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填土水平且无粘性条件下,分析 垂直墙背挡土墙的主、被动土压力分布。通过研究 极限状态土体内主应力拱的应力,得到挡土墙的土压力系数。取滑动土楔内水平薄层土体单元进行分析,推求挡土墙土压力的分布及合力的计算 公式,并用试验结果验证。研究表明,本文所得土压力合力与库仑解相等,但土压力分布并非直线,主动土压力的合力作用点高度大于三分之一墙高,而被动土压力的合力作用点高度小于三分之一墙高。
关键词: 挡土墙 土压力 主应力拱
在经典土压力理论 中,认为土压力呈线性分布,而工程实测结果和模型试验表明,土压力是曲线分布[1,2] 。本文引用主应力拱的概念, 利用水平层分析法,对垂直墙背挡土墙后填土水平且无粘性条件下的土压力分布进行研。1 主应力拱及侧向土压力系数 1.1 挡土墙模型 为分析方便,取如图1 所示的挡土墙模型,假定:①ab 、cd 是二刚性平行墙背,相距B ,墙面粗糙;② 两墙之间填土水平且无粘性;③ 在外力作用下,两墙产生相向( 背) 运动,土体达到被( 主) 动极限状态。1.2 大主应力拱应力和理论被动土压力系数 在挡土墙模型中,因问题 的对称性,两墙中点E 的大主应力σ1 为水平,而靠近边墙的A 、C 点,因边壁摩擦影响 ,大主应力发生偏斜并与墙面形成θ=45° φ/2 的夹角[3] , 这就使两墙之间的大主应力迹线成为一条对称的下凸曲线,称为大主应力拱,如图2 所示,其中φ 为土体的内摩擦角。大主应力拱上E 点和A 、C 点的应力状态可用莫尔应力圆表示。 根据图1 ,由A 点微分单元水平力及垂直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1)
(2)
将式(1) 两端同除以小主应力σ3 ,并认为土体处于朗金被动状态,即σ1 /σ3 等于朗金被动土压力系数Kp ,式(1) 变为
(3)
由图2 可知:σh =σ1 σ3 -σv ,将其代入式(3) ,得
(4)
式(3) 除以式(4) ,得到理论被动土压力系数
(5)
式中:σh 、σv 、τ 分别为A 点的水平应力、垂直应力和剪应力。 对于光滑墙面,θ=90° ,则Kp1 =Kp ;对于粗糙墙面,θ=45° φ/2 ,则Kp1 =(1 sin2 φ)/(1-sin2 φ) 。若θ 为大主应力拱内某点大主应力与铅垂直的夹角,以上各式即表示该点的应力及其比值关系。1.3 大主应力拱形状和实用被动土压力系数 由图2 可见,大主应力拱单元的边界是由小主应力面形成的曲面,为了满足力矩平衡条件,大主应力拱内的应力应保持为常量。假定土拱单元的厚度和土的容重不变,则大主应力拱的形状为一条悬链线,令墙土摩擦角δ 等于土体的内摩擦角φ ,其方程为[4,5]
(6)
在墙壁处,x=±1 ,其斜率为
(7)
由式(7) 可以求得不同φ 时的拱形参数a ,结果见表1 。根据φ 及其对应的a ,可由式(6) 绘出大主应力拱的曲线,由式(3) ~式(5) 绘出σh /σ3 、σv /σ3 、σh /σv 应力比值曲线,见图3 。为了实用,对不同的φ ,利用式(4) 求大主应力拱内平均垂直应力σav 与σ3 的比值,经数值分析,当φ=0° ~40° 时,σav /σ3 =1.00 ~1.24 。则实用的被动土压力系数为
(8)
垂直墙背挡土墙后的土体到达被动极限状态时,忽略墙背对土体的影响,土体内破裂面 上各点的应力状态与图1 中E 点的应力状态相同,三角形滑动土楔内的大主应力拱近似为上述 曲线之半,挡土墙被动土压力系数可由式(8) 计算。
表1 不同内摩擦角时的拱形参数
内摩擦角 φ/o
拱形参数a
0 10 20 30 40
1.135 1.311 1.532 1.820 2.218
(a )拱曲线
(b )被动状态时拱内应力比值曲线
图3 拱曲线及应力比值曲线
1.4 小主应力拱及主动土压力系数 由分析可知,土体模型中的二平行墙产生向背运动,并使土体达到主动极限状态时,小主应力迹线形成的小主应力拱与大主应力拱有完全一样的形状,此时,两平行墙给土体的剪应力向上,图2 中的大主应力拱变成了小主应力拱,莫尔应力圆中的σh 和σv 互换,拱内应力及其关系为
理论主动土压力系数为
(13)
式中:Ka 为朗金主动土压力系数;θ 为小主应力与铅垂直的夹角;其余符号意义同前。Ka1 和Kp1 互为倒数。 实用主动土压力系数为
(14)
2 土压力公式 2.1 被动土压力 被动极限状态下,墙后滑动土楔如图4 所示,β 为土体内破裂面与铅垂面的夹角。在楔体内某一深
图4 土契内的水平层单元
度h 处,取一水平薄层单元,其上的作用力包括平均垂直土压力( 平均垂直应力)q 、单元重力dw 、墙体和稳定土体对土楔的分布作用力p1 、p2 。由水平薄层单元水平力的平衡条件得
(15)
由竖直力的平衡条件得
(16)
略去二阶微量,注意到p1 =Kpw q/cosδ ,将式(15) 代入,式 (16) 变为
(17)
式中:γ 为回填土的重度;D=1-Kpw G,G=[tan(β-φ)-tanδ]/tanβ 。 为简单起见,取边界条件h=0 时,q=0 ,得微分方程(16) 的特解
(18)
被动土压力的分布p 与p1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9)
对式(19) 进行积分,得被动土压力的合力
(20)
由力矩法可求得合力作用点到墙底的距离
(21)
为使合力P 最大,令dP /d(tanβ)=0 ,得破裂面与铅垂面夹角β 之值
(22)
式中:n1 =1-tanδtanφ ;n2 =tanδ tanφ ;n3 =tanφ 。2.2 主动土压力 分析 表明,主动状态时的土压力分布、合力以及其作用点高度的计算 表达式与被动土压力完全相同,但此时需用Kaw 代替Kpw ,G 和tanβ 的计算式应分别改为
(23)
(24)
3 验证分析 利用前苏联学者查嘎列尔[1] 的主动土压力试验数据,对本文公式进行验证分析。试验用挡土墙高4.0m ,墙后填土为海沙,φ=37° ,γ=18kN/m3 ,δ=27° ~37° ,主动极限状态时测得的主动土压力分布如图5 中虚线,合力作用点高度为1.6m 。利用本文公式,取δ =27° 所求主动土压力分布如图中实线,合力作用点高度为1.8m 。 两条曲线十分接近。文中公式所得主动和被动土压力的合力与库仑解相等,但合力作用点到墙底的距离不是定值H/3 。主动土压力呈凸曲线分布,其合力作用点高度为(1/3 ~1/2)H ,与文献 [1] 中的许多试验结果相吻合。被动土压力呈凹曲线分布,其合力作用点高度小于H/3 。4 结 论 (1) 大、小主应力拱形状相同,均可用悬链线表示。理论 主动土压力系数和理论被动土压力系数互为倒数。(2) 根据假定,文中公式可使用于填土水平且无粘性的垂直墙背重力式挡土墙。主动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形式相同,但参数不同。(3) 水平层分析法以库仑假定为前提,故本文所得土压力合力与库仑解相等,但合力与侧压力系数无关。(4) 墙背垂直时,主动土压力呈凸曲线分布,其合力作用点高度大于H/3 ;被动土压力呈凹曲线分布,其合力作用点高度小于H/3 。参 考 文 献 :
[1] 克列因. 散粒体结构 力学[M]. 陈万佳译,北京:人民交通 出版社,1983 ,234-248. [2] 顾慰慈. 挡土墙土压力计算[M]. 北京:中国 建材工业 出版社,2000 ,167-168. [3] Kellogg C G.Vertical Earth Loads On Buried Engineered Works[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993,119(3):487-506. [4] Kingsley Harop Williams.Arch in arching[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989,115(3):415-419. [5]Richard L Handy.The arch in soil arching[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985,111(3):302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