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虚拟银行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态势,同时对传统的金融体系和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力图从网络银行的发展、特点、影响、问题及对监管的要求等方面,探讨网络虚拟银行这一新生事物的现状和前景,以及在我国的特殊性。
虽然一个多世纪以来,电报、电话、传真、计算机、智能卡、自动取款机等等新技术的发明都在银行业得到了应用与推广。然而,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特征。比尔。盖茨曾说,如果传统银行不能对电子化作出迅速反应,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而现在,信息技术正在改造传统银行。
1 网络银行的含义和现状
1.1 网络银行的含义
一般公认的网络银行定义将网络银行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网络银行(Netbank of InternetBank)即纯网络银行(Internet—OnlyBank),其没有分支银行或自己的自动柜员机(ATMs),仅以网络作为交易媒介,提供以上五种服务中的至少一种。广义网络银行则包括了纯网络银行、电子分行(E—Branch)和远程银行(Remote—Bank)。其中电子分行是指在同时拥有实体分支机构的银行中仅从事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远程银行指同时拥有ATMs、电话、专有的家用计算机软件和纯网络银行的金融机构。
1.2 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是于1995年10月18日成立的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Network Bank),该银行提供的基本服务有:电子钞票兑付、在线交易登记、联机声明以及支票转帐。自此银行业进入了爆发性的“量子跃迁”时代。
网络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我国的网络银行都是分支型网络银行(即现有的传统银行设立的网络银行),其业务基本依赖于母行,目前尚无纯网络银行。其二,许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初期,利用的是非银行专有的域名或网站,至今仍有一些银行将其产品和服务的广告宣传放在其他网站之中。其三,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且主要商业银行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也很短,很快就进入了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迅速完成了从一般网站向网络银行的转变,业务方式的演变非常迅速。其四,国外从传统银行发展到网络银行,一般都经历了三个阶段: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内部网络电子银行阶段和网络银行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基本没有经历第二阶段,直接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三阶段,属于跳跃性发展。
我国目前网络银行业务纵深和宽度都还有限,受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小、终端设备普及程度失衡、客户群体缺乏规模、现代支付体系不成熟、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认证中心(CA)体系尚未建成等国情的制约,尚无一家开展网上存款、贷款、帐单收付、跨行转帐、非金融品销售等业务。
2 网络银行的特征和影响
2.1 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变革
网络银行的兴起使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界限趋于模糊,“大金融”的金融融合特征日益明显。
网络银行的发展使更多金融服务离开传统的服务机构,进而推动金融市场非中介化进程。
网络银行的普及使传统金融业必须直面“新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2 网络银行的优点和影响
赢利性方面,网络银行通过改变银行经营方式(金融企业生产函数)、刺激客户需求(消费者需求函数),商业银行可以获得超出正常利润的“创新利润”;通过提高资金的交易量,银行和客户往来更频繁,获得了更多的中间业务和代理业务收入;减少了储蓄网点和员工,只要付出初期的网络费用和以后网络更新、系统维护费用,大大节省了银行经营成本。
流动性方面,通过在网络银行上发行资产出售合同书和各类存款单据,资产变现可按计划进行而无须贬值,筹集负债也可随时进行,根据网络银行自动统计的数字进行配比和有效流动性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网络银行在空间上纵横各国,时间上可以提供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从而大大增强了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经营方式上,网络银行加速了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网络银行的发展加速了国际银行业的兼并。
网络银行的发展还使电子货币取代流通中的通货,并且使银行办公逐渐实现无纸化。
2.3 网络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目前,国外网络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一般性问题:
其一,消费者信心。其二,网络安全。其三,相关法律问题。其四,业务标准。
此外,我国现有网络银行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具体问题:
其一,在注重网络技术安全的同时,放松了对应用安全的管理。其二,支付与结算。支付系统和支付工具落后,经营管理方式过时,使网上支付远不能满足需要。其三,广告宣传与信息公告内容不规范。一些网站公布的利率与人民银行的规定不相符。其四,一些网络银行缺乏必要的辅助应急措施。其五,在发展模式上,中小银行的发展滞后于大银行,这将加重其将来的竞争劣势,加大金融体系的风险。其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
此外,许多经营者缺乏合作的竞争观念,只看到有限的市场和固定大小的蛋糕,没有意识到网络经济的特征。
3 网络银行对银行监管的挑战
3.1 网络银行发展对现行央行监管制度的挑战
网络银行电子货币广泛的使用给央行监督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问题。网络银行由于可自行发行电子货币,客观上部分地剥夺了央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加大了货币供应量的波幅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减弱了央行对宏观经济以货币政策实现的调节功能;同时由于流通中现金的减少以及货币流速的加快使货币需求减少,使得央行资产负债规模发生变相的萎缩和铸币收入的减少。
3.2 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难点
①银行竞争力与监管抑制。②银行创新与标准统一。③社会监管成本与监管效率。④国内银行保护与社会福利损失。
3.3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可考虑的策略和措施
鉴于上述问题,我国网络银行业的监管框架中,管理条例不宜过细(失去可操作性)、过全(涉及还没有定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过准(减弱今后的包容力而不得不反复修改),不宜包含具体技术细节。应主要界定网络银行概念、范围、市场进入要求、交易行为基本规范、一般风险管理、客户保护措施、信息报告准则等。对基本确定但未成熟的系统、标准、管理手段,以指引公告方式发布,及时调整。对偶然性风险、安全问题、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以风险警示传递必要信息。
对市场准入要采取适当的审批管理,采用严制度、宽标准,严风险防范、宽业务审批,严跨境业务、宽国内业务的标准。
在日常监管中,强调交易数据的安全性检查和统计分析、消费者保护措施、风险管理制度、技术的演进及引起的风险、对网络银行有重要影响而易受技术因素影响的中间业务。
在市场退出机制上,由于积累的客户交易资料、消费信息、个人理财方式、定制资讯等面临重新整理、分类和转移,应要求网络银行参加储蓄保险,制定信息备案方法,力求以兼并为主要的退出手段。
在这样的框架下,央行可以采用的监管措施包括:
积极建立健全网上银行规章制度及法律、司法制度。
督促各网上银行强化内部管理,从内控上降低风险,建立业务操作管理制度和权限制约原则,健全网络银行电子支付安全管理组织制度,严格签约时的身份认证。
制定相应的行业激励机制,促使网络银行正常工作,由央行的政策选择,通过银行成本选择来影响银行决策。
建立全国性的统一金融认证中心,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形成多样化的监管实施手段,有效控制网上银行风险。
加强各国央行国际间网络银行监管工作的合作。
4 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
4.1 西方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及启示
西方大银行通常采取两种方式发展其网络银行业务。一是收购现有的纯网络银行,扩大在金融市场的业务和份额,不仅包括批发金融业务,而且涉足零售金融业务。二是发展自己的网络银行,其战略目的在于适应客户变化的交易偏好和降低经营成本。
对那些资产小于20亿的社区银行,网络银行的出现削弱了它们与本地区行业联系密切、与客户接近的优势,从而迫使它们采用防御性跟进战略,将网络银行看作吸引客户的工具。由于网络银行进入壁垒低,业务差异小,金融服务的特色尤为重要。特色化战略是它们发展战略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以业务创新结合新兴信息技术。
4.2 我国网络银行的参考发展战略
参照西方网络银行的发展历程,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商业银行首先将现有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形成自己的内部网络,这一过程包括了银行业务的标准化。
第二阶段:商业银行在内部网络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开始建立网站,发布信息,接受并处理客户的申请和信息,在客户和银行之间共享信息,实现网络银行的部分功能。
第三阶段:商业银行利用已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络,参与电子商务交易整体运作,创新银行业务,实现完全的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还很年轻,从产生到现在还不足四年,无须否认的是,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他们吸引客户的能力和长期的盈利能力都还值得研究。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各家网上银行也会不断地推出新的服务项目。网络银行已然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银行业要在战略上重视网络银行系统的建设,重视市场的开发和占有,建立服务品牌。