值2416.5万元,这个项目可以带动9.3万果农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可以有效安置农村移民7000人,约占库区规模生产安置人口的17%左右,与之同时,还建立了两万亩良杏基地,在石宝新政、新阳、长江三个村建立起了畜牧、蔬菜高效生态农业移民示范区。这些高科技农业项目,虽然刚刚起步,但它对我县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是产业经营战略。农业产业经营是我国亿万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个伟大创举,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一项重大变革,是引导广大农民有序进入大市场的重要选择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大战略。随着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农业经济的迈进和农村市场的发育,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跨世纪发展必须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转变。
四是农村工化业和农村城镇化战略。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大举措,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库区淹没场镇的搬迁建设,为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始变农村城镇化滞后的局面。从现在起,淹没和新发展的乡镇,要相对集中在库区乡镇,使之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农村移民进镇经商办,以此推动农村社会进步,扩大内需,推动库区国民经济更快增长,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五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是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这一发展战略要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相互协调发展。从目前我县库区的情况看,生态环境形势严竣。土地的过度垦殖,加剧了水土流失;由于库区人均耕地有限,25度以上坡耕还林、还牧、还草还有一定的阻力,不少塘库泥沙淤积较为严重,森林覆盖率低,气候日益恶化。为此,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在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的同时,要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到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和良性循环。
六是扶贫攻坚战略。由于各种原因,库区还有少部分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据典型调查,移民中约有占2%左右的人口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有的需要搬迁移民,国家给予的房屋淹没补偿,无法进行搬迁。有的村民组,地多田少,自然条件差,水源缺乏,整体水平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制约多,发展十分缓慢,离小康生活目标相距甚远。因此,在发展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特别是在移民搬迁安置中,必须坚持长期扶贫开发的方针,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少部分贫困人口或贫困区域的落后面貌,使广大农民尽快迈向小康,逐步过上富裕文明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